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困在了30歲

大多數人,都困在了30歲

你曾經為自己的年齡而焦慮嗎?

年紀越來越大,有些事情想做卻力不從心,或者有些事還沒來得及做,卻發現錯過了黃金時間,不得不和年輕人來競爭,於是一步晚,步步晚,每天焦慮到不行!

其實你並不孤單!很多人都有過年齡焦慮,特別是30歲左右,面臨職場瓶頸或人生轉折期,人生狀態不上不下,即想要再次出發,卻又擔心風險和時間成本,“畢竟年紀大了,經不起折騰”,於是內心焦灼、行動膠著,這也被學者稱為“青年危機(Quarter-life crisis)”。

而對於女性而言,還面臨著生育黃金期的問題,是繼續為事業奮鬥還是暫時停下來,這真是一個很難取捨的問題。

我曾收到不少讀者來信,談論這個“年齡焦慮”的話題,比如身邊朋友都成家立業了,家裡不斷催婚,但自己還想要出國深造;或者已經結婚生子,但又想再次出發追求夢想,問我到底應該怎樣做。

我想,要解決這些焦慮,首先是一個“成本取捨”的問題。

社會框架下,你能付出的成本是什麼

作為社會性動物,我們不得不考慮社會框架。所謂社會框架,就是我們的社會多年來約定俗成的一些模式。比如學齡期的孩子就應該上學,適齡期的女性越早生育越好,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多一些奮鬥、少一些佛系等等。

這裡面的關鍵在於,在某個年齡階段,你做某些事,所付出的成本可能是最小的,過了這個階段,就不得不付出更多成本來做成同一件事。

因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太可能短時間就改變社會的大體框架,最適合的生存方法,就是想辦法適應我們所處的社會框架,在所處的社會框架下活出自身的樣貌。這是很多時候,我們的一種生存選擇,它不一定是最優解,但起碼是及格線。

當然,我們也可以挑戰既定的社會框架,我們身邊也一定不乏這樣的例子,但歸根結底,還是要看看我們自己能否做出同樣的突破,和支付因此帶來的成本。

比如到了30歲了,你是選擇繼續讀書,還是成家生子。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人生方向,如果更看重個人發展,那肯定是選擇繼續讀書。如果更看重家庭,那儘早成家就顯得更加重要。但是作為個人,有多少的資源允許我們去這樣做?有多少可能性可以做到盡善盡美,還是完全沒有可能同時實行?

即使個人能力很強,家庭資源也足夠支援,魚和熊掌可以兼得,那麼也要盤點一下,在其他方面我們付出的成本是什麼?這會更有利於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

你是否知曉自己的內心渴求?

我們更要探索清楚自己的所求是什麼。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對自己的期待是什麼?我的人生價值觀是怎樣的?我內心最想要的是什麼?等等

這些是一個人能夠安心立命的根本性問題。當你能夠想明白這些問題,才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奮鬥方向,這個時候,當遇到誘惑、阻礙,或者別人的質疑,你才不會輕易的動搖。在面臨要付出的成本時,也會能更加清楚地知道,這是幫你往正確的方向再進一步,還是付出了很多但其實是在繞彎路。

比如,雖然暫時沒有成家生子,把時間放在了學業發展上,但因為這是你的興趣所在、價值觀所在,那麼你更加如魚得水的獲得了更好的發展機遇,有更多的資本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乃至階層,進而遇到更好的結婚物件,那麼,暫時的放棄,其實是有更好的預期回報!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妥協,但很多時候,我們也能夠堅持到黎明到來,前提是,你知道自己的堅持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你知道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會再未來的某個時刻,如數歸來。

這也是我在我的工作坊中,所想要幫大家解決的問題。

答案就在你的心中,直到你穿越迷霧,發現它的那一刻。

大多數人,都困在了30歲

大多數人,都困在了30歲

6

大板塊

27

節影片課

方法+實戰,

即學即用

掃碼報名

TAG: 框架付出成本我們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