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畫的神采和意境,是這樣表現出來的

不管怎麼說,一幅油畫到底有沒有神采和意境,不是自己說了算的,還是要接受大眾和專家的評定。所以,藝術家要讓自己的作品具有神采和意境,也不是全由自己的創作思維來決定的。

藝術家在創作時,肯定會有自己的創作目的,到底是為了忠實表達自己的創作思維,還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有了這樣的想法,一幅畫的神采和意境也會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一幅畫的神采和意境,是這樣表現出來的

藝術家和普通大眾在欣賞一幅畫時,審美習慣和審美角度都是不一樣的。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還是習慣以畫得像不像來評判一幅畫畫得好不好,殊不知,這已經是兩個世紀前的評價標準了。

不再追求逼真的當代繪畫,才是更像藝術本身的繪畫。

在19世紀印象派之前,大工業時代還沒有到來,照相技術還沒有發明和普及,作為描繪和記錄作用的繪畫,總是在追求畫得越逼真越好。畢竟,民眾需要一幅逼真的肖像畫來瞻仰他們尊貴的國王與前人,需要一幅儘可能還原真實樣子的風景畫來聊以慰藉,需要一幅擁有高超寫實技法的作品來彰顯大師畫作的價值,需要把理想的美清晰描繪出來給自己的子民們看來維持統治。

一幅畫的神采和意境,是這樣表現出來的

古典藝術,是需要逼真的,因為它的目的,就是要讓所有看到的人都明白傳達出的內容。所以,那個時候的人評價一幅畫的標準主要就是畫得像與不像,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那些看上去生動而逼真的肖像畫,一般都是為皇室和貴族人士創作的,所以藝術家的創作目的主要就是滿足這些人的審美習慣和需求。

但是油畫藝術發展到今天,不再是貴族們獨享的東西,藝術家的創作思維更加自由了。在這樣的時代,如果一個藝術家的創作目的並不侷限於養家餬口的話,他的創作目的也會變得越來越廣泛。這時候可能會在作品中變現出一些獨到的藝術內涵,這些東西可能一般人不太好理解,卻能表達出藝術家自己的訴求。

一幅畫的神采和意境,是這樣表現出來的

創作思維變了,審美習慣自然也會跟著改變。比如梵高的畫,當時根本無人問津,無論是專家還是普通大眾都很難接受。人們厭惡他狂放不羈的色彩和粗獷的線條,甚至覺得有些畫面不堪入目。但是幾百年後的今天,梵高的作品所表現出來的藝術魅力讓無數人為之傾倒,會把他的《星空》印在畫冊的封面,也會把《烏鴉飛過麥田》掛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

這個時候,無論是藝術家本人,還是欣賞作品的人,都對藝術作品的神采和意境有了新的理解。

就算是那些雅俗共賞的寫實風格或超寫實風格的作品,也與印象派出現之前的古典寫實主義風格有了質的飛躍。至少在色彩表現力方面,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了。何況,有了攝影技術的幫助,讓繪畫可以更加自由的表現情感與思想,創作起來也更為輕鬆。

一幅畫的神采和意境,是這樣表現出來的

由此可見,不同的繪畫風格,不同的創作思維,不同的創作目的,就會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不同的神采和意境。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TAG: 創作藝術家一幅神采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