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窯白地黑花豆形枕斷代新考

磁州窯的白地黑花豆形枕一直以來被大家習慣性定為金代,是因其造型與如意造型枕的演變以及裝飾紋樣相近,最相近的地方是枕壁上的卷草紋圖案,枕面輪廓線如意形的構圖,以及輪廓線內同樣風格的繪畫和文字裝飾。對於這種觀點,筆者一直抱著存疑的態度,同時也蒐集整理出了豆形枕的有關資料,透過對比和分析,認為這類豆形枕的生產年代應該定在元代。下面從三個方面來論述。

磁州窯白地黑花豆形枕斷代新考

從如意形枕和豆形枕的造型及

裝飾特徵來分析時代

首先,從金代如意形瓷枕演變說起。最早的如意形枕是以枕壁和枕沿一體塑模,以六個委角組合成如意形外廓的成型工藝,但成型的工藝採用的是上下合模,往往在枕的中間會出現明顯的合口痕跡,如磁州窯博物館收藏的白地黑花折枝紋如意形瓷枕(圖1)。枕的裝飾分枕壁和枕面兩個介面,枕周壁繪卷草紋飾,枕面邊緣以水藻題材繪出外輪廓線,邊緣內側以委角如意形繪三條粗細不同的如意紋,然後在輪廓線內的空白處或書寫詩文或繪畫花鳥等紋樣。

磁州窯白地黑花豆形枕斷代新考

圖1

如意形枕出現在金代,有確切的考古材料依據。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審美標準在不斷提升,如意形枕的造型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一是枕的體量悄悄變小;二是造型工藝逐步簡約。如磁州窯博物館收藏的白地黑花麒麟紋如意形枕(圖2),在體量上與之前的如意形枕有了大大的縮減,但更秀氣。再從枕的整體造型工藝上看,原來的枕壁與枕沿一體合模六委角成如意形,變成了盤築式製作工藝。枕周壁呈圓形,獨枕沿六個很淺的委角形成了如意造型,枕周壁繪卷草紋,枕面邊緣用五條細線勾勒出如意形圖案裝飾,枕面內再作其他裝飾。看上去,枕的如意造型不再張揚,但也不拘典雅之氣。我們稱這種造型的枕為小如意形枕,按時間延續應是金中後期的產品。

磁州窯白地黑花豆形枕斷代新考

圖2

在小如意形枕之後,隨即出現了豆形枕(圖3)。豆形枕整體造型和小如意形枕有些接近,不同的是豆形枕的枕沿已沒有淺委角如意形狀,但在枕面內沿卻畫有如意形的輪廓畫線,乍看上去也是小如意形枕的概念。再加上枕壁的卷草紋裝飾和枕面內的繪畫裝飾還是那種味道,故大家還習慣地把這種豆形枕斷代為金代晚期。

磁州窯白地黑花豆形枕斷代新考

圖3

磁州窯白地黑花豆形枕斷代新考

從金、元時期磁州窯瓷枕窯戳

的不同變化來分析時代特徵

磁州窯瓷枕的裝飾從早期的珍珠地劃花開始,發展到金中後期的白地黑花(毛筆書法繪畫)裝飾,表明磁州窯的裝飾藝術經歷了一個質的跨越,而從瓷枕的造型多樣化演變,從瓷器的器表劃文字題款到瓷器底部“窯戳”的出現和變化,體現了磁州窯窯工在不同時期對產品“名號”意識的覺醒和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追求。

首先,從窯戳變化來分析瓷枕時代。金代出現了大量的八角形枕、如意形枕、腰圓形枕等,瓷枕的底部出現了窯戳的標記。窯戳多以長方形“張家造”為題材,窯戳的款式有橫款、豎款之分,有陰文、陽文之別,應是不同時代、不同作坊的標記。如白地黑花折枝紋如意形瓷枕,枕的底部有豎式“張家造”窯戳(圖4),它是用窯戳模具直接印在了瓷枕底胎上,窯戳邊緣沒有任何裝飾。同時期的磁州窯博物館收藏的白地黑花牡丹紋八角形瓷枕底部帶有橫款“張家造”窯戳。不論是豎款和橫款長方形窯戳,都應該是同一時期(金中早期)簡易的設計形式。

磁州窯白地黑花豆形枕斷代新考

圖4

圖5

圖6

金中晚期至元早期,窯戳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小的如意形枕、豆形枕、小的長方形枕上,開始出現了帶有裝飾的“張家造”窯戳。在原來的長方形“張家造”窯戳的基礎上增加了蓮花紋裝飾,變成了上覆蓮葉,下託蓮花,中間有“張家造”的窯戳,但蓮花裝飾在長方形邊欄內出現(圖5)。隨後,帶有蓮花紋裝飾的“張家造”窯戳又有了微小的變化,整個窯戳的圖案更加舒展,長方形由單邊欄變為雙邊欄,蓮花紋飾也出現在長方形邊欄外,如邯鄲市磁州窯藝術館收藏的白地黑花《喜春來》豆形枕的窯戳(圖6)。

窯戳其實就是一種商標,從簡單的窯戳標記到複雜的窯戳裝飾工藝,符合產品生產模式從簡單到複雜,從早期到晚期的發展規律。

磁州窯白地黑花豆形枕斷代新考

從豆形枕詩文裝飾內容

來分析時代

磁州窯瓷枕宋金時期的裝飾內容主要以唐詩宋詞、花鳥魚蟲為主,而到了元代,以人物故事、嬰戲、元雜曲為主的裝飾內容代替了前期的裝飾風格,故磁州窯瓷枕書寫元散曲的很多,已發現的有《山坡羊》《朝天子》《紅繡鞋》《落梅風》《慶東原》《人月圓》《小桃紅》《喜春來》等。元代最流行的枕的造型是長方形,以上提及的元散曲裝飾內容都出自長方形枕。以往認為,元代磁州窯瓷枕造型就只有長方形。

筆者在整理資料的時候,發現邯鄲市磁州窯藝術館白地黑花《喜春來》豆形枕(圖3),枕面上書寫:“金裝寶劍藏龍口,玉帶紅絨掛虎頭。綠楊影裡驟驊騮,得意秋,名滿鳳凰樓。喜春來。”這首元曲的作者是元代張弘範。張弘範(1238-1280),字仲疇,蒙元時期將領,名將汝陽王張柔第九子,今保定市定興縣河內村人,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故,時年四十三歲。顯而易見的是,這方豆形枕斷定為元代更為確切。這就從以前的習慣性思維中打破了豆形枕為金代晚期的斷代概念。從觀臺窯遺址發掘的地層標本中能看出,每一個時期器形的分類和變化都有一定規律,所以,同一時期造型相同的豆形枕時代也應定為元代。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磁州窯白地黑花豆形枕為元代產品。

本文轉自2020年7月28日

《中國文物報》第7版

編輯|毛豆

本文轉載於微信公眾號:文博線上平臺(ID:wenbo_online)

更多公眾號 點選推薦閱讀

- The End -

(文章源自網路 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

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釋出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本部客服微信:

2996576710

TAG: 如意豆形裝飾磁州窯形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