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二舅》大不同,吳老師迴應:我也是二舅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短影片(以下簡稱“影片《二舅》”)刷遍社交媒體

(點此檢視此前報道)

的同時,質疑聲也隨之而來。有部分網友貼出岳陽市高三一模語文試題中的閱讀理解原文,稱“同是二舅”“同是木匠”這樣的設定也過於巧合,並質疑“衣戈猜想”創作過程中有借鑑,或者兩個“二舅”其實就是一個人?

今天下午,新黃河客戶端記者採訪到文章《二舅》作者吳標華,他現為岳陽市第一中學語文老師。已經有學生髮現了文章和影片中的部分相似,還給他推薦了影片。在看完短影片後,吳標華對影片它大加激賞:“很勵志!不錯!”他還告訴新黃河客戶端記者,自己文章中的“二舅”是虛構的,而且兩者立意不同。

對於“二舅”的形象,文章《二舅》是這樣描述的:“二舅曾是老家有名的木匠,四鄉八里都以請他做活為榮。他做的東西既牢靠又耐看,工錢還比別人低,一年到頭自然是忙忙碌碌,經常是東家還未做完,西家就等著來挑木匠擔子了。”

“二舅”《二舅》大不同,吳老師迴應:我也是二舅

對於人生,文章《二舅》是這樣探討的:“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一些美好東西的消失也許是進步必須承受的陣痛。我們可以傾聽身後悠長的嘆息,但不能拒絕前方熱情的召喚。”

文章《二舅》是這樣結尾的:“二舅,好想你轉過身來,立在昔日的輝煌裡,笑對眼前的世界!”

至於文章《二舅》和影片《二舅》是否有人設、情節和價值觀上的重合,網友們見仁見智。

昨天下午,“衣戈猜想”接受採訪中迴應:“這裡面不光每一個字都是真實的,事實上我還刪改了一些聽上去更具有傳奇性色彩的東西。”

今天下午,新黃河客戶端記者採訪到文章《二舅》作者吳標華,他現為岳陽縣第一中學語文老師。已經有學生髮現了文章和影片中的部分相似,還給他推薦了影片。在看完短影片後,吳標華稱讚:很勵志!不錯!他還告訴新黃河客戶端記者,自己文章中的“二舅”是虛構的,而且兩者立意不同。

吳標華說,自己的文章寫於六年前。他發給記者一篇2021年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寫的一篇《關於〈二舅〉》的文章,解釋了創作的心路歷程。

文章《二舅》原題為《沉默的二舅》,是他對家鄉諸多藝人的刻畫,寄寓著自己對時代變遷的感慨。吳標華在這篇文章中寫道:“當時我表弟說他讀到了我的《二舅》,認為寫得很實在,但疑惑的是他二爸不是木匠呀!我真正的二舅不是木匠,但我有做木匠的姑表,有做竹器的堂伯,有做裁縫的舅母,有做土屋的鄉鄰,更有執掌家鄉禮儀的老父。時代變遷,繁華落盡,一代藝人黯然謝幕,變遷的陣痛於其更為深刻,我分明看到了他們內心的寂寞。文中的情景、細節都是我的親見親聞,二舅不過是我虛構的一個載體……”

在今天下午的電話採訪中,吳標華多次對影片《二舅》大加激賞。他說:“影片裡的二舅全方面展現了人性美好,善良面對生活,展現了任性的奮鬥,確實能夠鼓勵人們珍惜當下,在這個時代奮鬥下去。影片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以平視的角度講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所以能引發人們的共鳴。”他還認為,作者在拍攝過程中,加入了自己對人生的思考與理解,對二舅的故事,作者本人肯定是受到觸動的,只有這樣作品才能感動別人。

對於影片《二舅》中的人物與自己文章中人物的相似性,吳標華說:“二舅這類人在生活中很常見,我有個親戚從小就患小兒麻痺症,他的一生也是自立自強的一生。主角設定上相似難免出現巧合,而且,二舅只是折射的一個群體的形象。其實,我也是二舅,只是比二舅幸運。”

27日中午,“衣戈猜想”發博表示,已經讓寧寧開車把二舅和姥姥從影片中的那個小山村接走了。

在影片“二舅”本人發聲說明真實與否之前,是真實存在還是有所借鑑,也有部分網友認為似乎也不太重要。有網友說,不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敘述本身就是一種解構和重建。也有網友說,不管真實與否,都不影響自己能從中汲取力量。

(新黃河客戶端記者劉傑)

你有什麼想說的

請留言區分享

TAG: 二舅影片吳標華文章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