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窯—你需要知道的特點及產地

汝窯瓷器因文獻中北宋宮廷專用瓷的記載以及清宮皇家舊藏而聞名,目前流傳存世的汝窯完整器不足百件,多收藏在北京和臺北的故宮博物院,另外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英國大維德基金會以及美國、日本等地也有少量收藏,因此汝窯瓷器因其“官窯”身份及存世稀少而身價倍增,成為宋代五大名窯中最名貴的瓷器。

相傳,汝窯是從宋徽宗的夢中獲得靈感所得。一日,宋徽宗高堂春睡,夢到大雨過後,遠處天空雲破處,有一抹神秘的天青色,令人著迷,不由得心曠神怡,醒來後揮筆寫下詩句:“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拿給工匠參考,讓他們燒製出這種顏色。一時間,不知道難倒了多少工匠。最後汝州工匠技高一籌,燒出了宋徽宗最滿意的天青色,故得名“汝窯”,而後天青色也成為汝窯瓷器的典型特徵。

宋代五大名窯—你需要知道的特點及產地

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汝窯瓷器的特點:

因地處汝州(今河南汝州)而得名,以燒製青瓷為主,並燒造宮廷用瓷,傳世品不多。器型以撇扣碗、十瓣葵花碗、橢圓水仙盤、玉壺春瓶、膽式瓶、三足洗、碟等為主。胎質堅細,胎骨較薄,呈香灰色,製作較規整,器物通體施釉。正色釉為天青色,青中稍帶藍,並有卵青、粉青、凍青、茶青等顏色。釉層薄而瑩潤,釉泡大且稀疏,釉質較硬,釉面有極細密的開片,無紋片者較少。

燒造方法主要有支燒和墊燒,用支釘支燒的器物通體施釉,底部有支釘痕跡,多數為5個支釘,靠近圈足內牆,斷面呈白色;用墊圈或者墊餅墊燒的器物足底沒有釉,這類器物較少。

汝窯產地:

河南省臨汝縣寶豐清涼寺

找到汝窯的窯址曾是陶瓷學者的夢想。宋代汝州的治所在今天的河南省臨汝縣(1989年改為汝州市),北宋時期,這裡生產青瓷的窯址有十幾個。老一輩陶瓷專家陳萬里、馮先銘先生都到這裡考察過,但均未發現與故宮收藏的傳世汝窯瓷器相同的標本。1986年10月,在中國古陶瓷研究會的年會上,河南省會員展示了寶豐縣清涼寺附近出土的一件青瓷盤,滿釉支燒,三支釘痕,香灰胎,天青釉,冰裂紋片,潤之如玉,釉色深沉,可能為汝窯揀棄之品。並推測汝窯的窯址可能在寶豐的清涼寺區域。根據這個線索,上海博物館率先派工作人員前往此區域進行多次調查,採集到標本及窯具40餘件,並於1987年10月出版《汝窯的發現》,確定了清涼寺窯即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汝官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北宋官窯

南宋人顧文薦老年閒居之時所作《負暄雜錄》中有一段關於北宋官窯的記錄,曰“宣政年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是指宋徽宗政和至宣和(1111—1125年)年間,朝廷在汴京(河南開封)設定了專門的窯場,被稱為官窯。但是這個官窯遺址的尋找幾乎不可能,因為千年以來,黃河多次氾濫,整個北宋汴京城已經深埋地下。沒有考古資料的佐證,關於官窯的猜測眾說紛紜。

2004年在河南汝州市東南張公巷發現了一個新的窯址,其北宋地層出土可復原青瓷44件。這個窯場距離清涼寺汝窯僅30公里,從出土的資料看,張公巷窯生產的青釉瓷器與汝窯瓷器一樣,也是先經過素燒,然後再施釉入窯二次燒成。器底的支釘痕是非常規整的小米粒狀,指定分別為三、四、五、六枚,器型部分與汝窯一致。但是張公巷窯瓷器的胎釉質量比汝窯精細,胎質細密潔白,吸水率低,釉面玻璃質感強,因此部分學者認為張公巷窯就是顧文薦所說的北宋官窯。北宋官窯目前仍是考古學家們探索的目標。

宋代五大名窯—你需要知道的特點及產地

宋代官窯粉青葵口洗

南宋官窯

南宋官窯的面貌隨著郊壇下窯和老虎洞窯的發現而揭示出來,即五大名窯中的“官窯”。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軍佔領北宋京城開封,擄走徽宗和欽宗,北宋滅亡。宋室南遷臨安(杭州),欽宗的弟弟趙構繼位,即宋高宗。南宋持續了153年,在抗金抗元的鬥爭中,經濟、文化、藝術、教育都得到持續發展,陶瓷產業的重心南移。據文獻記載,宋廷南遷杭州後,為滿足宮廷祭祀、陳設、飲食及賞賜之用,“襲故京遺制,置窯於修內司”,再設官窯,當時也稱作內窯;“後郊壇下別立新窯”,又設定了第二座官窯。這兩座有歷史記錄的官窯,一直是考古學家尋找的目標。

南宋官窯一:

老虎洞窯1996年,位於杭州鳳凰山與九華山之間的老虎洞窯因雨水沖刷暴露而被偶然發現,隨後幾年,考古部門對此地進行了三次發掘,遺址的南宋地層出土了大量黑胎實物資料。2006年,資料整理中,在一件蕩箍上發現了“修內司窯”的銘款,老虎洞窯的身份終於得到確認,文獻記錄中的南宋官窯“內窯”—修內司窯之謎被揭開(也有學者持否定觀點,認為“內窯”位置在杭州萬松嶺東側山坡。老虎洞窯則是文獻中提到的“續窯”)。

南宋官窯二:

郊壇下官窯郊壇下官窯是南宋建立的第二個官窯,位於杭州上城區烏龜山西麓,東北距南宋皇城2公里。20世紀20—30年代,近代考古學剛剛傳入中國之時,郊壇下窯的遺址位置就被確認。郊壇下官窯約建於紹興十三年(1143年)—淳熙六年(1179年)間,此時南宋政權已逐步穩定,宮廷用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郊壇下窯已採用多次素燒、多次上釉的工藝生產薄胎厚釉青瓷,把青瓷的品質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郊壇下官窯產品的胎質細膩,胎土是以瓷石加入少量紫金土配製而成,氧化鋁和氧化鐵的含量較高。提高鋁的含量能提高抗變形能力,使胎壁更薄;而氧化鐵含量高的胎土色深灰(黑),色調深沉,有利於釉面的玉質感。

釉色有粉青、灰青、米黃三種,其中以粉青為最佳。薄釉器一般施一次釉,滿釉支燒,僅有米粒大的支燒痕;厚釉器則多次施釉,底部刮釉墊燒,露出深色胎。器型有碗、盤、碟、杯、盞、壺等飲食器;罐、壇、缽等盛貯器;唾盂、燈、燻爐、筆洗等日用器;花瓶、花盆等陳設器;象棋、鳥食罐等娛樂用器。種類齊全,滿足宮廷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器物素面為主,花紋裝飾技法主要有刻花、模印、堆貼、雕鏤。紋飾主要有蓮花、牡丹、蕉葉等植物紋;龍、鳳、獸面等動物紋;弦紋、回紋、雲雷紋、乳釘紋等仿古紋飾。

官窯瓷器特點:

官窯傳世器皿不多,性質和工藝與汝窯有相似之處,胎體較厚,胎骨深灰、紫色或者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面開大裂紋片;底有文釘支燒的痕跡,有“紫口鐵足”的特徵。南宋官窯瓷胎為黑、深灰、淺灰、米黃色等,厚薄胎器物均有;釉面乳濁,“蟹爪紋”開片,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黃等;器口及底部露胎處呈灰或鐵色,為典型的“紫口鐵足”。

宋代五大名窯之哥窯

哥窯雖然列為五大名窯,但其具體窯址和麵貌在陶瓷學界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疑難問題。哥窯的資訊主要來自文獻中的記錄。哥窯在文獻中的稱謂是“哥哥洞窯”或“哥哥窯”,最早出現在元人孔齊的《靜齋至正直記》一書,有云:“乙未(1355年)冬,在杭州時,哥哥洞窯者一香鼎,質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識者猶疑之。會荊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窯絕類古官窯,不可不細辨也。”這裡提到哥哥洞窯的一件鼎式香爐,看起來像官窯的產品,幾乎辨別不出來。

哥窯被列入五大名窯源自明代宣德年間禮部尚書呂震等人奉旨編撰的《宣德鼎彝譜》,書中有云:“內庫收藏柴、汝、官、哥、鈞、定各窯器皿,款式典雅者。”這裡將哥窯與汝窯、定窯、官窯、鈞窯相提並論,被後人稱為五大名窯。

宋代五大名窯—你需要知道的特點及產地

宋代哥窯五足洗

哥窯瓷器的特點:

哥窯:器物以紋片著名,紋片多為黑色,俗稱“金絲鐵線”。按顏色分別有血、黑藍、淺黃;按形狀分有網形紋、梅花紋、細碎紋等。哥窯開片的特點是:平整緊密,片紋裂開呈上緊下寬狀,黑色紋片中有時閃現藍色。哥窯的器形有各式瓶、爐、鼎、洗、盤、碗等,胎質有瓷胎、砂胎之分,胎色有黑灰、深灰、淺灰、土黃等幾種色調,釉色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黃各色。

哥窯產地:

至今沒有發現,對其地點的推測尚未統一。

宋代五大名窯之定窯

定窯位於今河北曲陽澗磁村及東西燕山村。曲陽在宋代屬定州管轄,曲陽窯瓷器的銷售集散地在定州,因此曲陽生產的瓷器被人們稱為定州瓷。定窯從唐代開始創燒,當時模仿名滿天下的邢窯燒製白瓷。晚唐五代時期定窯的生產規模已經很大,白瓷質量已具有相當水平,官府曾派有專門的瓷窯稅務使在此收瓷器稅。這一階段的定窯以燒白瓷或白中閃青的青白瓷為主,以柴為燃料。器形有碗、盤、盞託、壺等。碗口均凸起一道邊沿,底為玉璧形,與邢窯碗相同。

到了宋代,定窯的崛起替代了邢窯,定窯白瓷成為名滿天下的白瓷產品,其工整素雅的印花產品成為陶瓷藝術中的珍品。定窯瓷器中,有一部分器底刻有“官”、“新官”字款,目前已經發現的此類標本有140多件,文獻記載和實物名款都證明定窯是被宮廷選中燒製貢瓷的窯口之一。宮廷用瓷,代表了一個時代瓷器的最高水平,定窯白瓷代表了宋代白瓷的最高水平。定窯雖然燒製一定數量的貢瓷,但其不屬於官辦窯場,只是民國時期用瓷窯場,北宋時期因其白瓷的銷量、品質、美觀等方面獨樹一幟,在北方地區的影響力很大,同時也是外銷的熱門產品,因此仍然被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宋代五大名窯—你需要知道的特點及產地

宋代定窯白釉劃花萱草紋碗

定窯特點:

定窯以燒製刻花、劃花、印花白瓷聞名於世,瓷質細膩,胎質薄而輕,色微黃;釉色潤澤如玉,呈米色。一些堆積起來的釉料如淚痕,被稱為“蠟淚痕”。施釉極薄,透過釉可以見到胎上的旋坯痕跡,俗稱“竹絲刷紋”。因為是民窯,定窯生產規模很大,所產器型主要是盤、碗,其次是梅瓶、枕、盒等。故宮博物院所藏白瓷孩兒枕就是定窯的代表作品。除了生產白瓷,定窯也產黑釉、綠釉、醬釉以及繪花、剔劃花等瓷器。裝飾圖案簡練、生動、華麗而不繁瑣,紋樣秀麗典雅,以蓮瓣紋最為常見。

定窯產地:

今河北曲陽澗磁村及東西燕山村

宋代五大名窯之鈞窯

鈞窯廣泛分佈於河南禹縣(時稱鈞州今河南省禹州市神逅鎮一帶),故名鈞窯,以縣城內的八卦洞窯和鈞臺窯最有名,燒製各種皇室用瓷。鈞窯瓷器以豔麗的窯變釉和溫潤的乳光釉而聞名於世。高溫銅紅彩和銅紅釉的創燒,是對中國陶瓷發展的重要貢獻。銅紅釉是採用氧化銅為著色劑,在窯爐的還原氣氛中形成紅色,器物表面釉色青中帶紅如藍天中的晚霞。後來發展形成的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雞血紅等多種窯變,是當時其他窯口所不及的,形成鈞窯獨特的風格和成就。

宋代五大名窯—你需要知道的特點及產地

宋代五大名窯—你需要知道的特點及產地

宋代五大名窯—你需要知道的特點及產地

北宋金 鈞窯玫瑰紫釉小盌

成交價:5,348,411

鈞窯特點:

鈞窯屬北方青瓷系統,其獨特之處是使用一種乳濁釉。由於釉內含有一定數量的銅,燒製過程中產生窯變,燒成後釉色紅、藍、白、紫等多色交匯,猶如藍天中的晚霞,即所謂鈞紅。另外釉中有“蚯蚓走泥紋”的曲折線,像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跡,也是鈞釉的特徵之一。鈞窯器物坯體厚重,胎質細密堅硬,呈灰白、灰黃、灰褐等色。釉厚而潤,有細平釉與橘皮釉之分。

鈞窯產地:

今河南省禹州市神侯鎮一帶

宋代五大名窯—你需要知道的特點及產地

TAG: 官窯定窯瓷器哥窯汝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