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完這些,你再也不用為ta沒回你訊息而暴跳如雷了!

還因為對方沒接電話或者突然玩失蹤變的情緒失控?依舊在擔心ta是不是討厭你了?還在懷疑對方在外面有別人了?

那是我們之前的內容還沒講完……

學完這些,你再也不用為ta沒回你訊息而暴跳如雷了!

言歸正傳,接著上次來講,這第四嘛,便是建立多元化的情感支援系統,除了物件,你還要發掘其他的支點放到經濟生活中,我們知道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要把資金按比例分配到不同領域;以及人要經濟獨立,有一份能支撐自己的收入,避免事事都得向伴侶伸手。可在親密關係中,這種謹慎感消失了。你大部分時間圍繞戀人打轉,慢慢疏遠了朋友,放棄了堅持很久的業餘愛好,把所有情感需要寄託在另一半身上。甚至變回嗷嗷待哺的嬰兒,需要對方的愛和照顧才能活下去,依賴性非常強。如果你只想要二人世界,忽略去發展人生的其他部分,那就相當於單核運轉。要是有一天這個核心失靈了,無法提供我們想要的情感滋養,那整個人就像天塌下來那樣絕望。或者對方出現冷淡的跡象,我們會患得得患失,總擔心對方不再愛了,會失去唯一的依靠。

學完這些,你再也不用為ta沒回你訊息而暴跳如雷了!

要緩解焦慮感,我們要把經濟學的一些啟示代入感情中。比如提醒自己:「雖然 ta 很好很可靠,但為了避免風險,我還是要有其他獲得支援的來源。」除了親密關係外,經營好自己的個人生活。最簡單的辦法,是將時間和精力五五分。將一半的情感需要寄託在戀人身上,另一半根據個人情況,分配到家庭、朋友和興趣愛好上。如果爸爸媽媽開明包容,跟他們相處得很愉快,那平時可以經常影片聊天,有機會的話回家吃頓飯,或者帶父母出去旅遊,享受家庭生活的快樂。當然,比較頻繁的還是朋友的陪伴。如果有一兩個核心好友,或者吃喝玩樂的小群體,週末可以約出來吃網紅餐廳、看一場電影,或者打籃球羽毛球。將時間分配到社交上,感受友誼的滋養。要是平時自己一個人,不妨把放了很久的愛好撿起來。有小假期的時候,規劃一次短期的旅程,到周圍的城市去看看。害怕孤獨的話,也可以報名參加線下沙龍和各種興趣小組,結識其他志同道合的夥伴。建立起多元化的情感支援系統,我們就不會過於依賴另一半,整天處於患得患失的焦慮中了。

最後是走出巨嬰模式,迴歸成年人的思維。

想到可能失去另一半,每個人都會擔心和痛苦。但如果你的焦慮感過度強烈,甚至到「離開 ta 我不知道要如何生活」的地步,說明在這段關係裡,你已經退回到嬰兒的狀態,彷彿自己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所有需要都得靠戀人來滿足。思維上的嬰兒,生理上的成年人,我習慣把它稱為巨嬰模式。這種狀態,很容易引發焦慮感。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夠接受對方:你都已經這個年紀了,還不能夠依靠自己,需要我像對待嬰兒一樣無微不至地去照顧。兩個人很容易產生摩擦。這也是為什麼,

ta 明明剛開始很喜歡你,後來又覺得不合適想要分開。因為另一半期待的是成年人的愛,而不是需要 24 小時看護的嬰兒。對方的拒絕或者抱怨,也會讓我們變得很恐慌。

要獲得安全感,你需要去覺察焦慮的來源,提醒自己成年人的狀態。比如戀人一跟我們冷戰,就害怕不能再跟 ta 聊天和尋求幫助,像天快要塌下來一樣絕望。那自己可以去評估:「我能獨自應付過來,還是說必須得靠 ta 才能完成呢?」或許你會發現,雖然另一半更有經驗,可以教導我們怎樣去應對,但只靠自己摸索的話,也可以磕磕絆絆地做完,慢慢總結出個人的方法。實在有問題,周圍也不乏資深的前輩,或者其他人脈資源能用。經過這樣一番分析,我們會慢慢意識到:「有 ta I在更方便,沒有 t 我同樣可以熬過來。」找回屬於成年人的理性,還有自我滿足的能力。如果實在不相信,就嘗試著離開 ta 的幫助,自己處理跟同事的相處,以及裝燈泡、修家電等瑣事。積累足夠的成功體驗,我們也會產生「能夠把生活過好」的底氣。

學完這些,你再也不用為ta沒回你訊息而暴跳如雷了!

TAG: ta另一半成年人對方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