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傾斜的弧》(Tilted Arc),1981年

從古至今,藝術家的創作總是受諸多外部因素影響,不僅要與甲方相愛相殺,還要面對藝評家與普通觀眾的“指點江山”。那麼藝術家是否應聽從別人的意見?如何才能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今天,時尚芭莎藝術為你解答。

誰會向藝術家提意見?

“現實中根本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而已。”英國藝術史家貢布里希(E。H。 Gombrich)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開篇就寫下這句膾炙人口的話,一語道破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在藝術史中的重要地位。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埃爾·格列柯(El Greco)《The Holy Family with Saint Mary Magdalen》,布面油畫,1590-1595年

然而,藝術創作並非總是藝術家能拍板決定的。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藝術服務於宗教、國家與權貴。此時,“藝術家是否應該接受意見”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不過,藝術家有時會透過“夾帶私貨”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如揚·凡·艾克在創作《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時就在鏡子中畫出了自己的肖像。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揚·凡·艾克(Jan van Eyck)《阿爾諾芬尼夫婦像》(Arnolfini Portrait),橡木板油畫,82。2×60cm,1434年

文藝復興以後,藝術雖逐漸成為單純的人類審美活動,但贊助人依然擁有絕對話語權,與甲方鬥智鬥勇成為藝術家的家常便飯,有時甚至還要面對“拒收退貨”等風險。這種情況即便是身為新古典主義畫派奠基人的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也遇到過。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雅克-路易·大衛《朱麗葉·雷卡米埃》,布面油畫,174×224cm,1800年

1800年,他為當時最有名的社交名媛朱麗葉·雷卡米埃(Juliette Récamier)畫肖像,但畫作尚未完成就被喊停,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但概括起來就是客戶很不滿意。然而早已功成名就的大衛直接回懟:“夫人們總是任性的,可藝術家也一樣。所以我請你滿足我的要求,這一幅畫就讓它這樣吧。”最後兩人不歡而散,這單生意則由大衛的學生弗朗索瓦·傑拉德(Francois Gérard)接手。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弗朗索瓦·傑拉德《雷卡米埃夫人》(Madame Récamier),布面油畫,257×182cm,1802年

到19世紀中葉,現代主義藝術蓬勃發展,藝術家看似擁有了更多創作自由,但贊助人、藝評家、收藏者、難調的大眾口味依然有形或無形地影響著藝術家的創作。1884年,美國畫家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為提高自己的名氣,在未受委託的情況下替一位名流夫人創作肖像。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薩金特《X夫人》(Madame X)修改前後

畫中,這位夫人的一邊肩帶從肩膀滑落,在當時沙龍展上引發巨大爭議,被視為有失體面。迫於輿論壓力,畫家重新將肩帶調整至“合適”位置,並自己持有這幅畫超過30年,直到後來出售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即使如此,藝術家依然堅持認為這是他最好的作品。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薩金特《X夫人》,布面油畫,235×110cm,1884年

由此可見,藝術創作總是受外部世界的影響,除了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大環境,贊助人、藝評家和大眾口味也不斷給藝術家“提意見”,甚至左右作品的最終呈現。那麼,藝術家應該接受別人的意見嗎?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薩金特《X夫人》,紙面水彩、石墨,25。2×35。5cm,約1883年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薩金特《Madame Gautreau Drinking a Toast》,板面油畫,32×41cm,1882-1883年

不應接受?

首先,藝術家的“主體”在創作時總是屈從於材料媒介、透視、光影等繪畫技法規律,而他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意識並非真正源於藝術家本人,而是透過一般判斷從已有作品與自然中得到。

這一點在古典藝術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而當一位藝術家有意或無意地想要打破這些已有規則,他勢必將與大部分人的審美相悖,而這正是藝術不斷演變進化的關鍵。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卡拉瓦喬《聖母之死》,布面油畫,369×245cm,1604–1606年

1606年,卡拉瓦喬受教堂委託創作了祭壇畫《聖母之死》(Death of the Virgin),卻不幸被拒收,原因是畫家的表現手法太過真實,顛覆了“聖母昇天”題材中天使迴翔、諸神讚頌的場景,讓人絲毫感受不到神聖氛圍。不僅如此,據傳畫中聖母是卡拉瓦喬根據一位溺亡妓女所作,這更讓教堂大為惱怒。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卡拉瓦喬《聖母之死》(細節圖),布面油畫,369×245cm,1604–1606年

不過,幸好並非無人識貨,這幅畫雖被客戶拒絕,卻在卡拉瓦喬的“迷弟”魯本斯的推薦下,由曼圖亞公爵(Duke of Mantua)買走,後被英國查理一世收入囊中。如今,該畫藏於盧浮宮,是歐洲17世紀現實主義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如果卡拉瓦喬當初迫於贊助人的壓力最終修改了作品,那藝術史上無疑少了一幅傑作,多了一幅平庸之作,後世許多以卡拉瓦喬為偶像的藝術家恐怕也會大失所望。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卡拉瓦喬《Boy with a Basket of Fruit》,布面油畫,67×53cm,1593–1594年

其次,審美是主觀的,別人的意見並不一定更好,尤其是隨著現代藝術興起,藝術家強調個人的主觀感受和情感表達,追求一種純粹的形式語言和精神傳遞。而他人的指點無疑會破壞這種主觀性,由此創作出的作品很難說是藝術家一個人的創意。

讓人慶幸的是,大部分藝術家都足夠我行我素,對他人的意見“充耳不聞”。新印象主義畫家保羅·西涅克(Paul Signac)曾主動為藝術評論家費列克斯·費內翁(Félix Fénéon)畫肖像,藝評家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畫成全臉。結果西涅克還是畫成了側臉,藝評家雖然不太高興,但也無可奈何,而這幅作品也成為點彩派的重要代表作。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保羅·西涅克《Opus 217。 Against the Enamel of a Background Rhythmic with Beats and Angles, Tones, and Tints, Portrait of M。 Félix Fénéon in 1890》,布面油畫,73。5×92。5cm,1890年

不遵循藝評家意見的不止西涅克一人,美國色域畫派代表人物莫里斯·路易斯(Morris Louis)曾以迪士尼電影為靈感創作了三四十幅“Fantasia”系列,引來藝評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的不滿,認為這是對流行文化的迎合,並讓畫家毀掉整個系列。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莫里斯·路易斯(Morris Louis)《Alpha-Phi》,布面丙烯,259。1×459。7cm,1961年

作為色域畫派的發掘者與支持者,格林伯格在美國藝術界影響深遠,但路易斯並未聽從他的意見,依然將這個系列保留下來。不難發現,藝評家的話語權在現代藝術中舉足輕重,有時甚至決定了一個藝術家的出圈與否。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莫里斯·路易斯《Phi》,布面丙烯,265×362cm,1960-1961年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莫里斯·路易斯《Number 4-31》,布面合成聚合物,210。2×147。6cm,1962年

但在康德等西方傳統美學家眼裡,美學與批判只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其宗旨是認識而非指導實踐。美學家並不能將手中的一套批判原則和戒條作為武器,無禮地侵入藝術家的領域。因此,無論面對學術還是市場的“意見”,藝術家都應該保持相對的“獨立性”。

應該接受?

對於上述西方傳統美學的原則,著名文藝理論家朱光潛則反駁道,原本作為“文藝批評、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附庸”的美學已經成長為“獨立的社會科學”,美學理論可以作為“文藝實踐的總結和指導”。尤其當藝術家的創作尚未成熟時,對批評與意見還是應該理性看待。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大衛·史密斯《Australia》,上色鋼鐵、煤渣磚底座,202×274×41cm,1951年

前文提及的藝評家格林伯格就曾指出雕塑家大衛·史密斯(David Smith)的顏色使用不當。在1951年寫給藝術家的信中,他還詢問是否可以把藝術家贈予自己的雕塑重新上色。不過,藝術家對此是否且如何迴應,人們就不得而知了。但問題是,如果真的用色不當,藝術家應該修改自己的雕塑嗎?而這真的會讓其雕塑變得更好嗎?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大衛·史密斯《Unititled (Candida)》,1965年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大衛·史密斯《Cubi X》,不鏽鋼,308。3×199。9×61cm,1963年

此外,儘管藝術創作應保持“獨立”,但又不可避免地與外界相互聯結,正如當代藝術大師馬塞爾·杜尚所言:“創作行為並非藝術家的獨角戲。”觀眾在對其作品進行解讀時也施加了自己的影響。

當代藝術中曾有一個特殊案例。1981年,極簡主義大師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受政府委託,在紐約下城的聯邦廣場創作公共雕塑《傾斜的弧》(Tilted Arc)。該作一經完成就招致公眾批評,主要集中在:一是它不夠美;二是位於廣場中央的它為人們上下班帶來極大不便。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理查德·塞拉《傾斜的弧》(俯瞰圖),1981年

當時在政府聽證會上,支援保留雕塑的幾乎清一色來自藝術圈,而反對者的構成更加多元,包括律師、城市規劃者和聯邦廣場的工作人員等。最終,胳膊擰不過大腿,法官認為該雕塑安放的位置不當,裁定將其拆除並放置到別處。但藝術家對此難以接受:“《傾斜的弧》是為一個特定的地點——聯邦廣場委託設計的,因此不能遷移。遷移這件作品就等於毀了它。”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藝術家創作時,應該接受別人意見嗎?

理查德·塞拉《傾斜的弧》,1981年

可見,藝術家並不總能置身事外,尤其是先鋒藝術很容易遭到大眾的不解和冷遇。在上述這種情況下,藝術家是否應該妥協、還大眾以便利?還是應該堅持自己的創作思路、維護自己的作品?同時,藝術家辛苦創作的作品卻遭到否定、拆毀,其勞動與權利又該如何保證?請在留言區發表你的觀點。

文章來源 | 時尚芭莎藝術

責編丨西丁

-END-

你的每個贊和在看,我都喜歡!

TAG: 藝術家布面藝評創作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