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魯迅化”興起,魯迅給予我們的影響就這麼痛苦?莫言一針見血

魯迅,一個存在在各種教科書,研究書的男人。他棄醫從文,試圖用鋒利的文章劃開自欺欺人的遮羞布,篇篇文章字字珠璣,

許多青年人受到他的影響,變成了愛國護國的中堅力量。

“去魯迅化”興起,魯迅給予我們的影響就這麼痛苦?莫言一針見血

而這樣的一個偉人,他的文章如今因為大多數人“讀不懂”,“很難讀”,從而面臨從教育體制中刪去的尷尬情況,令人唏噓不已。

一、 到底什麼是“去魯迅化”以及其背後的原因——百年筆桿的“鋒利見血”,如今入目的“滿紙荒唐”

(一) “去魯迅化”是什麼?

“去魯迅”化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

早在十年前就有一些東南沿海地區把魯迅的文章從九年義務教育中刪去了,

而社會各界對此爭執不一,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各有各的理由。

可即便如此,這件事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了。到了現在,再次把這個事情從旮旯角里揪出來說,是因為這種“去魯迅化”的趨勢並沒有就此打住,反而愈演愈烈。

“去魯迅化”興起,魯迅給予我們的影響就這麼痛苦?莫言一針見血

(二) “去魯迅化”:魯迅到底動了誰的乳酪?

教育局從以前到現在,都在提“學生減負”這個詞。他們不但提,也的確做了些什麼。

而魯迅所寫的“晦澀難懂”,“政治意味太多”,“過於激進”的文章,就成為了眾矢之的。

大家肯定在自己的中學時期多少都讀過一些魯迅的文章,覺得自己看不懂,或者也聽別人抱怨過關於魯迅文章不好讀,不好理解的話,而你們其中的一些人又是不是對“不學魯迅的文章了”這種觀點持擁護甚至有些偏激的態度呢?

於是,由東南沿海起,閱讀教育開始進行改革,

"去魯迅化"第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之中引起人們的注意。

“去魯迅化”興起,魯迅給予我們的影響就這麼痛苦?莫言一針見血

而我們後來又發現,

把魯迅的文章去掉之後的課本,添加了許多了更靠近我們時代的一些作家的文章

,那些文章大多政治意味不是很強,充滿了文學性,與我們現代的觀點也比較相近。

於此,不難看出,“去魯迅化”的一個好處就是能夠為其它好的,適合如今價值觀的文章空出位置。

學生本人的怨念,來自近代的最新文章,無一不在衝擊著“魯迅文章”的神壇。那麼“去魯迅化”也就發生了。

二、 “魯迅文學”的影響——被陽光照耀才能發現它的剔透美麗

但,這樣真的是對的嗎?魯迅給予我們的影響就這麼令人痛苦?只是舊社會的過時知識了嗎?全是政治偏激無可救藥的嗎?當然不是。事實上,魯迅給予我們的影響要比你所想的要深得多。

“去魯迅化”興起,魯迅給予我們的影響就這麼痛苦?莫言一針見血

(一) 莫言:始終不能也不願從魯迅的影響中跳出來

莫言在談論魯迅的文章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小時候,我看到魯迅的文章就頭疼,真的是太難懂了,當時恨不得魯迅少寫點文章!難懂歸難懂,但是值得借鑑的地方卻很多。

我自己的所有長篇小說加起來都沒有魯迅先生的一箇中篇小說來得有價值!

後來甚至直言他不能也不願從魯迅的影響中跳出來。為什麼呢?魯迅的文章不是被人說“沒文學性”,“觀點偏激”嗎?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為什麼對魯迅的文章這麼推崇?

如果不是其內涵,其架構,其思想,都是精華的話,又怎麼會對一個作家有這麼深的影響呢?

不過,想要讓魯迅的文章真正的影響你,你必須把他的文章從你遺忘的角落裡拿出來,洗乾淨,再在太陽底下認真觀察,

認真思考,才會發現它從中透出來的光芒,是如此的熠熠生輝,令人難忘。

“去魯迅化”興起,魯迅給予我們的影響就這麼痛苦?莫言一針見血

(二) 餘華:魯迅他的確對我有很大的影響

無獨有偶,魯迅影響的不僅僅只有莫言一個人。

餘華,獲得多位文學獎的作者,其作品遠銷海外,被翻譯成許多不同的語言——這樣一個人,在他談及魯迅時,卻說:“雖然不想承認,但是

魯迅他的確對我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我想他斐然的文筆是沒有人願意質疑的吧

。”

而他的作品也不乏有些魯迅的影子,他著名的“活著”曾被說是現代版的“孔乙己”。

如此看來,“魯迅文學”給與我們的,絕不單單隻有堅硬難啃的文字,更有

文字中遮不住的如陽光照耀寶石般的剔透思想。

“去魯迅化”興起,魯迅給予我們的影響就這麼痛苦?莫言一針見血

三、 “去魯迅化”——我們到底會失去什麼?

俗話說:“

不珍惜一個

偉人

的民族註定是個悲劇的民族。

以前也不是沒有聲勢浩大地抵抗,汙衊一些有名的作家和政客。而魯迅只是“剛好”被拉下聖壇罷了。人們的思想容易受到其他人故意引導的干擾,然後對事情判斷不清,這也是為什麼會有“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句話。

所以那些推崇“去魯迅化”的人們,真的有意識到這樣做的話我們到底會失去什麼嗎?

“去魯迅化”興起,魯迅給予我們的影響就這麼痛苦?莫言一針見血

(一) 後代人可能對魯迅產生“人物失真”

我們小時候都是在哪裡認識先生的呢?

都是在教科書裡,小學教科書,初中教科書,高中教科書,甚至大學的教科書。如果我們的後輩都失去了從這些書本當中瞭解魯迅,那他們還能從什麼地方瞭解呢?老師口中的建議還是父母強制的閱讀?他們又能保證給與孩子們的資訊是正確的嗎?適合孩子們閱讀嗎?

語文教科書一直以來都有精選魯迅先生的文章對應相應的年齡段,如此一來,“魯迅”這個名字比起在哥哥姐姐爸爸媽媽口裡似真似假的抱怨,在書裡的他更顯得親近。孩子們從小就可以瞭解到魯迅這個人和他的作品,他的事蹟。

這樣偉人才不會就這樣在我們的後輩裡變得模糊不清,

他們的精神財富才會永遠的在時間的淘洗中流傳下去。

“去魯迅化”興起,魯迅給予我們的影響就這麼痛苦?莫言一針見血

(二) 民族氣節象徵的缺失

談到中國,不可避及的會談論那場熱烈的抗戰,談起那個時期,

必定會談及那個給予大多數人精神力量的人——魯迅。

經過這麼多年的沉澱,“魯迅”早就不單單是隻一個寫出激昂文字的作者了,他已經是一種

中國文人韌骨的民族象徵

。“去魯迅化”其中對魯迅文章的否定足以傷害到這種鮮明的象徵。

古今往來,有烈骨的文人將士都很多,文天祥,辛棄疾,岳飛……每一個人身後都佇立著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里程碑,魯迅也是。

“去魯迅化”興起,魯迅給予我們的影響就這麼痛苦?莫言一針見血

(三) 一種啟蒙文學的逝去

相比起前兩位作者受到的影響之大,普通人被影響的很小。但這並不影響魯迅文學對我們的啟蒙作用。

是他,第一次喚醒我們的對國對家的責任思考;是他,筆尖寫下的典型小人物讓我們警醒自己身上無意識的順從;是他,創造的樸素卻又鋒利的文字刀刃一次又一次的把每一代被矇昧中的青年喚醒……

如果真的完全“去魯迅化”,這種啟蒙的意識將不能在我們孩子小時候就傳輸給他,讓他意識到家國民族,意識到群體的矇昧和敷衍,意識到真能用心去思考這些個現象才能知道地下藏著的危機和隱患,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家國責任。

這種失去,往後恐怕會成為我們社會上人生上的失意。

“去魯迅化”興起,魯迅給予我們的影響就這麼痛苦?莫言一針見血

四、 結語

總的來說,“去魯迅化”這一行為,不僅是文學界的損失,還是全民族的損失。之所以產生這種趨勢,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要學會怎麼用合適的方法來教青少年魯迅先生的文章,而不是直接去掉。

由此,我們的關注點不應該只放在“去魯迅化”這一個淺層現象上,其背後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和“魯迅文學”教育的失敗才是我們應該去考慮去解決的問題。

沒有繼承到偉人的精神財富就要把偉人的文章去掉,這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理解之後,發笑之餘,難免感到一陣悲哀。

文/燕十六

TAG: 魯迅文章教科書我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