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牧神午後前奏曲

《牧神午後前奏曲》被公認為音樂界的第一部印象派作品。不同樂器各自的音色和效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牧神午後前奏曲》的成功,是德彪西將印象主義藝術特徵與象徵主義特徵運用到音樂藝術中的一個典範。《牧神的午後》是德彪西最早的不朽名作,這首前奏曲作於1892—1894年,1894年12月22日由古斯塔夫·多萊(Gustave Doret, 1866—1943)指揮首演。

Prélude à l‘après - midi d’un fauneTimothy Hutchins;Orchestre Symphonique de Montréal;Charles Dutoit - Clair de Lune - Debussy Favourites

這首夢幻一般的交響詩《牧神午後前奏曲》是德彪西的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義作品,可以認為,德彪西透過這一音詩而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因而此曲被後人譽為“德彪西的第一顆管絃樂定時炸彈”。從這個標題可以知道,他的音樂是受他的朋友斯蒂芬·馬拉美的著名詩篇啟發而寫的《牧神午後》。雖然這首短小的音詩以其異國情調的旋律和難以捉摸的和聲使許多聽眾困惑不解,但是,另人感到驚奇的是,它獲得了普遍的讚賞,始終是作者最膾炙人口的管絃樂傑作之一。

德彪西-牧神午後前奏曲

作品分三個段落

開始,由一支長笛吹奏出一段牧歌風的音調,這個曲調在樂曲裡反覆出現。它在不斷變化的伴奏陪襯下,給人一種飄浮不定的、夢幻般的意境。

主題先由雙簧管演奏。它的曲調甜美、熱情。描繪牧神和維納斯女神在一起的情景;其它木管和絃樂接著奏出更加優美的曲調,表現牧神生活在甜蜜的愛情之中;夢境裡發生的一切,一個一個地消逝了。牧神又回到朦朦朧朧的睡意之中,他感到疲倦、孤獨。

最後,豎琴下行音引出圓號和絃,結束全曲。

樂曲的開始部分,簡單而無伴奏的長笛所吹出的旋律,彷彿是畫布上刻畫得十分分明的線條,它顯然是表現了詩人馬拉美筆下的牧神所吹奏的洋洋曲調。牧神親自吹奏的那懶洋洋而變化多端的旋律,很快就融入溫暖的天鵝絨般的圓號與木管聲中,以及一串淙淙流水般的豎琴聲中。樂隊的色彩纖麗而細膩,絃樂分聲部奏出輕輕顫動的震音。整個音樂使人感到波光粼粼,陽光明媚,暖氣襲人,微風吹拂,牧神昏昏欲睡,夢境消逝在稀薄的空氣之中。

德彪西-牧神午後前奏曲

烈日當空,半神半獸的牧神躺在樹蔭下休息。他似睡非睡,胡思亂想,感到自己模模糊糊地進入了埃特納山仙境。在那裡,他見到仙女在舞蹈,並且和愛神維納斯度過了魂消魄散的時刻。正當他因為褻瀆神明要受到懲罰的時候,他又昏昏沉沉睡著了。德彪西解釋這個作品時說:“我不是用音樂來作為馬拉美這首詩的姊妹篇,它可能只是這首詩的背景,為了把人們帶到和詩相似的意境之中”。馬拉美聽到德彪西的這首音樂之後說:“德彪西的音樂,大大地豐富了和超過了我的詩意”。

TAG: 牧神德彪西這首馬拉美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