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己變成愛人,沒有那麼容易”

“從知己變成愛人,沒有那麼容易”

友情不是愛情,知己可以是很好的朋友,卻不代表能夠成為戀人。

劇作《王昭君》中有一段:“長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長相知。”

意思是長時間的相互瞭解才能不相互猜疑,不相互猜疑才能長時間相互瞭解。

知己之間,或許這些真的都不是問題,足夠了解,足夠信任,可以交心,看似如果變成愛人可以很好的走下去。

但是,知己就是知己,他/她沒有成為愛人,沒有進一步的發展關係,是因為你知道那個人不適合做愛人,或者說不適合自己。

有些時候就這樣,可以成為特別特別親密的朋友,但始終不會發展成愛人。

知己一旦變成愛人,確實可以擁有更多的溫暖和感動。可同時存在的,是矛盾與分歧。有多少美好就會出現多少等量的看不到的難過。

所以,知己變成愛人,真的不是那麼容易。

“從知己變成愛人,沒有那麼容易”

知己是友情,與愛情不同

愛情不是想當然的事情,知己在一起,是以朋友的關係相處,可以感覺到對方特別懂自己,就是在一起特別合,很舒服。

這是異性知己產生的原因,因為在與對方的溝通中瞭解對方,對方也在自己的傾訴中瞭解自己。

在慢慢的好感下,吐露自己的心聲,傾訴自己壓抑的情緒,對方似乎很懂得安慰,你喜歡對方的語氣,喜歡對方理解你的不容易,那個人就好像是拯救你的人一般。

看到都是那個人完美的一面,可是人本身就存在缺點,不在一起生活的人,不會了解那個人所存在的缺點,更不會真正地瞭解那個人。

當兩個人從知己發展成愛人,彼此的缺點會越來越明顯,所不能接受與矛盾也會越來越多,原本期望的太高,感情也就墜落的太快。

“從知己變成愛人,沒有那麼容易”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第一點

:一個人犯了錯,如果是一位特別好的異性過來勸導,並指出錯誤所在,這個人會虛心接受,並且願意向對的方向發展。

可如果這些話是從愛人口中說出,所產生的效果就會完全不同,因為愛人,更多想要的是理解與包容,批評在對方眼中,可能就是不愛的表現。

第二點:

能夠成為知己的人,都太過熟悉,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做朋友的時候可以包容那個人的過去,做愛人卻不行。

愛情就是這麼脆弱,會在乎曾經的一切,也包括介意。嘴上不說,不代表心裡不想。這就是矛盾的根源,卻很難解決。

也許兩個人都承諾,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可是感情本就是隨心而定,又怎麼能夠真的治癒心裡那塊小疙瘩。

就像《大漠謠》中有一段話:

有些事明白是一回事,看著它發生在眼前又是一回事。

“從知己變成愛人,沒有那麼容易”

知己可以變成愛人,但愛人不會變成知己

感情中有這麼一個常見的話題:

“分手以後還能做朋友嗎?”

有的人回答可以,兩個人真心愛過,存在太多的情感牽絆,彼此的親人、朋友,所以會存在很多糾纏,很難成為陌生人,做個普通朋友也好。

有的人回答不可以,因為曾深深的愛過對方,該如何去轉換自己的角色,才能若無其事的把對方當成普通朋友對待,這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多看一眼都是回憶,而有些回憶,註定是傷痛。

所以,當知己成為愛人,看起來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不容易的是,相處太難,如果出現感情裂痕,如何繼續相處,更難。

一段部分人走了下去,收穫滿滿的幸福。更多的則是,一段時期內給對方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

“從知己變成愛人,沒有那麼容易”

人生像流水奔波,愛情像迴圈列車,每一線都有人上車下車,不是為了你就為了我……

可不就是這樣,緣分讓許多人相遇,又讓許多的人相知,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旅途,到站了,就下車了。

男女之間交流的時間越長,越容易產生依賴,同時會萌生情愫,慢慢的是習慣,後來就想要一輩子。

但是,友情和愛情不同。

愛情存在激情,而且具有獨佔性、排它性,是注重承諾的親密關係。友情並不具備這些。

一定要知道,知己之間可以很好相處,是因為不存在太多的情感牽扯,也沒有利益交集,更不存在介意與不介意的關係。但愛情不同,它所承載的情感太多。

所以,知己不是不能成為愛人,而是要好好地考慮能不能成為很好的愛人,一定要考慮清楚友情變成愛情的差距。

這件事更多看得是機緣,很少有人會勇敢邁出那一步,成為知己已經不容易,又怎麼敢奢求愛情。

如果有不滿足於現狀的朋友,一定要慎重的抉擇,知己變成愛人,真的不容易。

TAG: 知己愛人愛情對方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