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張愛玲的成名離不開一個人

眾人皆知張愛玲是現代才女,卻不知道她走過的路,曾經付不起房租,不得不為生計不停地搬遷。

作家張愛玲的成名離不開一個人

張愛玲

張愛玲,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發表作品。

22歲時報考上海聖約翰大學,卻因“國文不及格”而未被錄取。

23歲,因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在上海文壇一炮打響,嶄露頭角。

24歲與胡蘭成相識相戀結婚,兩年後兩人分道揚鑣,但這一段經歷卻張愛玲飽受非議。

1955秋歲旅居美國,時年35歲,1956年與美國劇作家賴雅結婚,11年後的1967年賴雅去世。

1958年開始,張愛玲獲得朋友的幫助,得到一些基金和公司的支助,從事創作。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在洛杉磯西木區家中寓所死後一星期才被發現。

作家張愛玲的成名離不開一個人

夏志清

由此可見,張愛玲的一生,24歲是她人生的一個分水嶺,不知是否有胡蘭成的影響在裡面,但她1955年旅居美國後的生活算不上如意。

關於張愛玲在美國生活上的不如意,是我透過《隨筆》雜誌上一篇《張愛玲與夏志清交誼考》中所知。提到《隨筆》雜誌,說一點題外話吧!

大概是去年10月份的一天,我在蘭州七里河區的一家報刊亭淘《散文》、《小說月報》、《人民文學》及《詩刊》等一些舊雜誌時,碰到了好久未曾看到過的《隨筆》。這本雜誌,我在20年前就有拜讀,至今手頭還留存著一本2001年5月10日出版的舊雜誌,它陪著我離開村莊,漂泊在外20年,我時不時拿出來翻翻,其中有著名詩人邵燕祥(2020年8月1日去世)的《奴隸的語言和公民的語言》、著名作家劉心武的《顧影自賞》、毛志成(2015年6月29日去世)的《不得善終》、李國文的《李白之死》和張承志的《四方的考古》等文壇名人的美文,他們使我獲益匪淺。

作家張愛玲的成名離不開一個人

2001年的《隨筆》雜誌

也許,

正是受這些名家美文的影響,或者說受《隨筆》這本雜誌的影響吧,使我從喜歡寫散文、詩歌擴充套件到寫評論,如果說散文、詩歌開啟了我的寫作之路的話,那麼,評論則是我寫作之路上提升最快和收穫頗多的,不論是平面媒體(報刊雜誌),還是網路媒體都有刊發,

甚至一些文章被X網評論員名義發表,

並有作品獲獎。

正因如此,使我在寫作之路上哪怕再多艱辛,也一直堅持而不曾放棄。好了,言歸正傳。

據《張愛玲與夏志清交誼考》所述,張愛玲旅居美國與賴雅結婚後,按現在的話說,連一套定居的房子都沒有,因此,不斷地遷徙,為了生計,張愛玲不得不找朋友接一些編寫電影劇本之類的零活應付起碼的日常開支,即便如此,也仍難解現實所困,曾一度因付不起不足百元的房租,不得不搬到房租更低的黑人區居住。

期間,以西方文學、中國古典及現代文學為研究方向、且長期執教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夏志清,為張愛玲的情況深感同情。文章並沒有交代二人如何相識,但是,該文開篇提到夏志清時,說夏在上世紀50年代所寫的《中國現代小說史》,將張愛玲的小說創作潛力放到了當時中國小說界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排到錢鍾書、沈從文之前。事實上張愛玲在中國現代文學界的建樹確實很高,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得不承認夏志清的慧眼識珠。

文學之路,是一條漫長而坎坷的道路,儘管張愛玲在早期就展示出了其文學創作的天賦和才能,本文開篇已提到,23歲時在上海文壇嶄露頭角。但是,文章寫到,旅居美國之後的張愛玲籍籍無名,是因為夏志清透過自己的人脈,儘自己所為,力所能及地幫助了張愛玲。

作家張愛玲的成名離不開一個人

2020年《隨筆》文章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張愛玲遭遇困境之時,也就是她搬到房租更低的黑人區居住之後的1966年,夏志清去臺灣開會,專門找皇冠出版社為張愛玲的作品開啟一條路,同時,他還請託朋友和自己的學生,為張愛玲找一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

而夏志清的努力也終於有了結果,經過他與朋友的擔保力薦,張愛玲不但到邁阿密大學當駐校作家,還申請基金到賴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去翻譯《海上花》,同時,皇冠出版社也陸續出版了張愛玲的作品。算是讓顛沛流離的張愛玲獲得了穩定的版稅收入,從此改變了張愛玲的困境,併成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獨具魅力的女性作家。

✱文章資料參考2020年第5期《隨筆》雜誌《張愛玲與夏志清交誼考》(作者/金宏達)一文。

TAG: 張愛玲夏志清隨筆雜誌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