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放映電影:《007:無暇赴死》

放映時間:10月31日(週日)14:00-17:15

放映地點:天山電影院——虹橋藝術中心旗艦店

主持人:藤井樹

嘉賓:齊偉(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007:無暇赴死》藤井樹觀影團現場大合影

一封獻給青春記憶的告別情書

看完《007:無暇赴死》之後,最讓我後悔的是沒有帶紙巾。因為這部電影的結尾,讓我眼眶溼潤,久久不能忘懷。

是什麼讓一個所向披靡無所畏懼的男人,有了無法割捨的情感和軟肋?

我想是因為詹姆斯·邦德對瑪德琳說的那句“你已經創造了這世間我見過最美的奇蹟”,是因為他沒說出聲的“家人”二字,

更是因為他藏在心底最深沉的愛。

007系列將好幾代人的青春記憶勾連起來,書寫了一個勇敢睿智的男人的成長史。我們對丹尼爾·克雷格飾演的詹姆斯·邦德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

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他代表著我們這一代人逝去的青春。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007:無暇赴死》拍的真的是單純動作片嗎?

我想不盡然,

它更像是遞給觀眾的一封娓娓道來的情書,不僅讓熒幕上的丹尼爾·克雷格和007道了別,更是透過兩個半小時讓我們對逝去的青春記憶道別。

丹尼爾·克雷格用了15年完成了他在007系列中的使命,也讓他塑造的詹姆斯·邦德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直擊觀影現場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藤井樹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01.丹尼爾·克雷格的冷峻感

這部電影是又一任邦德的終結篇,丹尼爾·克雷格已經演了15年。

從2006年的《007:大戰皇家賭場》開始,以及之後的《007:大破量子危機》、《007:大破天幕殺機》、《007:幽靈黨》,再加上這部《007:無暇赴死》。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對於95後、00後來說,他們印象中的詹姆斯·邦德就是丹尼爾·克雷格。

所以這個演員和他賦予這個角色的魅力已經牢牢地捆綁在一起了,兩者密不可分。

丹尼爾·克雷格演的007開創了這個超級IP裡面最核心的人物,可見這個角色多麼的深入人心。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和前幾任007的飾演者不同的是,丹尼爾·克雷格身上更多的是一種冷峻感。

從他在《007:皇家賭場》登場時,所有人都覺得他更像是一個受過嚴格訓練的特工,同時讓我們覺得這個人有點不苟言笑。

這種冷峻感和內斂的情感讓丹尼爾·克雷格的身上有不太一樣的魅力。

正因為他的這種冷峻感、緊繃感,才顯得這5部作品的節奏更好。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02.由“神”變成有血有肉的人

之前007系列裡的詹姆斯·邦德是孤膽英雄,是沒有軟肋的。

但是這一部裡面詹姆斯·邦德不光有了摯愛,還有了小孩。

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有了小孩之後,真的就有軟肋了。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有一段小孩坐在車後面的追逐戲,我很明顯感受到詹姆斯·邦德變得小心翼翼,他表現出了那種害怕。

一個人有了軟肋之後,你會覺得這個人不再無堅不摧。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英雄再強大,都怕英雄有孩子。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當然這也是編劇很強的地方,他要給丹尼爾·克雷格告別這一系列一個“梗”,所以劇本設計中給了他一個完整的家。

在之前的幾部裡他是有被“神話”的,但是從這一部裡面你看到他從神變成了人,

導演把他往普通人身上拉,所以到後面他可以心甘情願為家人犧牲。

3.導演細膩而剋制的手法

有著日本血統的導演凱瑞·福永,在《007:無暇赴死》裡有很多東方元素。包括反派穿的日式和服,還有廢棄的島上建的花園都蘊含著日式的審美元素。

這些東方符號貫穿了他整個作品,同時凱瑞·福永導演在文戲的處理上是很強的。

另外導演在視覺輸出以及在審美品位上,也有很強的標識性。

影片中瑪德琳全篇跟她的女兒說的都是法語,但在影片結尾處瑪德琳和女兒坐在車裡說話,當瑪德琳跟女兒講“我要跟你講一個男人的故事,這個男人是詹姆斯·邦德”時用的是英文。

其實這個時候瑪德琳根本無所謂這個孩子聽不聽得懂英文,她只是用父親的語言在跟這個孩子說。而這個孩子好像又聽懂了,

我想這當中可能有一種超越語言的血緣關係。

總的來說,我認為凱瑞·福永導演在情感的捕捉上非常細膩而剋制。

還有一個細節是當詹姆斯·邦德把瑪德琳塞上火車,在車門一剎那關掉的時候,瑪德琳捂了一下肚子。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她可能懷孕了。

所以說導演其實埋了很多梗,但這些細節都一閃而過,如果你不仔細看很容易錯過。

我真的挺喜歡凱瑞·福永這種處理方式的,這需要觀眾認真去看才能夠捕捉到導演丟擲來的這些梗,而這個可能跟那種“爆米花電影”不是很吻合,所以我個人很希望《007:無暇赴死》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票房成績。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4.性別平權意識

這部007裡面史無前例地出現了代號也叫007的黑人女性。

我們會在想那下一部的邦德難道是個女人嗎?還是一個黑人?

我看到一篇採訪,有人問導演說你為什麼會用一個黑人女性來演007系列?凱瑞·福永說因為他覺得007不一定是男人,女性也未嘗不可。

凱瑞·福永認為性別是平等的,這種平權意識,促使他選擇了一個黑人女性來當007。

【齊偉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1.充滿力量感的轉型

007系列有6位演員演繹過詹姆斯·邦德,這連綴起來的是幾代人的觀影記憶。

所以我認為從一種懷舊的角度去看這個作品是最有感觸的,特別是影片中有很多彩蛋和梗都與前作相聯絡。

對於90後或者00後的觀眾而言,丹尼爾·克雷格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那對於我這一代可能是皮爾斯·布魯斯南是最熟的。其實直到今天為止,我一直覺得皮爾斯·布魯斯南是幾任邦德里面最符合我期待的。

但與皮爾斯·布魯斯南飾演的邦德不同的是,在丹尼爾·克雷格的詹姆斯·邦德身上,我體會到了某種“力量感”。

而詹姆斯·邦德的形象價值是遠遠高於某一個具體的演員的。

從這個系列開始到這十幾年的5部,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轉型,它不再符合我們原來意義上對於間諜片的期待,

它更多呈現的是中年男人的困境。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2.經典元素的承接

我在看這個作品的時候,我認為導演首先從繼承這個角度出發,

延續了一些經典性的元素。

比如說男主整體的氣質,包括英倫的西裝,喝的酒一定要搖不能攪,這些都是非常細節地貫穿了整個007系列裡詹姆斯·邦德的形象塑造。

第二個是反派角色的設計都非常明晰。

如果說大家瞭解007系列的25部影片的話,一定會發現這些反派角色要麼是獨眼龍,要麼是一眼就能看出是壞人的形象。

並且,男主和反派最終的對決場地還往往是在一個孤島上,所以這種繼承的方式體現地非常明顯。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我看這個作品的時候,我一直在琢磨,這個延續了60年的超級大IP,

它其實代表的是經典好萊塢電影延續至今的一種生產模式。

這種超級IP由不同的超級巨星來飾演,又透過相對穩定的視覺元素敘事元素去勾連。

007系列前後25部,但是剛才透過電影我們也看到,這樣的英雄也有遲暮之年。所以想要去克服這個問題,必須要透過不斷的新陳代謝,更換新一代007的角色來完成它整個系列的延續。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3.反型別的超越

我越往後看感觸越明顯的是,詹姆斯·邦德轉變成了所謂的普通人的狀態或身份屬性。

從研究層面上來講,這其實採用了一種反型別的處理方式。

對於一個商業型別電影而言,這是很危險的。

但是作為丹尼爾·克雷格版007系列的終章,導演採用這樣的一種處理方式是情理之中的。如果放到其他章節,讓他出現家人的情節是違反了型別電影創作的基本原則。

因為詹姆斯·邦德就是要被“神話”的,他必須沒有負擔地去完成任務。如果這個設定一旦調整,就意味著這個人物就要結束了。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其實我最期待的是下一任導演該怎麼重啟這個系列。

如果說大家以007系列的電影粉絲的角度去看,肯定會略有不爽。

但是如果你站在電影層面上看,我覺得它的價值在於

把它當作一部可看的電影,而不僅僅是一個系列電影或者型別電影去看待。

【現場觀眾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007:無暇赴死》:這是一個有軟肋的詹姆斯·邦德!

微博:@藤井樹觀影團2011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

豆瓣:藤井樹

TAG: 007邦德克雷格丹尼爾詹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