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一日三餐吃些什麼?遼代張世卿的墓葬揭開謎底

考古的魅力就是可以透過對墓葬的挖掘穿越千年的歷史去近距離接觸古代人的生活。我們對歷史上每個朝代的瞭解,除了史書上記載之外,也會透過墓葬考古來獲取更多實質性的資料。

而且作為墓主人最後的去處,往往墓葬中會隱藏著很多的秘密。而且要了解古代人的生活習性,考古是最有效的一種手段。迄今為止我國透過考古挖掘的墓葬群有很多,但因一桌飯菜而出名的就只有一個。

今天中國流傳下來的菜系都是古時候發展而來的,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古代人的美食文化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特別之處。從這次對遼代墓葬群的考古中可以發現,原來古代人都是吃這些的。

古代人一日三餐吃些什麼?遼代張世卿的墓葬揭開謎底

張世卿墓

一千年以前,中國的古人們都在吃些什麼呢?在我們印象中,古代貧富差距嚴重,有些人連鹽和油都買不起,他們吃的東西會是什麼味道?而且加上戰亂和天災,恐怕也沒什麼好東西可以吃。

在張世卿墓被挖掘出來之前,我們對遼代人的飲食不是很瞭解,此後才開始慢慢地知曉。那麼張世卿墓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那年的春耕時期,一位農民按照慣例朝自己的田地裡進行“春灌”,後來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形象,就是灌進去的水又朝著一個地方冒出來,憑藉著多年的經驗,農民感覺地底下應該埋有東西。

所以他也不敢亂挖,於是便將此事報告給了當地的幹部。因為之前在這個地方發現了兩座墓葬,當地的幹部也不敢掉以輕心,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士來進行處理。

之後省內的考古隊員來到了這裡進行勘測,發現這裡竟然是一個大型的墓葬群,而且陵墓多達十個。然後考古學者又發現有一處墓葬已經出現被盜的痕跡。

他們一刻都不敢怠慢,立即動手進行搶救性的挖掘。經過考古研究之後發現,這座被發現的墓正是遼代張世卿的墓,此後又連續挖掘出其他的墓葬,發現都是張家的後人。

遼代墓葬群的出現,讓我們能夠更加的直觀的瞭解到了當時人們的一些生活習慣以及社會文化等方面。張世卿的墓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和精美壁畫,被譽為“地下藝術長廊”。

除此之外,還有極具遼代風格的瓷器和陶器,以及各種裝飾品、食品、傢俱和大量的男女俑、十二生肖俑等。這些陪葬品相當的接地氣,彷彿是主人生前使用過的東西一樣。

而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墓中發現了柏木棺,裡面裝著的居然是骨灰,而非屍身,這種墓葬方式可以說是極為罕見。而更讓人大跌眼鏡的陪葬品居然是一桌飯菜。

張文藻墓

張文藻的墓室是整個張世卿墓葬群中的七號墓,這個墓室也非常的有意思,當考古人員透過甬道進入墓室的時候,就跟到了家似的。

與其說這是個墓室,不如說更像是張文藻給自己跟妻子建造的一個“溫馨小屋”。整個墓室的建築結構都是仿木製的,通過了長約6。8米的11級臺階墓道,迎面而來的便是一扇高達3。68米的仿木製結構的門樓。

古代人一日三餐吃些什麼?遼代張世卿的墓葬揭開謎底

大門是拱形,門樓上描繪著流雲和蓮花的圖案,外側部分還有門額,大門中間還掛著一把鎖,就跟真實的房屋一模一樣。開啟門之後就能看見兩個壁畫門童,看髮飾就是契丹族的樣子。

整個墓室前後全長大約5。68米,在前室還有個挑高2。4米的蓮花藻井,大約有三個平方寬。後室比前室大一點,有8個平方,頂部畫上了圓形的天幕,牆壁上還畫上了窗戶和假門。

在張文藻墓中發現了大量精美的壁畫,型別也是豐富多彩,有童嬉圖、散樂圖、三老對弈圖等等,幾乎都是墓主人生前的場景。

陪葬品主要存放在後室當中,張文藻與妻子的木棺也停放在此,都跟張世卿墓一樣採用的火化方式。而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陪葬品當中還有滿滿的一桌美食。

這整張桌子擺滿了食物,盛裝食物的都是遼代比較常見的黃釉、白釉碗,旁邊還有盤子、酒瓶、湯勺和筷子等其他餐具。桌面上的各種食物經過檢測後發現是我們日常中比較常見的東西。

它們有板栗、梨子、葡萄、檳榔、豆子、麵食等,經過上千年的歷史,這些食物都已經呈現出乾癟的樣子,但板栗的外殼還是豔麗如新的,彷彿剛摘下來放到這裡一般。

然而這些都是素菜,一點葷的都沒有,結合張文藻生前的佛教信仰習慣,不難猜出食品中沒有肉的原因。不僅如此,還能猜到他生前特別喜歡吃水果。

而且桌面上的酒瓶中還有一種紅色液體,檢測後發現是葡萄酒。這說明遼代時,我國已經有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經驗,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古代人一日三餐吃些什麼?遼代張世卿的墓葬揭開謎底

遼代飲食

遼人也被稱為契丹人,他們祖先都是遊牧民族,家家都飼養著大量的牛和羊,因此他們的飲食習慣大多數都是以肉類為主的,像張文藻這樣的素食主義者相對稀少。

契丹人當中,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無肉不歡,他們最喜歡烹飪的一種美食便是煮鮮肉。而他們也經歷了從生食到熟食的一個飲食發展過程。

在許多遼代的墓葬中,出土了很多壁畫都是跟煮肉湯有關。可以看出契丹人把肉類當成了日常生活的主食,而且瞭解了他們的食物之後,真的能透過文字感受到來自草原的美味。

他們將牲畜宰殺之後,經過放血、剝皮和去內臟的流程,然後再切成大塊或者整塊放到大鍋中去煮。煮熟之後再放到大盤內,吃的時候用刀切成小塊,再沾點經過調製好的醬料就可以吃了。

吃過蒙古美食的人估計能知道這種味道是如何的,而在許多影視劇當中我們也能看到這樣的場景。

除了肉類之外,契丹人還會將肉做成肉乾或者肉醬,這些儲存時間就長一點。到了遼代中後期,隨著農作物品種的增多,他們也開始製作一些酥乳餅、餌餅和糯米飯等等。

而且他們日常水果也相當豐富,從張文藻墓中發現的那桌美食就能看出,遼代時期各類水果的種植已經很廣泛。如西瓜、梨子、紅棗、櫻桃、葡萄和石榴等。

瞭解到這些,真的是顛覆了我們對古代人飲食的印象。其實他們所吃的東西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豐盛,而且現代許多美食也都是從那時候衍生出來的,只不過經過改良之後可能會更加鮮美。

TAG: 文藻遼代張世卿墓葬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