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此時獻給此刻

讓此時獻給此刻

昨 日

佛經中言“一日一人中,八萬四千念”。

昨日,未以數計之日。

寂靜的夜晚來臨了,“天地的早晚是怎麼在流逝呢?”我常站在窗前仰望月光,如此問詢自己。

浪淘沙去,生活如水浪一湧向前,夏日的鳴蟬和飛鳥,隱隱地好像在說:這不是平常重複之日,雖然今天時地物候與昨日不甚分明,落葉隨風又撒下幾片在道途,近處的山巒亦應時機又披上青翠……白晝天空如鏡,全未標明今夕何夕,只對映著海洋的湛藍、雲氣的稠淡和霞光穿梭的意味。

有多少日光月陰在醞釀推演,山川深沉博大地在賦形變幻……時光此時又靜悄悄地從眼下流去——若不注意,絕對是秘密之語,極易叫人誤解一切如常,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譬如今日必將成為昨日,明日亦復變成往昔,此刻一不留神也必定過去了。

昨日,看到友人辛勤佈置城區新家,購買器皿,培植芳草,我亦不由得感慨:關於古典——是不是每個溫柔含蓄的人,內心都有一個“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田園夢想,最喜夕露沾衣時擦肩寒暄,歸來有蔬食清歡。

那時候舟車緩慢,民風淳樸,人們的閒情逸致和清愁狂喜都水澹澹兮生煙一般,暈成一幅幅歷史畫卷,幀幀都可以取出珊珊可愛的名字來留與我們豔羨。

昨日,懸菖蒲、掛艾草的端午之後,夏至,伴著苦毒繁茂的五月款款而來。朋友新近發出一幅小畫像,配文“謝絕一切邀約,專業避暑家中”,瞬間我的腦海中浮現春日著花的古代雅士,料想他此時應是袒腹高臥而眠了吧。

由諸名士又憶及讀書時節古文史選修課上,老師曾佈置過以模仿《世說新語》體裁行文寫短章的作業,清晰記得自己當下爽快地提筆即書“自嘗言吾欲歸隱山林久矣”,奈何“一日出遊”被“城東牆上百足小蟲”驚嚇駭然,末了直自嘲道“合當隱乎畫中山林耳”,作為談資,再說一遍還會暗自偷笑——理想和現實真是常迎著兩副不易被察覺的豐潤與瘦癯之態。

……

這些昨日,佈滿經驗,充滿幻想和思維,活在我的腦海裡。

而眼前似乎只有透過儲存的記憶回放或再次談起才能證明它的存在,各式各樣的所歷真實,現前時空竟是了無所見了。

以念為媒,一日之“八萬四千念”是形容我們心理造作之生生不息。關於念頭,《五燈會元 卷三》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懷海禪師陪同馬祖大師正在野外行腳,這時恰好有一群野鴨子飛過。

馬祖大師就問:“是甚麼?”

懷海禪師答道:“野鴨子!”

馬祖大師又問:“甚處去也?”

懷海禪師答道:“飛過去也!”

馬祖大師突然轉過身來,使勁擰懷海禪師的鼻子,懷海禪師疼得失聲大叫。

馬祖大師喝道:“又道飛過去也!”

懷海禪師言下恍然醒悟。

為打得念頭死,為使百丈懷海禪師得個悟處,馬祖道一禪師悄悄地在“悠然放鬆”的經行之際冷不丁提問,又猛地使勁擰懷海禪師的鼻子,再猝不及防大喝一聲……

而很多年中,我亦何嘗不是在豐富不覺的念頭之流裡“自得其樂”地活著,八萬四千念裡,煩惱亦是枝繁葉茂。各種不得其解的問題帶領著自我去學習諸佛言教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也常聽經教舉例煩惱如同種子,需要“陽光雨水”等內外因素的滋潤才能增長——如是因,如是果。

如果,一個念頭就是一生,想必每個人都會承諾去做好的決定,念念從善,以希冀著在因果不虛的大千世界中,至少保持內心的良善而步步增進於人生的道路上。

唐代六祖慧能大師的《壇經》中有偈頌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且不說禪宗公案彰顯的禪機之精妙意趣,且告誡自身應常觀察內心。印度大成就者阿底峽尊者的教導中也提問道:“常生善念否?”這一問,私下裡叫人著實需審慎心頭相狀了。

雖然,在二元相對的思維下,良善者,有很多判斷標準——非是即非,善則為美。而在大自然的映象裡,一朵花的本質是無需他人評判,它也不會放棄在自身流程裡自然向上生長、綻放色彩。

聽說,修行是一場探尋本自完美之旅,學習佛法後我漸漸懂得了平等之心,針對自身的正負面情緒也會有重新看待的眼光,平日也開始注重引導自我對起心動念的覺察與修正。

雖路漫漫其修遠兮,但這一切的成長都是昨日給我積澱的深刻言教。

明 日

明日,在期許中現於眼前。

明日的光陰若遠一些算,即未來。《金剛經》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相較於眼前,對未來,每個人都有各種夢想,一位小妹妹有記錄:

曾經想過,我將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高談闊論,掌聲、鮮花絡繹不絕;曾經想過,我將上下電梯寫字樓,濃妝淡抹,光彩耀人,出入專車接送;曾經想過,我將在山腳下有一座小木屋,屋前種花,屋後種菜,屋裡書寫人生;……如今,我在寺院裡,食素、誦經、拜懺、繞佛塔……

要說世事難料,造化弄人,還不如就隨緣了緣,任運善哉。

她的故事,她在“藍心覺 四月語箋”公眾號上是這樣寫的:

讓此時獻給此刻

“2015年初,我聽說,我會死,我快死……我只知道,我患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並缺血壞死及多處內臟質變,醫院的診斷書很多文字,都是形容詞加動片語成的名詞,我從未讀懂過……我一直認為我不會死。我去到廣東南山寺,但住進了往生堂。

“往生堂”,我理解為通往生命的地方。在我的認知裡,寺院是給人好運的地方。

在往生堂裡,我隔壁床的人死去了,她很安靜……屋裡迅速來了一群穿著棕色紗袍的人,盤腿打坐,念“南無阿彌陀佛”,聲聲佛號清晰響亮,真的很好聽……我安靜了,突然忘記了我是誰、我在哪、我該幹嘛;好像我並不存在,好像我在死去,我不存在又如何死去,我在哪去哪。聽說那個人很有福報。福報是什麼?我有嗎?藏在了哪?……彷彿瞬間重新整理了我所有的認知。

聽說來到南山寺的人,大多數都是被醫院判了“死刑”的重病人,已痛苦難忍但又別無他法,才選擇來求一份好去處——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多數人都能夠在死亡的時候很寧靜(安詳往生);如若壽命未盡的人,經過打佛七,病痛能夠痊癒,至少能夠減輕、好轉,回到社會能夠事事順利。在南山寺,人們口中都有個說法,叫“消業障”。

果真,我看到不止有80歲的,還有30歲的、20歲的,乃至於有3歲的,還有在襁褓中的……有癌症的,也有意外受傷的,更有說不出病症的……或是家財萬貫的大企業老總,或是受人愛戴的大官,或是貧窮家庭的頂樑柱……到了生死關頭,選擇來到這裡,什麼華麗裝飾,什麼榮華富貴,什麼義務責任,都不得不放下。

這麼多的病苦、死亡,好像無一不在無聲地跟我說,“我”只是暫時的,遲早有一天“我”便不存在於這個世間了,而且還無法預料是哪一天。死亡其實並不遙遠,不會因為你是誰或者你才剛來到這個世界就忽略你。

我開始思量、審視人生,也彷彿在瞬間原諒了一切恩怨情仇。

有一天,我說:“實在想不明白,一句翻來覆去的‘南無阿彌陀佛’有什麼好唸的。”

有位師兄放下手中的活,很認真地看著我,說:“你翻來覆去地念過了嗎?”

我竟無言以對,從而進入了沉思……

我開始嘗試老老實實翻來覆去地念佛。我發現自己心底竟發生了微妙的思索:我在不斷地檢視自己過去的行為;不斷尋找自己,想哭、想逃、想跟自己絕交;不斷髮現自己,或羞、或恐、或慚愧;不斷接受自己,會輕鬆、會自在、會喜悅。

在社會上,善惡的界限確實有時候並不明顯。有些事,大家都在做,我不做,好像就不正常了;但有些事情的確是違心了,只願在以後的日子好好地、乾乾淨淨地做人。

“我想用文字成全生命,我可以出書,以字運生,以文善哉。”在一群人圍著我念佛的時候,我在心裡說。

時間是怎麼過去的,中間都發生了什麼……我接到電話,說醫療費用有來源了,也會有好醫源的,叫我出來就醫吧。

離開南山寺,善緣聚集,三天時間籌集到16萬的醫療備用金。經過將近半年的物理治療,身體各方面的指標都得到好轉。在2015年中旬,我躺上了手術檯,成功置換了髖關節。

手術進行得很順利,我恢復得很快。”

(注:以上引文,已經本人同意。)

這是一個可愛活潑的女孩子,人生經歷直接將她從憧憬拉回到每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在。如今與她聯絡時,我們還會計劃旅遊學習、分享閱讀,我相信在做出一個個美好的決定之後、展望終會到來的明日之前,今日之行中我們亦充分地珍視著點點滴滴的生活之光芒與細流。

當 下

我們總以為未來很長,殊不知生命就只是現在,你能感受的只有當下這一刻。

——埃克哈特 託利

緬甸一行禪師的《佛陀傳》說“對橘子的專注,是一種修行”,書中世尊開示道:“孩子們,留心吃橘子的意思,就是要吃它時真正地與橘子接觸和溝通,你的心沒有思念著昨天或明天,只是全神貫注的投入這一刻,這時那橘子才真正存在。生活就是要念念留心專注,就是要活在當下,身心都投進此時此處。”

曾經看過一個作家列出自己吃過的一百多種食物名稱,我瞠目結舌,如果做事、吃飯、走路都可以延展如此繁複,人類的忙碌可見一斑。

現實生活也顯現著一個共有的怪圈,受忙碌和焦慮的支配,我們變得越來越無法停歇——無法停止地學習,無法停止地工作,無法停止地面對內心迴圈往復的感受……好像只有忙忙忙,才能在生活面前找回一點點存在感和價值感。而身心很多時候又充滿了疲勞和痛苦,更見不到未來有何希望在等著我們。

而專注,確然是一種實際的修行。當下,若誦經持咒,若打坐,自己長久牢牢抓住不放的念頭在如何升起、滅去,會被自己看得清清楚楚。

請允許享用週末的時光去做調整。一次閒暇,我穿著好友送的碎花裙子約上夥伴來到了咖啡館,彼此聊到了近期各自學習的課程和瑣事煩惱,也帶了一本剛買的書——《生命中的所有都是為你而來》,書籍封面是水粉的櫻花色,物景上有一隻長角麋鹿注視著坐在扇瓣蓮葉上的已縮小比例的小女孩,望著這個畫面,我感到瞬間館內的聲音和人語似乎都消失了,當下又像是融化到另一個時空地域,一切都非常舒展輕鬆。

時常有這樣去安排生活——忙碌之餘必定留白,休憩於一片舒展的草地,去觀看天上雲霞流動後那方天空如何,甚至偶爾只感受一陣微風吹皺衣衫,就像露珠落進池塘點出一圈圈水紋……閉目片刻,靜息減慮,允許無所事事,獨享當下一份安然與閒適之美,這樣細細品味此刻的生命過程,好讓此時真正獻給此刻。

TAG: 懷海禪師馬祖大師南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