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今天這篇,飄想聊很久了。

說實話,好久沒遇到一部,大眾觀感與影評口碑如此割裂的電影了——

《兔子暴力》。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上映這麼久,豆瓣6。2,剛及格。

但,隨手一搜評論的關鍵詞,卻相當“兩極”——

“二十年難遇的好片”。

“值得載入影史的角色”。

甚至,“6分配不上女主”。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又一顆被不懂電影的觀眾埋沒的蒙塵明珠?

看完電影后。

飄只想用一句話概括觀後感——

沒有文藝命,一堆文藝病。

PS:以下涉及部分劇透,介意慎讀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兔子暴力》本該是個很值得討論的故事。

電影改編自一件現實舊案——

2011年,南京母女綁架殺人案。

一位母親,拋夫棄女多年後,重新認回了女兒,後因染上了賭癮,無法償還70萬的高利貸,就教唆女兒綁架同學。

結果,先是女兒意外換了綁架物件,接著母女二人又合力殺死了受害者。

賭徒身份的母親,自小單親的女兒,再加上母女合作犯罪的行為。

三個元素拼在一塊,本就是一樁值得探討的社會新聞。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審訊過程。

主要策劃人母親用了6小時就招供了,而被教唆的未成年女兒,竟硬生生扛了8個半小時。

這種心理素質,讓見多識廣的警察都感到驚訝。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是什麼讓女兒對母親產生了,不管不顧的,犧牲自我的,報復式的愛。

又是什麼,讓本該“虎毒不食子”的母親,把罪責通通推到女兒身上去,毫無無憐顧之心。

母女兩人的心理動機,扭曲的親子關係所折射的家庭、社會問題等,都值得去好好探討。

哪怕只是單純展現這個故事,也能帶來一定的思考和警惕意義。

結果,萬萬想不到的是。

《兔子暴力》的成片,卻選取了一個極其刁鑽的角度——

文藝片。

犯罪文藝片,當然我們也見過。

《白日焰火》《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李米的猜想》,都是。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但問題是,優秀文藝片的形韻,《兔子暴力》未得要領。

但文藝爛片易犯的毛病,卻繼承得很完整。

最明顯的,就是它幾乎涵蓋了如今國產文藝片必備的幾大硬意象——

重工業小城、陰雨綿綿、意識流鏡頭、心事少女、神秘美麗的外來者……

以及黃覺。

好的文藝片,用意象營造氛圍,是為了更完整地烘托出故事發生的環境,以及人物幽微的、複雜的內心與情感。

意象與影片主旨、人物形象所形成的,是一種巧妙的互文。

可《兔子暴力》裡,卻處處是割裂。

就說文藝片中最常見的心事少女,女兒水青。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在影片中,導演拍攝了大量她獨自在外遊蕩的情緒化鏡頭,以及冗長壓抑的空洞夢境展現少女的心事重重。

卻看不出這個自小失去母親的少女,有著怎樣的個性,她在意的是什麼。

女兒的形象,含混模糊。

萬茜扮演的母親曲婷,也被貼上與原型完全不一致的標籤。

一個神秘的外來者。

她並不市井,也不落魄,而是有著極其濃厚的文藝氛圍。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很明顯文藝也是女主萬茜這部片的營銷方向

就像她身上穿的黃色裙子。

鮮活嬌媚,鬆弛輕佻,大膽肆意,無一不和小城格格不入。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說實話,萬茜這麼一張充滿情緒,情感曖昧的臉,來飾演這類角色倒也相得益彰。

但別忘了,她可是為了逃避高利貸追債而回來的。

在她身上,絲毫看不到沉重現實對她的蠶食與消耗。

相反,輕盈得不得了。

前期對她的形象渲染得越迷人越浪漫,後期她被黑社會追殺時的崩潰,就有多失真。

從文藝到現實,毫無鋪墊的扭轉,生生將角色人設劈成了兩半。

況且,迴歸到故事本身,它還是一部粗糲的現實的犯罪故事。

飄並不是說,悲劇故事不能文藝化。

而是,不能文藝在表面。

用文藝的手法,刻畫苦澀荒誕的悲劇,本來是更能拋開簡單的對錯判斷,去呈現現實的沉重無奈,與人性的灰度。

然而,只是靠生硬的意象,標籤化的形象堆砌出的文藝表達,不僅表現不出現實的複雜性,甚至,還減弱了現實感。

這樣的文藝感,只會讓人覺得不合時宜,成了劣質的賣弄。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如果說俗套的文藝片操作讓《兔子暴力》的風格兩極化。

那麼有意為之、卻說不到點上的“女性議題”表達,則破壞了故事的邏輯。

很明顯,《兔子暴力》想探討的主旨是女性議題。

在接受採訪時,萬茜也曾自豪地說,這部電影從導演到監製到編劇都是女性。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然而,看完全片後,飄卻對這個“女性議題”打出了一個問號。

從事件看,聯合犯罪的母女,都是女性,如果挖深一點,確實是能讓我們對當下社會女性的處境,多一層思考的。

可《兔子暴力》是怎樣表現女性議題的?

用監製李玉的一句話可以總結:

“她們面臨的傷害都是男性帶給她們的。”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是,電影裡,女性的傷害,確實都是男性帶來的。

但再深究一層,就發現,這些女性的真實困境,沒有一項是因為性別造成的。

先說片中最能展現女性傷害的人物,女主曲婷。

她的傷害來自於哪?

賭博借高利貸,被黃覺扮演的黑社會逼著還債。

說實話,這樣的困境,並非女性專有啊。

不管男女,都有可能在發展個人事業的過程中,走上一條歪路。

總不能因為黑社會是男演員扮演的,就說是男性傷害吧。

曲婷的故事,本該有更多表達的空間。

我們不知道,原來的婚姻給曲婷,造成什麼影響。

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她不得不拋下家庭與女兒,遠離這裡。

這些明明是更能體現“女性議題”的側面,卻被輕易放過。

這就算了。

另一群年輕女孩的困境,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女兒水青以及她的兩個好朋友金熙、馬悅悅,都被原生家庭傷害。

導演接受採訪時也說,這部影片中每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的桎梏。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女性在原生家庭受到的傷害,大多是因為重男輕女。

而《兔子暴力》卻正好避開了這一點。

相反,選擇了原生家庭矛盾中最基礎的,“缺愛”情結。

女主水青從小被母親拋棄,父親再娶,缺愛。

小太妹金熙,父母做生意對其失於照顧,缺愛。

乖乖女馬悅悅,父母離婚,父親家暴,缺愛。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粗看都成立。

但當我們把角色換成男性時,就會發現,其實照樣說得通。

所以你看,雖然《兔子暴力》的主創嘴上說要表現女性議題,可根本沒對女性之於社會的邊緣處境,有更深的瞭解。

只是浮於表層,沒有一個是女性真正的困境。

如果真想展現原生家庭的桎梏,女兒水青,原本是個好例子。

可電影裡兩次輕飄飄的家庭衝突——

一個是後媽說家裡來客人,讓她晚點回家;

另一個是頭髮過長,堵了下水道,後媽讓她剪頭髮。

根本不足以表現她所遭受的原生家庭苦痛。

更無法說明,為何水青對母親有那麼強的依賴,甚至不惜綁架朋友。

這個故事最精髓的兩個命題:

“母親為何拋棄女兒,又不惜讓女兒頂罪”,以及“女兒為何願意為母親犯罪”都沒有講明白。

而為了蹭“女性議題”而新增的原生家庭支線,既多餘,又擊不中要害。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兔子暴力》證明了,不是所有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都能稱之為“女性議題”。

在“女性議題”上的淺嘗輒止,不免有硬蹭之感。

生生浪費了一個好題材。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哪怕說到這,文藝感也好,女性表達不到位也罷。

只是導演的能力不逮罷了。

然而,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在於——

導演鍾情的“文藝表達”和“女性議題”,完全顛覆了原型故事的立足點。

簡單來說,就是“文藝表達”美化了加害者,“女性議題”又對被害者造成汙名化。

先說對加害者的美化。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原型故事中,母親陳雁在20歲時就和李斌未婚先育生下李園,5個月後不堪窮困離開了李家。

之後,三嫁三離。

因為沒有男人依靠,又沒有工作,於是就迷上了賭博。

2004年,曾因賭博被拘留,為了借高利貸,還抵押了父母的房產證。

而在教唆女兒綁架並殺害同學後,不僅被抓之後沒有絲毫懺悔,還試圖把責任都推給了自己女兒身上。

由此可見,原型故事裡的母親,是一個嗜賭成性,又極度自私的女人。

但正如上面所講,為了營造文藝感。

導演卻將萬茜飾演的曲婷,設定為一個突如其來的外來者。

現實中經過兩年才接受母親的女兒,在電影裡,卻對拋棄自己的母親沒有任何怨恨,相反,從看到母親的第一眼就迷上了她。

而原案件裡,由母親策劃,請求女兒一個多月才同意的綁架案。

也改成了是女兒為了幫母親還債,主動綁架同學,反倒母親一直勸阻水青不要綁架。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這就罷了,更離譜的是,為了展現曲婷的美好。

甚至連她愛錢,嗜賭的惡習,也找了一個很正當的理由。

在電影的解釋裡,母親當年離開家庭不再是難以忍受貧窮,而是為了追求舞蹈夢想。

包括借高利貸,去澳門賭博也是為了舞蹈團。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至此,一個追求自由理想的女性形象就這麼立起了。

飄明白導演旺盛的文藝表達,但僅是為了人設美好,就將這樣一個誘導女兒違法的失敗母親,改編成一個出走又迴歸的娜拉形象。

是否有些過於迷惑?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美化加害者令人迷惑。

對受害者的汙名則更令人憤怒。

電影裡,受害者馬悅悅的父親,是全片最恐怖的一個人。

躁鬱症,控制慾極強。

在片中給女兒打電話,打不通就脾氣暴躁,自扇耳光;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打通了就上一秒吼著“你是不是想死”,下一秒溫柔地說“快回來我給你做了魚”,然後掛掉電話,手起刀落將魚剁成幾塊。

可在原型故事中,案件裡的受害者和父親的關係其實是非常好的。

馮寧(馬悅悅原型)幾乎是馮敬(馬悅悅父親原型)的一切,這個沒有任何嗜好的老實男人最大的愛好就是給女兒做一日三餐。馮寧沒有過青春叛逆期,爸爸始終是她最信賴的人。

在馮寧被殺之後,父親馮敬更是一夜之間頭髮全白,還患上了“創傷性應激障礙”。

馮敬的妻子曹慧娟還記得,2月27日從派出所得知女兒遇害的訊息時,馮敬就一頭栽在地上不省人事。這個從不抽菸的男人從此開始陷入沉默,一根一根地抽菸,把窗簾撕成條、用菸頭燙滿圓洞。

可在電影裡,這位最寵溺女兒的父親,卻被改編成一個暴力狂。

原因,僅僅是為了符合原生家庭之惡的主旨。

誠然,創作者有選擇表達視角的權利。

但是像這種毫無意義的,卻又傷害了現實中家屬的感情的做法,卻讓人覺得不太合適。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而飄依稀還記得,在電影結束,有一句類似“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的字幕出現。

或許就可以作為這篇文章的最終落點。

從導演的改編意圖看,她一直在試圖用愛,用感情,用文藝片來描繪一個故事。

哪怕電影結尾,都要呼籲一句“關愛孩子”。

但當我們回顧原型故事時。

無論是女兒,還是母親,她們的處境,她們的癥結,都無法用“關愛”來回答,解決。

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愛解決,也不是所有故事都要往文藝片的方向改編,更不是蹭上了“女性議題”就會被認可。

國產電影裡給我們以啟發的故事本身就不多。

爛賭鬼就是爛賭鬼,殺人犯就是殺人犯。

電影改編的好處,是能深挖背後的成因,呈現更立體的形象,讓我們能更深入地探討與理解,悲劇真正的成因。

但,表現立體,不等於美化。

《兔子暴力》的主創們在選擇這個案件進行改編時,試圖用愛,用感情,用文藝消解加害者的罪惡。

這更像是一種對社會陰暗面掩耳盜鈴的行徑。

而這種消解,本不該存在的。

二十年難遇好片豆瓣評分才6.2,真的是這屆網友不行嗎?

TAG: 女性女兒文藝母親文藝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