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恩昌: 由寫榆錢想到的

馮恩昌: 由寫榆錢想到的

由寫榆錢想到的

作者 | 馮恩昌

又到美食榆錢的季節了,在我腦海的螢幕上,老家小院裡那棵老榆樹,枝枝叉叉綻開了一簇簇金色的榆錢花,宛如成群結隊的金蝴蝶搖動欲飛,誘惑著人們登樹採摘。

我家的老榆樹活了近百年,為養育我們家立下了大功。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家鄉遇上了荒年,天災人禍造成了“無人區”,父親帶領奶奶、母親、姑姑和我闖了關東,爺爺一人守家,在忍飢挨餓的情況下,扒榆皮吃,採榆錢、榆葉做粥喝,好歹度過了難關,熬到我們這裡解放了,全家人團聚,土改分得田地,過上了好日子。全家人都愛這棵老榆樹,讓它年年發新芽、開新花、結新夾,青春不老,甜美我家的美好歲月。

榆樹的花果,曾一度是俺全家人的美食。每年四月,它的枝上吐出紅色榆蕾,漸次綻開金色的圓圓的花,也是果實,榆莢。這玩意對農家來說,可做多種美食。生食可作零嘴,吃著脆脆的甜甜的有滋有味的。採些來,摘洗乾淨做粥,又甜又滑喝著很順口。逢吃榆錢的季節,俺家幾乎每天早晚都喝榆錢粥。榆錢可以做各種美食,調餡烙餅吃,攪上面粉蒸著吃,它的種子做榆仁醬吃,味道都很美。榆錢熟透飄落之後,榆葉就冒芽生長了,捋些榆葉來,淘洗乾淨,做小豆腐吃,粘滑香甜,泡煎餅吃,別有美味。吃了剩下的煉鍋一炒,那真美上加美了。

老榆樹對我家還有許多的貢獻。它的皮除遇上荒年救人命外,日常生活中,母親還用來碾成面,做糊糊加破布兒粘合成布板,做鞋底用,家境貧窮時,它給省了錢。那榆錢兒,是兒童喜歡之物,不光摘來放布袋裡吃零嘴,母親還選些圓大金色濃的用絲線穿起來,套在小妹的脖子上,作“金項鍊”,窮人家的孩子戴這玩意,樂得連蹦帶跳,覺得和真的一樣,表現有點兒傲氣,對別人家的孩子說:“我有金項鍊了!”

我家的老榆樹,對我這個農家出身的文學作者,做出了特殊貢獻。八十年代末的一年,“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我想為孩子們寫篇文章,想了許多不錯的題材,最後選中了榆錢,寫了一篇千把字的散文《金色的榆錢》,寄到人民日報社文藝部,想不到六一兒童節這天,一看人民日報,我寫的此文在《人民日報》副刊版頭條登了出來。我在高興至極的氣氛中想到,報社用我這篇稿子是有深遠含義的,是要孩子受到啟發,學習老榆樹的艱苦奮鬥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我也在寫作方面有所悟,認識到愛做奉獻的老榆樹,是做人的楷模,我們創作也要有老榆樹這種可貴精神。

圖片/李汝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馮恩昌: 由寫榆錢想到的

馮恩昌

,1937年生於山東臨朐。曾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聯主席,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山東散文學會理事、中國鄉土詩人協會常務理事,全國田園派著名詩人、作家,“農家小院派”代表,被譽為東方詩神。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曾獲亞太地區民間文藝最高獎“金飛鷹獎”終身成就榮譽稱號,被評為世界文化名人、國家一級藝術家稱號,馮惟敏傳說傳承人,已出版文學專著23部,《糖葫蘆》《故鄉蟬歌》,選入全國全日制中學閱讀課本。

TAG: 榆錢榆樹美食榆葉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