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柳青》裡,大寫中國傳統文化的忠與孝

2021年5月23日刊

|

總第2513期

文 | 王力扶

從前禪宗和尚曾說,菩提達摩東來,只要尋個不受人惑的人。我這裡千言萬語,也只是要教人一個不受人惑的方法。

一定要把胡適這幾句話寫在前邊,是怕題目使人誤解,不把我這篇文讀完。我不是為自己。5月15號,我含著熱淚,甚至從頭到尾抽泣著,看完了這部電影。我之所以如此動情,是覺得它遠非一部電影這樣簡單。

題目我改了好幾次,最後還是決定用《聖者無非孝與忠》。它概括柳青最準確。忠孝,是中國最崇高的人性,最溫熱的人情。在柳青這裡,我們重新大寫一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忠與孝。

在電影《柳青》裡,大寫中國傳統文化的忠與孝

先秦地理說,我和柳青路遙是老鄉。我們的出身地,同屬匈奴的河南地。後來無論怎麼分省,地域性格和地域情懷是一體的。我曾經寫過一篇幾萬字的長文《陝北與我隔河相望》,寫的是路遙。我們這地界的老古話,都把心事叫難腸。

由難腸說到現實主義創作。我們這裡的民歌,在黃河那頭,叫信天游,過了黃河,在我們這邊,叫爬山調。音調上稍微有點兒不同,但古漢語的賦比興,傳達的深情是一樣的。在這裡,最早的勞動人民,無論農民還是牧民,還是辛辛苦苦跑南跑北販糧販馬的商人,他們把現實苦難和心事連在一起,形成了現實主義風氣。這風氣不是在文藝歌詠上,而是在生活的全面。尤其是聽過這裡的秦晉喪歌。這裡為什麼這麼難?因為春種秋收,中間有個漫長的等待。這等待中,人的因素基本是無力的。靠什麼?靠信念。無論信天還是信自己。

這個信念是誰給的?聖人。

在電影《柳青》裡,大寫中國傳統文化的忠與孝

電影《柳青》講的就是一人一事。一人就是做聖人,一事就是種莊稼。電影表面的故事是寫書,那是做聖人的天職,解稼穡。種地這事兒有多難,我想中國的讀書人真知道的不太多。往上數,商鞅算一個。人的智力能力因素在稼穡這件事上有多大體現,恐怕在後稷時就定了的。

周人的老祖后稷,就是農神。他生在山西,封在武功。周人興起在這地方,後來丟了,是秦人又把國家的中心重新穩固在這裡,後經漢唐,所以,中國有漫長一段歷史,知識分子的一個人生目標,就是為進關中而奮鬥。錦繡長安和沒落白鹿原貧瘠陝北不能比,但這個省份的人天生有天下情懷和政治頭腦,是真的。從柳青到路遙,賈平凹是個沒出息的異類。這是莊稼種得好才有的彩頭。

我們把柳青這個人物,做幾種文化形態的解讀,他都是成立的。他就像一塊石碑,勒著時代的銘。“我是個刻章的,一天寫不了幾個字。”這是他在放衛星時代,形容自己的寫作時說的。

在電影《柳青》裡,大寫中國傳統文化的忠與孝

柳青有三個身份:官員,作家和他自己選擇的農民。這使他有了三份心事:使命,職司和人情。電影是從這三個身份開始講述的,這讓人捏一把汗。但很快就會放心的是,它很清楚的說明了一個對得起天地良心的柳青。

種地這事很複雜,它讓做人和寫書都變得很複雜。中國人種地,從井田種到均田,從分封種到郡縣,從根上一直沒有改變的一個身份,也從根上沒有解決一個矛盾,他們到底是農業的奴隸還是受惠者。沒有政治君王和制度的時候,那是他們和天地的關係,有了前者,稼穡立刻成為最複雜的事情。有良心的讀書人要在這種處境裡完成自己,還要寫書。寫書其實就是寫時代。這點上,柳青的身份特徵非常中國化,中國歷史上大部分現實主義作家,都是官員。在政治正確和文學使命上怎麼建立自己的良知和怎麼取捨自己的利益,就是更大塊的人性主題。柳青恐怕是第一個把幾個身份合併成一個真正的農民的第一人。

在電影《柳青》裡,大寫中國傳統文化的忠與孝

你不可能看不到他的真誠,從《創業史》裡。梁生寶就是王家斌,柳青在王三老漢的土炕前,像孝子一樣給王三老漢送了終。他當然是農民的孝子。他在情感利益上忠於他們一點兒問題都沒有。電影裡,我們看到了柳青的這種選擇。這點,我想是一般的文藝作品很難做到的對人物的理解深度。這是可貴的用心。它的高度不是誰創造的,而是自然就在那裡的。

種地的事兒,因為太多的非常因素,讓為它灑血灑汗的農民吃虧了。這讓柳青無比痛苦。他敢說“我就是失敗了,也是對文學的一種貢獻。”但他敢說,我們就是失敗了,也是對人民的一種貢獻嗎?

為了這句話,他無比痛苦和彷徨。忠,是個文人的人生大主題。這裡邊出過多少生死,壯烈與猥瑣。所以,柳青的身體,從背到腰,長滿了毒瘡。一個有道德自覺的人,都自願承擔著烙印時代這件事兒,只不過,到了柳青這裡,無一字,只有瘡。

最終,柳青還是把那句話說了,用了很多修辭,遠遠超出賦比興。他的苦心,路遙明白了。在《平凡的世界》裡,這句話的意思凸顯了:我們就是失敗了,也是對時代的一種貢獻。

在電影《柳青》裡,大寫中國傳統文化的忠與孝

時代匍匐前進,曲折不安,但始終在前進。

然而他始終是覺得愧對人民的呀。他們的恩情,對他就是個填不上的巨坑。他捐獻了自己的稿費,預支了下一筆,給皇甫村通電,他剜心挖肺,真誠地做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信任他。但他並沒有萬全法,使他們永遠幸福。關於合起來種地這事兒,他們信了他跟著他,他也是好心。他相信,合起來種地,是當時的好事情。

地是最大的稿紙,一個真正的作家,面對它,難免會生起慚愧和膽怯。這就是柳青的道德,孝與忠,人民和真理。他的道德是要誠實。這是世間文學的終極表達。

在電影《柳青》裡,大寫中國傳統文化的忠與孝

電影表達了柳青的悲憤,要我說,這是當代中國電影的第一悲憤。雨夜裡,一向溫和的柳青舉起手杖,那狠狠的一擊。這太難能可貴了。為此,我要向創作者致敬。柳青的悲憤,之所以超過屈原也超過賈誼,是他的忠誠,指向人類的終極價值。

“我要是認了,我就不是柳青了。”話只能說到這裡了。

他生於哀幸,死於慈悲。人品之全,貴於作品。

好在,聖人成於自覺,廣於民口。

“對得起良心,又不是為了表揚。”

刊物不表揚你,我們有人民。柳青有知音,有傳人。

最重要的,是在當代,還有這麼一部電影。

在電影《柳青》裡,大寫中國傳統文化的忠與孝

TAG: 柳青電影種地路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