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康震對杜甫《石壕吏》詩中抓壯丁顛覆解讀引眾怒,問題何在?

經常在央視文化節目當中擔任嘉賓的學者康震,近日流出了一部短片引發爭議。他在一次講座中對唐朝著名詩人杜甫一部現實主義的力作《石壕吏》做出了全新的解讀,讓無數拜讀過這首詩的讀者大跌眼鏡。

康震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的教授博導,曾經在《百家講壇》中談古論今,在多檔節目當中有過精彩的點評,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他對《石壕吏》的詮釋,卻沒有獲得廣泛的認同,許多人甚至認為他完全曲解了作者杜甫的本意,將一個表現民生疾苦,揭露惡劣,壓榨百姓的作品,拔高成為歌頌愛國主義。

學者康震對杜甫《石壕吏》詩中抓壯丁顛覆解讀引眾怒,問題何在?

康震

《石壕吏》這首詩,筆者年少時就曾讀過,他講述了杜甫一次投宿時親身的見聞遭遇。當時的歷史背景是正逢安史之亂,社會動盪,整個國家滿目瘡痍,為了平叛,朝廷從各地大量徵兵赴前線作戰。這天深夜,當地的公務員小吏趁著夜色來抓人。

但從詩中杜甫耳聞的老婦哭訴可以得知,這戶人家本有三個男丁,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都從戎入伍,其中一個倖存的兒子最新送來的家書,告知了兩個兄弟已經犧牲的訊息。

我國曆代都是以儒家孝道治國的社會,唐代的律法當中明文規定,沒有徵兵把一家男丁都徵光,讓整個家庭難以為繼的說法。家中男性只剩一老翁,和一個嗷嗷待哺的孫子。老翁之所以越牆走,一則年邁,二則家中缺少這唯一的主心骨,如何度日過活?

學者康震對杜甫《石壕吏》詩中抓壯丁顛覆解讀引眾怒,問題何在?

石壕吏

因此,這個惡吏絕非正常的履行職務的行為,他是在對一家已經履行了法定義務的家庭違法盤剝,屬於不顧民生困苦強拉壯丁。

在儒家禮法盛行的傳統社會當中,統治階級作為孝道文化的弘揚者,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情況,總會考慮留一個頂門立戶的兒子傳承香火,侍奉雙親。《石壕吏》中的官員行為,不僅違反宗法,也完全不合人倫。

但康震在演講當中卻解釋為:“誰將做出重大的犧牲?……老太太怎麼辦呢?……算了,我跟你們走吧,我還能給戰士們做早飯呢……就是獻出了兒子再獻自己……這裡面表現了一個非常明顯的價值觀,就是當國家和民族遭遇重大災難的時候,我們的老百姓還是依然挺身而出的……什麼叫中華民族的優秀的傳統價值觀?這就叫價值觀啊。”

學者康震對杜甫《石壕吏》詩中抓壯丁顛覆解讀引眾怒,問題何在?

石壕吏

杜甫詩中的老婦,明明是面對面對蠻不講理的惡吏,知道自己家中不交出一人,讓這位基層官員無法交差。但老翁若被其追索緝拿,家中婦孺生活就會難以為繼,在這種情況下做出的無奈的毛遂自薦,卻被康震強行解讀為體現了優秀傳統的價值觀。

國家有難,民眾需要理解和支援不假,但也絕非不通情理,罔顧民生違反法律道德行徑的藉口。康震的這種拔高,難怪會激發眾怒。

他在演講當中,還認為詩人杜甫沒有表達自己的立場觀點,沒有做出任何評價,將其解釋為杜甫心中的兩難,以此給自己的註解站臺。在這首詩中,杜甫真的沒有表達自己的觀點嗎?魯迅說過:“真正的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從整首詩中白描式的介紹,為讀者呈現了一個悽慘的普通百姓家庭的艱難人生。客觀的展現,已經能夠讓讀者做出對是非的判斷。

學者康震對杜甫《石壕吏》詩中抓壯丁顛覆解讀引眾怒,問題何在?

演講

《石壕吏》中最後的四句:“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呈現了一個聞者落淚的畫面,這是無聲的控訴。即使面對這樣一個已經家破人亡的農戶,無情的官吏依然帶走了老婦,這一去,雪上加霜,很可能就是生離死別。

從這些描述當中,我們能深深地感受到作者的同情,和對無情惡吏的鞭撻,康震怎麼能說沒有褒貶呢?

儒家文化強調仁者愛人,統治者不能只強調國民的義務和奉獻,卻對蒼生黎民的疾苦不聞不問,甚至對其最基本的權利肆意剝奪,這就是為什麼康震的宏論被許多人反駁的原因。

TAG: 石壕吏康震杜甫當中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