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日照年味丨貼上過門箋,那才叫過年!

尋找日照年味丨貼上過門箋,那才叫過年!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尋找日照年味⑤丨貼上過門箋,那才叫過年!”,“vid”:“c3319trscax”,“img”:“http://puui。qpic。cn/vpic/0/c3319trscax。png/0”,“desc”:“尋找日照年味⑤丨貼上過門箋,那才叫過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豔 隋忠偉

裁紙、砸刻、上色……在莒國古城商業街內的剪紙博物館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莒縣過門箋》傳承人於紅正帶領學生們一邊講解著過門箋的歷史和製作技巧,一邊演示著製作過程。不一會兒的工夫,一張普通的彩紙在她的一剪一刻間,逐漸變成了一幅精美的剪紙作品。

尋找日照年味丨貼上過門箋,那才叫過年!

粘福字、貼春聯是歡慶春節的“標配”。而在山東省內,以莒縣為代表的部分縣市,春節貼“過門箋”也是家家戶戶過春節時的傳統。

“過門箋、落門箋,落在地上都是錢”。傳統的過門箋長約一尺,寬約七寸,中間鐫有圖案,鏤空的飾面上有方孔錢紋、萬字紋、水波紋等,下呈穗狀。每套5或6張,顏色各不相同。因為有著的美好寓意,每當春節到來時,過門箋與春聯一起,被家家戶戶張貼在門楣上。微風拂過時,五顏六色的過門箋隨風翻動,為本就熱鬧的節日氣氛增色不少。

尋找日照年味丨貼上過門箋,那才叫過年!

尋找日照年味丨貼上過門箋,那才叫過年!

作為國家級非遺專案“莒縣過門箋”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莒縣第二中學美術教師於紅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讓這門以往只能在春節期間才能見到的古老藝術,擁有了新的製作工藝和表現形式,重新煥發了生機。

“過門箋的製作到我這裡已經傳承了四代。我從小就看著父親製作過門箋長大,當時還覺得司空見慣,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但父親經常教育我說,這是老一輩留下來的寶貝,一定得把它傳承下去。”於紅回憶說。

尋找日照年味丨貼上過門箋,那才叫過年!

在於紅的工作坊裡,偌大的空間被她的剪紙作品佈置成了一個“花花世界”,置身其中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過門箋,也可以看到帶有時代特徵的各種花樣剪紙。此時的過門箋已經不單單是隻有春節時才有的一件裝飾品,已經演變成承載一方文化的藝術品。

尋找日照年味丨貼上過門箋,那才叫過年!

尋找日照年味丨貼上過門箋,那才叫過年!

記者看到,於紅的創作工具有很多,光刻刀就有二三十把。“過門箋都是套色剪紙,她先用鑿子鑿出大輪廓,然後再換刻刀切,畫面中精細的部分,再用剪子細緻地精剪。”說著,她便拿起一張彩紙為記者演示起來。只見她拿起一把小小的剪子,用剪尖在紙面上快速翻飛,兩三分鐘後,一幅精緻的過門箋就完成了。

尋找日照年味丨貼上過門箋,那才叫過年!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莒縣當地政府對該專案加強了引導和政策扶持。透過對套色、套印、套版等多種傳統工藝的挖掘,先後製作出各種新的款式進行推廣,並組織巧手老藝人帶動親戚、帶動鄰居、帶動全村加大輻射面,促進工藝的快速改進。還透過舉辦藝術節、剪紙比賽、民間藝術展演等活動,評先樹優,鼓勵表揚“過門箋”製作藝人,把這一民間藝術形式不斷髮揚光大。

TAG: 過門莒縣製作春節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