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死”作業,學生就沒有負擔與壓力了嗎?

隨著雙減下政策的實施,許多中小學大量減少了學生的作業量,使得倍感壓力的學生輕鬆了不少。因此有人又提出,不如干脆取消學生作業,徹底解決學生作業負擔問題。

對於學生來說,作業真的是越少越好嗎?

“搞死”作業,學生就沒有負擔與壓力了嗎?作業是一點兒用處都沒有的多餘存在嗎?

“搞死”作業,學生就沒有負擔與壓力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做作業是對上課所講知識的鞏固與加強,也是幫助消化、吸收所學知識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

完成作業既可以使學生加強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又可以使學生在不間斷的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生的學習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搞死”作業,學生就沒有負擔與壓力了嗎?

正因為作業對於學生的學習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對於知識的鞏固、學習成績的提高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一些一心提高教學成績的教師才會在作業上大做文章。增加作業量,增加作業種類,本來寫兩遍的字詞,可能增加到五遍,甚至更多;除了抄寫,習題、試卷、聽力、讀背,還會增加一些查詢資料,手抄報等形式的作業。

作業量的增加,固然能從整體上提升學生成績,為教師教學成績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但對於學生的負擔則會越來越重。

當教師因評職評優,比拼教學成績之時,作業量也必然增多加大。而在應試教育的前提下,教育內卷的促使下,很多重視學習成績的家長也支援老師多留作業,使得學生負擔加重,壓力加大。

“搞死”作業,學生就沒有負擔與壓力了嗎?

正所謂物極必反,過猶不及。對於一般的學生來說,作業一旦過多,負擔加重,厭學情緒滋生,學習效果反而下降。而一旦作業降低為零,將家庭作業徹底抹殺,必然也是矯枉過正,使得學生放學回家後無所事事,反被手機、電腦、電視虛耗了時間,難以鞏固上課一日所學內容,難以養成自主的學習意識和好的學習習慣。

“搞死”作業,學生就沒有負擔與壓力了嗎?

雙減之下,一二年級的學生既無作業,也不考試,如此減壓,對於學生快速融入正規小學教育之中必有不妥之處。畢竟現在的教育是應試教育,教育的本質是選拔競爭。有人半開玩笑地說,一二年級沒有作業,也不考試,還不如劃歸幼兒園才更合適。

學生作業既不是越多越好,也非越少越好,而是適量。而在雙減政策之下,作業的完成時間有了明確規定:一二年級沒有書面作業,小學其他年級作業完成時間不能超過

60

分鐘,初中生作業完成時間不能超過

90

分鐘。

而實際上,因學生個體不同,完成作業所用的時間也相差很大。以小學為例,同樣

60

分鐘的作業量,一個學習優秀的孩子可能只用

30

分鐘就能高質量地完成作業,而一個學習較差的孩子可能

80

分鐘也做不完。

“搞死”作業,學生就沒有負擔與壓力了嗎?

學生作業並非越少越好,應該給學生細化分類,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作業,以確保其學習效果最佳,還沒有過大的學習壓力。當然如果教師真的這樣用心佈置作業,且不說耗時費力,還極容易引起家長的不理解,可能認為孩子不被公平對待,很可能被投訴到教育局。

學生減負,任重道遠,絕不是隻減少作業量就能解決的,更不是作業越少越好!

TAG: 作業學生作業量學習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