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應該拿多少分

有人認為:你最牛的背景,就是今天的中國。

有人認為:每個人都是中國的主景,你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是如何認識這一“背景”和“主景"?

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這篇文章應該拿多少分

先修其身,後治其國

《禮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時代潮流滌盪,中國發展迅速,要想不被淹沒在時代洪流之中,我們唯有先修其身,後治其國,完美“主景”以後才能更好的與“背景”融合,組成一幅絕美畫卷。

國家永遠是一個人最堅強有力的後盾,是一個人的名片,是“背景”。上世紀初清政府沒落,中國淪為殖民地,被各大列強蠶食鯨呑,奄奄一息。在這種破敗的“背景”之下,國人也變得愚昧庸俗,下意識的將自己歸為下等,盲目無知,如同行屍走肉,東方雄獅也因此沉睡不醒。而現如今,改革開放的春風佛面,經濟和科技上質的飛躍,中國也躋身於國際舞臺,國人不再崇洋媚外,而是昂首挺胸,在新的強大“背景”之下,可以大聲喊出“我是中國人”。

誠然,成長背景始終是背景,起到的只有襯托和修飾的作用,真正使一幅畫動人心絃的,是它飽滿的“主景”。曾國藩說過:“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我們要完成一幅畫,必須從細緻入微處先著手,而後著眼全域性。故先修其身,後治其國。就我國而例,從清政府時的破敗不堪、任人宰割,到如今的自信高昂,可謂是質的飛躍。要知道促成質變的是量變,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正是因為我們民族有抬頭仰望星空的人,我們才得以不沒落。要不是個個志氣高昂、家富五車的學者在修其身以後,以筆為矛刺破長空,光明又怎會來臨?魯迅的棄醫從文,“願所有中國人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譚嗣同的“去留肝膽兩崑崙”;胡適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要不是他們手中的如椽大筆,又怎警醒人們甦醒,又怎能有東方雄獅的覺醒?

完美“主景”融合“背景”固然重要,但二者的結合卻更為重要。“主景”要符合“背景”,“背景“要映襯“主景”,如此才能至善至美。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必須清楚這一點。在時代潮流滌盪之下,我們要先做好眼前事,努力學習,修其身,這樣才能當國家需要之時報效,在一個個冬天來臨之時,用自己的能力融化冰川,散盡凜冬。

梁啟超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可見我們每個人都對中國的發展至關重要,就像“主景”對“背景”的作用一樣。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縱有千古,橫有八方,修身治國,來日方長。

小妍同學的這篇文章立意高遠,思想深刻,在個人與國家關係問題上,能夠把當代價值取向與傳統儒家理學思想結合起來,可以說是最高境界。全文結構十分清晰,同時又相當完整,尤其是能寫出第四段這麼言簡意賅的總結提升段,很不容易。全文論證材料豐富多元,引證例證,個人國家,兼而有之,都有較高的質量。結尾引用梁啟超的話很合適,但新鮮度差些。而後面再引用胡適先生的“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來點明報效國家的心態,則對全文都起到了明顯的昇華作用。

應該說,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這篇文章都是相當不錯的。作為高中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可謂相當難得,甚至可以說超越了很多語文老師的水平。但是,讓人錯愕的是這麼好的文章在這次開學考中竟然只得了43分。

也許這就是作文教學最大的尷尬:在平時的考試中,稍微有些難度的文章,沒有經過培訓,加深理解,統一標準,作文批改的準確度和參照性比較低,孩子們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在迷茫中前行。

TAG: 主景背景其國先修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