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夫新作《徘徊:公元前的廟堂與江湖》 一本書管窺3000年前的“廟堂與江湖”

影響十萬人的《窄門》、《少城》作者、著名作家章夫,今日(9月20日),攜新作《徘徊:公元前的廟堂與江湖》來到成都散花書院(文殊坊店),和現場觀眾一起分享新書中所講述的兩千年前塑造華夏精神的那些故事。

該書從器物而起,窺探器物之下的先秦文化符號;至諸子層面,尋找支撐五千年不曾斷裂文明的精神核心;終於秦漢之際的烽火,發現中華民族風骨之所在。書中,章夫用散文一般的文字娓娓訴說公元前歷史的同時,將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年的精神進行深入的剖析;又將這些深層次的精神指引,用通俗易懂的語句呈現於紙面,為讀者掀開歷史的迷霧,發現在歷史中傳承著的中國文化。

為何要寫一本關於公元前的書籍?遠古時代的歷史對於現如今而言,有什麼意義?今日,紅星新聞記者專訪了章夫,向其尋找答案。

章夫新作《徘徊:公元前的廟堂與江湖》 一本書管窺3000年前的“廟堂與江湖”

9月20日,章夫新書釋出會在成都散花書院舉行。

歷時五年

它本是《看歷史》雜誌的專欄文章

對於章夫而言,《徘徊:公元前的廟堂與江湖》一書的完成,完全是機緣巧合。

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5年前的初夏,《看歷史》雜誌執行總編苑海辰找到他,希望他能在雜誌上開一個專欄,名字已經想好,就叫“史記”。“我當時一驚,連說使不得。”章夫推脫說道,“我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最多就是一個歷史愛好者,遠談不上研究。”而苑海辰堅持認為,他們要的就是比較好看的歷史隨筆,不是那種書齋裡出來的專業爬梳。

最後,章夫還是接下了這個“活”。章夫說,主要出於三點考慮,一是興趣所至,這些年雜亂無章看了一些東西,不繫統,也漫無目的,可以趁機系統梳理;二是職業使然,新聞是歷史的初稿,這些年他寫了不少“初稿”,內心有了某種情愫;三是自我加壓,章夫強迫自己不斷學習,從書本上學,從不斷考古新發現中學。每每為了一個典故,翻閱數十本書成常事,為一篇文章常常擱筆一段時間方找到靈感,重新提起筆來也成為常態。

章夫新作《徘徊:公元前的廟堂與江湖》 一本書管窺3000年前的“廟堂與江湖”

章夫在新書釋出會上分享創作幕後故事

不知不覺,章夫在這個欄目中堅持了五年,竟寫了40篇文章,“所以說,從某種意義上講,《徘徊:公元前的廟堂與江湖》其實是一本讀書筆記。因為閱讀的習慣,我特地將這40篇獨立成篇的文章分成了六個篇章,冠名以風雅頌、桃李杏、精氣神、松竹梅、天地人、江湖海。”章夫說,在他的潛意識中,這六個看似毫不關聯的片語,組成了先秦時期的血緣與紐帶,也成為徘徊在“廟堂與江湖”的主題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專欄文章在《看歷史》雜誌面世後,形成了巨大影響力,大部分被中國作協主辦的《作家文摘報》選載,2018年封面歷史頻道還特地給他開了“章夫讀史”專題。“需要說明的是,我不是歷史研究專家,我只是一個歷史愛好者,因為職業的原因,‘雜’是最大特色:讀書雜,寫作雜……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只是一個資訊整理者。”章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40篇文章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力圖通過歷史細節去考量每一個歷史事實。“這是一項苦差事,為了一些歷史場景,我查閱了大量的史料,又力所能及地到訪一些歷史現場,史料大多生澀,所以這樣的隨筆要生動地呈現起來,一點兒也不輕鬆。”

從任何一個角度進入先秦歷史

都會見微知著,為然開朗

“研究公元前的歷史,就像萬里黃河的源頭在唐古拉山,源頭是最清澈的。”章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先秦文明作為中華文明初始的文明,誕生了孔子、老子、孟子等讓後世敬仰,無法超越的人物。同時,站在世界層面上來看,在先秦時代,還誕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偉人。

為什麼能夠在這個時代誕生如此多的先賢?章夫解釋說,先秦時期是文化的源頭,那時並沒有很多條條框框,是人類文化最勃發、最活躍的時候,讓中華民族幾千年都受用不盡。“相反,漢、唐、宋以來,在文化上的貢獻,遠遠不及先秦,這個是我喜歡研究先秦的原因。”章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先秦時期離我們既陌生又熟悉,很多人講述不清楚。所以,透過這40篇隨筆,從某個小的角度切入,以模擬的視角來講述那時的故事,“我們需要帶著不論成敗的心態來看歷史,歷史才會更有溫度。”

章夫新作《徘徊:公元前的廟堂與江湖》 一本書管窺3000年前的“廟堂與江湖”

9月20日,章夫新書釋出會在成都散花書院舉行。

在和紅星新聞的對談中,章夫對講述先秦時代的歷史故事很熱衷,其中,他談到了和四川人有關的古蜀國。

古蜀國跟秦朝打了一百多年,這期間,蜀國交通閉塞,資訊閉塞,天府之國因其自然資源豐厚,人民小富即安,而為王為官者,都不思進取,偏安一隅。那時古蜀國的邊境包括四川廣元延伸至今陝西漢中,末代古蜀國君在一次狩獵時,得瑟地炫耀自己的兵力,秦惠王便由此探清楚,古蜀國的國力兵力,為滅蜀國做好了戰略準備。“秦惠王率軍經金牛道(今陝西勉縣,越棋盤關進四川,經朝天驛往劍門關),攻打蜀國,蜀王親自率軍在葭萌抵擋兵敗後被秦軍殺死,之後蜀國滅亡。在今天曆史觀看來,蜀國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歷史的進步。”章夫說,蜀國滅亡90年左右後,秦國一統天下,定巴蜀郡。蜀國作為物產豐饒的糧倉大後方,為最終的大秦王朝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從任何一個角度進入來看先秦歷史,會覺得見微知著,豁然開朗。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院長操慧評論:文中雖然定位於歷史散記,但它聚焦於細節以及大與小、點與面、靜與動等哲學觀,從新敘事的角度詮釋了一種新的歷史書寫狀態,不討論真偽對錯,只是提供我們一種動態的以小見大的觀照視野,體現了作為新聞人的歷史觀和書寫選擇性策略,擴充套件了我們對文化、對歷史本身的解讀,給人啟迪;對應到新聞表達中的細節,它為史記定格了珍貴的資料和價值判斷的線索,可以融通曆史、文學、新聞的寫作表達邏輯,所以抓住細節,呈現細節,是豐富與賦予新聞與歷史理解的重要切入口。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曾琦

攝影記者 劉海韻 編輯 張世豪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TAG: 章夫歷史蜀國紅星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