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人眼中的牡丹花,為何如此的高貴,老少皆喜?

晚春花信風之牡丹:似共東風別有因,任是無情亦動人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唐朝羅隱《牡丹花》

晚唐人眼中的牡丹花,為何如此的高貴,老少皆喜?

初衣解詩:紅樓夢中有一句形容牡丹花兼比喻薛寶釵的名句,“任是無情也動人”,來比喻薛寶釵的豐美大氣,和寶玉有著相當的距離。但是許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的來歷,原始於晚唐的詩人羅隱來形容牡丹之大氣脫俗。

許多人都知道牡丹是唐朝的國花,如果說初唐時節的牡丹,還是在皇家貴族庭院,僧廟種植,那麼到了晚唐時代,長安家家戶戶都種牡丹,到了花開的盛季,道路兩旁廣場,牡丹盛開,賞花的人絡繹不絕,花開時節動傾城,後代的人都不可想象,為什麼在唐朝會形成這樣牡丹花事的奇觀。可以說男女老少,沒有不喜歡的,頭上戴的,身上繡的,都以牡丹為美。“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若是女子的頭上少一朵又大又美的牡丹,那鏡子裡的容顏該有多麼的孤單?

那麼我們就要理一下牡丹的前生後世。

晚唐人眼中的牡丹花,為何如此的高貴,老少皆喜?

牡丹是一種長在巴蜀山谷和漢中的野生植物。要知道中國人對花木的敏感和熱愛是天然的。牡丹是山花。

晚春時節,桃李梅杏都已經凋零了,連海棠也老了,梅子青時節,是一種青翠的壯觀,青山綠水,柳色草青,使人沉靜,也使人有花事凋零的失落和惆悵。此時荷花尚淺,剛剛出水,縱然有零星野草閒花,大抵都細碎,喜歡田園風的,到底不屬於時尚的審美。人心寂寞,在晚春和仲夏荷花未開的季節,連柳絮也翻來覆去的被觀賞,這是唐朝人物質生活之後的晚春空檔。

在南北朝的時候,牡丹就零星種植。當然得利於隋煬帝的荒淫無度,這中間包括了他的審美,這個年輕而有才情的皇帝,收羅天下奇花異草,自然也含有從山野進貢的牡丹。

隋煬帝在洛陽西苑,下詔天下進花卉,河北易縣無所有,而這個時節正是漫山的野牡丹,來得得意之時,易縣的官員匆匆將牡丹作為山地特產,進了二十箱,從此開始了野外仙女開掛的輝煌人生。

沒有辦法,誰叫做晚春季節,無花可看?牡丹的出場貼著百花凋零的失落,異軍突起。因為牡丹花花瓣大而肥碩,要的就是那種山野氣的新鮮,天真,打眼。本來它和芍藥是同科,但是野外生長,讓牡丹比芍藥更多韌性,首先它的枝幹就比芍藥健壯而大,雖然同為灌木,牡丹就明顯的高大。花開時節,花枝上是累累大花朵,又清新又健壯。

誰說春天要走了,沒有花看?給你牡丹看要的就是那種造眼驚人。皇宮的培育師也沒閒著,它們在宮裡忙碌,用嫁接的方式產生更多的牡丹,要的是點綴皇宮的富貴。

晚唐人眼中的牡丹花,為何如此的高貴,老少皆喜?

而到了唐朝,牡丹必定成為宮廷花卉,外放而健康的唐朝人,骨子裡有一種飛揚,晚春時節的牡丹,正好適合了國運昌隆,花開富貴,錦上添花的國民心理。上有所喜,下必好焉。在蓮花成為宗教之花之時,牡丹也同時有了宗教色彩,它是道教的花朵,出於深山,天姿大氣,於碧琉璃地,開無上花,一朵一朵。

這就不難理解,在唐朝,為什麼諸多的道觀和佛寺種植和培養牡丹,它的象徵意義和經濟價值雙高。

《杜陽雜記》就說唐高宗宴會群臣,是賞的雙頭牡丹。到了唐玄宗時期,最有名的當然是晚春時節牡丹花開,他和楊玉環賞花之時,讓李白賦詩。“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此時的牡丹經過百年的栽培,再加上民間不斷的挖掘山牡丹,嫁接,已經形成了蔚為壯觀的牡丹栽培熱。而且形成了炒作,顏色特殊,姿態優美的牡丹花,一本千金,估計有一段時間人人都在談牡丹,投資牡丹。而也就是那個時候,野生的牡丹幾乎就挖掘殆盡。

到了晚唐的時候,長安城中的牡丹花勝事已經流向了民間,形成了家家戶戶道路溝渠都有牡丹的壯觀場景。在晚春寂寞的花事裡,牡丹獨佔春風,氾濫到外地人震撼的地步。

長安女子,頭戴牡丹,身穿繡羅,那是一道豪華的風景線,不入長安,不知還有如此錦繡春天。花開時節動傾城,恐怕動的不只是一城的市民,更有無數遊客,慕名前來。牡丹成為了長安的象徵,萬花凋零盡,牡丹絢爛春。這是帝國繁榮的象徵啊!

晚唐人眼中的牡丹花,為何如此的高貴,老少皆喜?

這就是唐朝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常百姓,都以牡丹花為驕傲的原因。一種花,一個城,一個朝代,一種鮮明,一種生生不息花開富貴,一種你凋謝,我正美的傲然。

那麼羅隱寫這個牡丹,有什麼深意呢?

其實也很簡單,他的調子定得高。

牡丹不是山野之花嗎,在羅隱這裡,他昇華了牡丹在道教中的高貴。藐視一切,獨對春風。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這牡丹不是凡花野草,這是天上端莊的仙女下凡。她可不是在春風裡開的花朵,她是從天上下凡的,他並非是等待東風讓她開放,她只不過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像王母娘娘,像九天玄女,讓人間看到了她的芳容。這種拔高在唐朝裡是經常性的,連貫性的,比如李商隱,就用了“錦帷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這樣歷史神話傳說典故。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因為羅穎是晚唐時期的人,所以他自然對楊玉環和唐玄宗的故事是知道的。而且白居易的《長恨歌》,也深入了民心,甚至得到當朝皇帝的認可,認可這種帝王宮廷家的愛情。而這裡面有一個巧妙的雙關,是楊玉環曾經道家修行號太真,也暗示了楊玉環是天上的仙女下凡,也符合普通百姓對於楊玉環的感覺,她就是盛唐的牡丹。

但顯然羅隱是在撥高牡丹花的精神意義,正是這樣一種仙花在人間,哪怕她並沒有人間的感情,也更會讓人喜歡。因為她自在,仙美,浪漫,自有打動人心的魅力。

當然這句“任是無情也動人”,放在紅樓夢裡是形容薛寶釵的美貌氣質,不同於尋常人家的女孩子流連小情小愛,但也正是如此,讓人仰慕和親近。

晚唐人眼中的牡丹花,為何如此的高貴,老少皆喜?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香塵?“用當代的話說這樣的類比不厚道。但是你要知道羅隱是一個熱愛道學道家的人,而且我們也知道,在道教裡面等級森嚴,修行就是一個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所以在他那個時代來看,這樣的類比也不是他一個人有。

比如一向直爽的劉禹錫,也是這麼寫的,“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淨少情。”

對牡丹花的推崇幾乎是全民共識。

羅隱說,那芍藥就像牡丹花旁邊的侍女,不夠端莊大氣,那荷花,看見牡丹,乾脆躲到水裡去了。我個人覺得牡丹花,在唐朝達到這樣的審美效果,真是一件讓人震撼的事情。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這個的結合唐朝的一些語境。也就是說在唐朝牡丹花雖然是滿城開放,但是還不能稱為是市民之花,她是被請下凡的仙子。世上的功名利祿,都是過眼煙雲。韓愈這個人,本來是可以更大氣的,如果他選擇修道修行,哪怕是沒有世上的功名利祿,他會有漫山遍野的仙女牡丹陪伴他,真是可惜了,他的選擇。

那麼我們知道了這樣一個語境,就明白了,牡丹花在唐朝意味著高貴出塵。而且它的美雖然美,但是絕對不是那種柔婉馴服,帶著人間小家氣的俗氣,而是一種天然自在,大氣明麗。

晚唐人眼中的牡丹花,為何如此的高貴,老少皆喜?

這也是唐朝人欣賞牡丹花的一種精神上的開放,無論是對花還是對女人,並非要求對方臣服柔順,而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她們是仙是詩。

所以薛寶釵在唐朝一定會吃香。可是她生在了《紅樓夢》裡,寶玉不喜歡她也是有著時代因素的,因為千年以後的明清兩代,更注重的是情感的融合和切實的人間氣。

這也是在當代牡丹雖好,不再能形成時代的心理。但牡丹確實有一種美,在你看夠了那些芳菲繚亂之後,牡丹的明麗安靜,大氣挺拔,確實是不可否認的花中王者。

多說一句,正是唐朝宋朝對牡丹的狂熱,真正的野牡丹快要絕跡,下凡的仙女再也回不去了。可謂捧殺。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TAG: 牡丹牡丹花唐朝羅隱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