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非遺文化,傳“造船”手藝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擁有著優秀燦爛的文化,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先人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是後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為更好地瞭解、發揚和傳承手工船藝,曲阜師範大學“踐行踐知”實踐隊,赴日照市濤雒鎮孫家村採訪第四代手藝傳承人——孫樹秋。

繼非遺文化,傳“造船”手藝

日照市漁業發展的歷史十分悠久,與漁業相關的民俗以及手工技術也很多。以孫樹秋老人為代表的的造木船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繼非遺文化,傳“造船”手藝

進入工作室,映入眼簾的便是身長一米六的木船。孫樹秋老人介紹無論是三米長的大船,還是六十釐米的小船,其中應該具有的配件一個都不少,船艙、船帆等都是可以開啟、活動的。包括虎牙等組成船隻必不可少卻十分細小的零件都製作的非常精細。在採訪過程中,實踐隊隊員也實踐操作了一番。

繼非遺文化,傳“造船”手藝

經過了實踐操作,實踐隊隊員發現,在製作工程中需要剛剛好合適的力氣才能更好的打磨出光滑而平整的木頭,這種適度的力氣也是在實踐中慢慢摸索,倘若有一絲偏差就可能造成木頭的缺陷。也正是如此,使現在的年輕人望而卻步,沒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去深入瞭解和傳承造船這門手工技術。孫樹秋老人曾提到:造船工藝費時費力,對木工技術和對木船的結構掌握都有嚴格的要求,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追求快節奏、高效益,這也是傳承的人越來越少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老人自己已七十二歲高齡,但他表示,造船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歷史,一定會想辦法傳承下去。

繼非遺文化,傳“造船”手藝

透過此次實踐,踐行踐知隊隊員不僅體會到了孫樹秋老人對造船技術的熱愛和堅持,更看到了老人對非遺文化的堅守和造船技術傳承的堅定。隊員們也為造船技術面臨失傳而擔心,更希望廣大青年朋友能耐下心來,認真瞭解和宣揚造船文化,將非遺文化傳承。

圖文來源:曲阜師範大學 踐行踐知隊

編輯 | 孫曉霞

繼非遺文化,傳“造船”手藝

TAG: 傳承孫樹秋造船實踐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