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

——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文:枯木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自古逢秋悲寂寥,草木凋零葉飄搖。

午戌年的秋天,確實讓人傷感不已,一些知名人士作古的訊息接二連三,其中有的還是英年早逝,令人唏噓感嘆。關於金庸先生仙逝的訊息一經發布,頓時悼念刷屏,眾多金庸迷悲痛不已,無不懷念金庸帶給我們的曾經的那段歲月。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金庸

先生原名

查良鏞

,浙江海寧人,生於1924年3月10日,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1948年移居香港,於2018年10月30日辭世,享年95歲。金庸先生名銜不少,諸如著名評論家、社會活動家和知名辦報人等,然而聞名於世的自然是小說家,他的武俠小說風靡國內和東南亞,15部小說累計印刷上億冊(包括盜版),也是首個依靠版稅獲得億萬財富的第一人。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談到金庸,就不能不提武俠小說,談到武俠小說,就不能不提金庸,武俠小說已經成為金庸生命的一部分,也是當代文學的一大流派,作為港臺文化的主要代表風格,在當代文學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經久不息,而且可以肯定會流傳下去。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提起武俠小說,除了

金庸先生

,還值得一提的是

梁羽生先生

古龍先生

,三人被譽為

“武俠小說三宗師”

,風格迥異,各領風騷,對武俠小說的創作風格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值得我們衷心懷念。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談起武俠小說大家,人們經常把三人相提並論,並且猶如“華山論劍”一樣分出高低,其實,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作為文學作品,讀者觀眾林林總總,興趣癖好各不相同,風格型別難以調羹,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江湖,每個人都有自己理想的俠客柔情。然而,正是因為有了這三位小說大師,才讓人們腦海裡的俠客江湖得以構建,人物形象的骨架才得以豐滿了起來,這是他們最大的貢獻。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雖然難以評出優劣,作為一個曾經的武俠小說迷,三位的作品基本上都全部閱讀過,因此不自量力,管中窺豹,嘗試用普通讀者的眼光,總結一下他們的作品風格,以及追溯武俠小說的前世今生,藉以紀念三位大師。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武俠小說最早脫胎於魏晉時期的志怪小說和唐代的傳奇小說,諸如

《紅線女》、《聶隱娘》

等,主要是刻畫俠客出神入化的功夫,突出除暴安良、快意恩仇的主題,渲染俠客的卓爾不群的剛毅性格,風格簡短精煉,字字璣珠,然而卻湮沒於

“唐詩”

這個文學藝術的高峰之下,難得展現光彩。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到了宋元時期,又被宋詞和元曲的藝術高峰所限制,況且宋人的理學束縛,很難會有較大發展。一直到明清時期,出現了第一次高潮,以

《水滸傳》、《三俠五義》、《隋唐演義》

等為代表的演義風靡街頭巷尾,奠定了武俠小說的基本形式和模式,主要是以章回體形式描述主人公除暴安良、快意恩仇以及忠心報主之類,然而整體相對缺乏藝術潤色和文學渲染,想象力相對缺乏,整體結構不太豐滿,受眾也多為平民百姓以及少數底層知識份子。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民國時期雖然也有少數武俠小說,然而由於社會動盪不安,局勢變幻莫測,人們苦於生活所迫,因而對武俠小說的關注度也較差,武俠小說的影響力也較弱。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隨著梁羽生先生的

《龍虎鬥京華》

的發表,標誌著新派武俠小說的橫空出世,一個武俠江湖的時代隨之誕生。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梁羽生先生

(1924。3。22~2009。1。22),原名

陳文統

,廣西蒙山人,梁羽生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接受過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詩詞功底和文學修養深厚,嶺南大學國際經濟系畢業,1949前往香港謀職,晚年移居悉尼,2009年去世,享年85歲。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梁羽生寫武俠小說,源自1951年任職於《新晚報》編輯,當時香港兩武術門派雷聲大雨點小的打擂,報社為了造勢擴大發行,從而邀請梁羽生這個武術迷寫小說,從此一發不可收,到1984年“封筆”,一共是寫了35部1000餘萬字的武俠小說,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而金庸,當時和梁羽生就職於同一報社,同為編輯,1955年,為補缺,報社邀請金庸續寫武俠小說,於是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鏞字拆開作為筆名,

《書劍恩仇錄》

成為金庸第一部作品,一炮而紅,從此精品迭出,受到眾多讀者的追捧。從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梁羽生和金庸共同撐起香港武俠小說的大旗,風靡東南亞,開創了新武俠小說的一個時代。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而在彼時的臺灣,一位年輕的武俠小說家也逐漸崛起,他就是

古龍先生

。古龍原名

熊耀華

,原籍江西,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幼時曾居漢口,後經香港赴臺,1957年進入淡江英專(今臺灣淡江大學外文系),1958年棄學。1963年開始武俠小說創作,一生多達70餘部,代筆、冒名之偽書更超過百部,1985年9月21日,古龍因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去世,享年48歲。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梁羽生、金庸、古龍,三個人的武俠小說,把

傳統文化的詩詞歌賦戲劇散文特色、儒釋道文化精髓、歷史地理知識以及現代推理邏輯、心理描寫刻畫等元素都融入傳統武俠

,把武俠小說的受眾擴大到廣大的知識分子和普通百姓之中,成為雅俗共賞的文學作品,開創了武俠小說的一個新時代,和純文學相媲美,並且在當時有過之而無不及,從而把武俠小說引入經典文學的殿堂,創造了眾多的經典人物形象,直到如今都是影視作品的熱門題材,因此把他們三位稱謂武學小說的宗師泰斗實至名歸。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金庸和梁羽生 (左)

對比三人的藝術風格,卻迥然不同,這和三人所受的教育、家庭環境和生活閱歷有著極大的關係。

金庸和梁羽生

,出身書香世家,從小接受的是私塾教育,傳統文化的功底深厚,後來社會動盪變遷,歷經滄桑變換,人間悲劇,二人的父親都在運動中被殺(梁羽生的父親陳信玉,村間鄉紳,1950年土地改革被鎮壓;金庸父親查樞卿,畢業於震旦大學,1950年鎮反運動中,因為大地主被槍決。),雖然後來都得到平反,然而這成了二人心中永遠的痛。

因此,在二人筆下,不少主人公要麼是孤苦伶仃,要麼是身負血海深仇,尤其是以金庸居多,比如郭靖,張無忌,楊過,胡斐,蕭峰,袁承志等等,無不是有著喪父之痛、家仇國恨。而

古龍

則不同,雖然是少年遠離故土,父母離異,然而接受的卻是現代教育,並且專業是外文,接觸的都是一些更為現代的西方文化,因此更顯得無拘無束,揮灑自如。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梁羽生先生

的武俠小說,整體文風溫文儒雅,猶如謙謙君子,名士風流,並且梁羽生不遺餘力的自己創作詩詞鑲嵌其中,韻律優美,具有詩情畫意,文學修養極高,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多部作品猶如編年體史書,把歷史貫穿其中,傳輸的思想是俠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義字當先,仁義禮智信具備,武功其次,看得出梁羽生先生的傳統文化功底深厚,突出渲染美的一面,對愛情的堅貞和家庭和睦的充滿嚮往,頗有理想情節,這大概也是他的人生態度和道德素養吧。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然而梁羽生先生的文學作品的缺陷也有不少,主要是套路僵化,性格形象雷同,其中的男女主角千篇一論,男士大多是千古以來的君子形象,儒雅謙恭;女子則知書達理,猶如蓮花般聖潔;壞人則肯定是形象不佳,一看就是壞人甲。而且情節過於簡單,結局直白明顯,讓人一看就是高大上的結局,因此評價為

“失之淺顯”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金庸先生

的武俠小說,則是另一個風格,有的人評價(包括梁羽生先生)認為金庸先生比較西方,筆者並不認同。金庸先生也深受傳統文化影響頗深,雖然在單獨方面並不突出

,和梁羽生先生相比,文學功底略遜一籌

,然而金庸先生涉獵廣泛,

堪稱雜家

,把儒、釋、道三教精髓,天文地理醫學等傳統文化精華,巧妙地糅合到作品當中,融為一爐,境界高深、變化莫測。

其每部作品都會讓人眼睛一亮,展現給讀者不同的感受,主角形象豐滿,性格各異,人間百態,都能在其中找尋,知識龐雜,嵌入自然,整體佈局波瀾壯闊,氣勢恢宏,情節跌宕起伏,磅礴大氣,讓讀者欲罷不能,因此稱金庸先生為武俠小說集大成者概不為過,金庸的代表作品堪稱武俠小說的一塊豐碑。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金庸先生壯年封筆,頻繁參加社會活動,事業非常成功,然而晚年對作品進行部分修改,卻讓不少金庸迷不解,筆者是其中之一。

金庸先生的說法是為了作品更加符合史實和真實感情,然而筆者認為小說就是小說,難免虛構誇張,即便是部分瑕疵,也難掩美玉之光彩,畢竟不是歷史傳記,非要按照歷史地理的寫實手法去改有點過於苛刻,況且修改後的作品雖然褒貶不一,不過整體並沒有得到許多讀者的認同。

其中尤其是人物情節的修改,不少讓讀過原作的讀者心裡難以接受,有的人認為不但沒有增光添彩,反而是拘泥古板,有點狗尾續貂,缺少了藝術性和趣味性,

“畫虎不成反類犬”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也可以看出,金庸先生作品的影響力之顯著,作品人物性格已經深深的烙在讀者的心中。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古龍先生

的武俠小說,又是另一番風格,古龍受現代文學和西方文化影響頗深,而且生性灑脫,結交甚廣,遊戲人生,人稱浪子,性格修養決定作品風格,因此古龍的武俠小說,

以氣氛渲染、心理刻畫、人物旁白對話和懸疑佈局相結合,極盡曲折離奇能事,伏筆巧妙,運用現代邏輯和推理知識,

肆意縱橫,漫天灑筆,結局收攏一處,出人意料,並且警句迭出,妙語連珠;劇中人物缺點突出,優點過人,主人公大多性格灑脫、不拘小節,內心落寞孤寂,知己難求,勇於奉獻,從另一方面也展現了作者的內心世界。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梁羽生、金庸、古龍三人,透過對現實的折射和對未來的憧憬,共同繪就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武俠江湖世界

,給人們展開了無限的想象力,給世人傳遞著充滿浩然之氣的俠義精神,給人以振奮的正能量,三位被稱為武俠小說的泰斗當之無愧。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文如其人,若評價這三位大師,

梁羽生充滿童心,金庸充滿恆心,古龍充滿玩心

古龍

過於風流,才華橫溢,

戲謔塵世

,內心孤寂,可惜英年殤逝,令人痛惜。

梁羽生

為人正派,儒雅冠群,修身養性,

潔身自好

,具有傳統文人的氣質和修養,家國情懷更濃,社會責任感更重,最後讚譽加身,高壽仙逝。

金庸

則大氣穩重,光華內蘊、

應時而變

,洞徹人生,壽祿俱全,更高一籌。

若論閱讀作品,少年讀梁羽生,青年古龍,中年金庸,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隨著社會發展,武俠小說的風靡時代已經不再,如今的武俠小說作品,大多不值一哂,武功上升神幻,俠義淪為工具,言情成為主角,奪愛變得時髦,勾心鬥角、機心械腸,內心的浮躁和現實的困擾,很難有人能耐得住寂寞,

隨著金庸先生的離世,也意味著武俠小說時代的落幕,陽春白雪,一曲終了,再難以創下高潮。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最後,用金庸先生引用的北京陶然亭香冢的墓誌銘作為結尾(世人皆誤為金庸先生所作,其實早在清代即有銘文,關於作者爭論頗多):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浩浩愁,茫茫劫。

短歌終,明月缺。

鬱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時盡,

血亦有時滅,

一縷煙痕無斷絕。

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是為記,謹以此文紀念帶給我們歡樂的金庸先生、梁羽生先生和古龍先生,願三位開創新武俠小說時代的宗師在天堂好聚。

“笑傲江湖俠客行,倚天書劍嘯飛龍”——金庸仙逝,武俠三宗師皆化羽

2018/10/31榆木齋

TAG: 武俠小說金庸梁羽生古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