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該四戰考研,卻敗給了現實?底薪1千,放棄是明智的選擇嗎

22屆考研初試基本結束,本次的考研人數太多,達到了恐懼的457萬,比去年增加了80萬人次,由於本科畢業找好工作難度大,考研也是迫不得已,稍好一點工作都是研究生起步。

我本該四戰考研,卻敗給了現實?底薪1千,放棄是明智的選擇嗎

22年本該是我四戰考研,但卻最終敗給了現實,一戰到三戰的分數的確令人汗顏,分別是261、276和242,二戰稍好一點,三戰甚至還不如一戰,的確不太適合考研,22考研是因為我工作加班而缺考。

畢業10年了,大學專科文憑,22年第四次參加考研,缺考了,目前房貸3000,伙食費每月30,房租每月500,本月換工作了,所以這個月只能拿底薪1000,這個月還要掏老本,我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

這麼多年以來,一直耿耿於懷,想透過提升文憑改變自己的境遇,但是說實話,我覺得如果不是閒職,不建議在職考研,但凡想考一個不是那麼水的學校,邊工作邊考研幾乎走不通。別問為什麼,我親有體會。當你白天忙碌完一天晚上回到住處你就會發現,根本就沒精力再去複習了。

我本該四戰考研,卻敗給了現實?底薪1千,放棄是明智的選擇嗎

因為我考的是社工,十年前這個專業都不算是熱門,現在更是冷得發紫,基本現在沒有個410都是沒戲的,都說人要認命,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付出100%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夠成功,在職考研難度更大。

昨天看到一個詞:逆向考研,指出身於本科排名高的學校,考研卻選擇了比自己學校排名低的學校。其實,與逆向相關的有很多詞,我早年就研究了

古代

的逆淘汰問題,也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庸者上,能者下。

其實社會也存在一種逆向流動的問題,比如從發達地區流向不發達地區,有人把北京的房子賣了,在某不發達地方買房子。更多的是農民工,儘管他們長期生活在城市,但他們的戶口在農村。當年老無法在城市打工的時候,多選擇回到農村。

我本該四戰考研,卻敗給了現實?底薪1千,放棄是明智的選擇嗎

高校裡面也存在逆流動的問題。有的為了評職稱問題,在所在院校可能一輩子評不上職稱,於是乎跳到排外低的院校。我認識一個朋友從清華到南大來,就是為了評職稱,評上職稱後,過了幾年之後又跳到了其他高校去。

有的則是為了房子和金錢,這點最為普遍。現在很多有名高校的學者在自己單位並不是很突出,但到下面卻很被當作人才引進,會有金錢和房子等一系列待遇。

更多的一種逆向流行是退休後的補差行為,在自己單位退休,然後到普遍高校混個教授當,也就是拿兩份工資。

我本該四戰考研,卻敗給了現實?底薪1千,放棄是明智的選擇嗎

考研內卷,所以很多985、211都要逆向考研,作為我大專畢業,在社會上遭到毒打,知道文憑的重要性,雖說22年考研未能如願,但是明年五戰考研還是要下決心的,畢竟已經考了三次,堅持到考不了為止,對此大家有何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中小學學考點滴談

TAG: 考研22逆向高校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