《我的姐姐》:姐姐不必是家庭犧牲品,願女性無需在理想與親情間掙扎

“我是姐姐,生來就是。”影片中的姑媽對安然講出這句話的時候,觀眾席中有翻紙巾的聲音響起來。

《我的姐姐》:姐姐不必是家庭犧牲品,願女性無需在理想與親情間掙扎

這句話看起來是一句平淡的陳述句,然而聽者似乎透過它聯想到了犧牲和悲傷。姐姐=犧牲?也許大部分人是這樣理解的。

《我的姐姐》:姐姐不必是家庭犧牲品,願女性無需在理想與親情間掙扎

長姐為母,是中國式家庭中姐姐的生存法則。在她的弟弟或妹妹出生後,她必須讓自己轉變身份,成為一個必須承擔責任、照顧弟妹的姐姐。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無數個姐姐,她們的人生經歷、家庭背景各有不同。

《我的姐姐》:姐姐不必是家庭犧牲品,願女性無需在理想與親情間掙扎

《我的姐姐》這部電影為觀眾呈現了中國式家庭中的兩類姐姐。第一類姐姐是故事主線,即安然(張子楓飾)和她幾乎沒有一起生活過的弟弟之間的故事。突發的車禍,讓她和弟弟失去了父母。

《我的姐姐》:姐姐不必是家庭犧牲品,願女性無需在理想與親情間掙扎

與弟弟相比,安然在家中的處境是令人同情的。她很想放棄自己在家鄉的事業,渴望奔赴北京追尋自己的自由。

《我的姐姐》:姐姐不必是家庭犧牲品,願女性無需在理想與親情間掙扎

但現實面前,她只能選擇自己撫養弟弟或將其送養其他家庭。在親友的指責中、社會的批判下,在自己內心的感性和理性不斷地交織掙扎中,姐姐安然在選擇的道路上艱難地前行。

《我的姐姐》:姐姐不必是家庭犧牲品,願女性無需在理想與親情間掙扎

第二類姐姐屬於故事的支線,即姑媽和她的弟弟(安然的父親)之間的故事。年齡已到中年的姑媽幾乎為家庭奉獻了一切。少年時,姑媽放棄讀書的機會讓給弟弟並全力支援他的學業;

《我的姐姐》:姐姐不必是家庭犧牲品,願女性無需在理想與親情間掙扎

青年時,為了幫弟弟照顧小孩(安然)毅然放棄國外經商的機會;中年時,照顧臥病在床的丈夫、拉扯一對事業迷茫的兒女、料理弟弟的身後事……回望姑媽的故事,電影中的她只有一刻屬於自己——她把玩著從俄羅斯帶回家的套娃,輕輕地念出幾個俄語詞彙。但這短暫的時光,隨即被一聲“老闆娘”打斷,戛然而止。

《我的姐姐》:姐姐不必是家庭犧牲品,願女性無需在理想與親情間掙扎

在我們的身邊,安然這類姐姐變得多了起來,或者換種說法,更多的姐姐變得更像安然。她們理性、堅強、獨立、勇敢,她們渴望掙脫傳統家庭網路的束縛,渴望被社會真正地認可,渴望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

《我的姐姐》:姐姐不必是家庭犧牲品,願女性無需在理想與親情間掙扎

但她們絕不是冷漠,她們的內心有一小塊最柔軟、脆弱的地方,裡面住著她的家人至愛。無論外在被他人傷害與否,血濃於水的親情仍然牽動著她們的內心。她們懂得與生活溝通,她們拒絕默然承受也許不該交付她們的一切。她們大膽地說、大膽地恨,更懂得如何大膽地愛。

《我的姐姐》:姐姐不必是家庭犧牲品,願女性無需在理想與親情間掙扎

在我們的身邊,仍然存在著許多和姑媽一樣的姐姐——我們的母親、姑媽、姨媽、外婆、奶奶……我們能做的,是讓社會不再充斥著他者的凝視,讓自己不要再做家庭的局外人。

《我的姐姐》:姐姐不必是家庭犧牲品,願女性無需在理想與親情間掙扎

積極的交流和感情的互動、堅定的支援和永遠的關愛是我們保護與珍愛每一個姐姐必做的功課。

《我的姐姐》:姐姐不必是家庭犧牲品,願女性無需在理想與親情間掙扎

姐姐不必再做家庭的犧牲品,願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這樣說。但是我更想說,面對生活的滾滾洪流,姐姐又能如何選擇呢?影片以愛結尾,生活中也能嗎?觀眾被影片中弟弟甜甜的一聲“姐姐”打動,希望看到這樣美好的畫面持續,但是生活中那些嘔心瀝血才能走下去的坎坷,誰又能去幫幫安然呢?

《我的姐姐》:姐姐不必是家庭犧牲品,願女性無需在理想與親情間掙扎

似乎女性總是很容易自己感動自己,為了生活中的點滴情感就全力以赴,不知不覺的,“自願的”就做出了犧牲,如同劇中的姑媽,故事結尾的安然。

《我的姐姐》:姐姐不必是家庭犧牲品,願女性無需在理想與親情間掙扎

我們很難去評判這樣的選擇是對或是錯,畢竟,愛這樣溫柔的東西,確實是可以讓人拋下一切的。但是愛,不能解決現實中那些柴米油鹽的問題。

《我的姐姐》:姐姐不必是家庭犧牲品,願女性無需在理想與親情間掙扎

眾多“姐姐”們的故事,一方面有社會準則與家庭道德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為自身的情感所束縛了。生活總是充滿了這樣或那樣的無奈,我們很難去期望一個不會再將女性置於追求自我還是成全弟弟這類兩難選擇中的社會,只能祝願每一個做出選擇的“姐姐”,都至少,能夠得到內心的安寧。

TAG: 姐姐安然弟弟姑媽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