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臉皮和尚屢次上門求詩,韓愈回首七言律詩,有水平有情商

歷朝歷代,很多文人都和僧人有著密切的往來。

例如唐朝的茶聖陸羽,和當時的詩僧皎然就是莫逆之交。

陸羽所編著的《茶經》,也有皎然的一份功勞。

還有北宋的蘇軾,他有很多和尚朋友,諸如道潛、惠崇、仲殊都和他交情匪淺。

還有佛印和尚,是他最好的朋友,兩人經常互懟,留下了很多啼笑皆非的趣事,“禿驢何在?東坡吃草”、“水流東坡詩!狗啃河上骨”……

厚臉皮和尚屢次上門求詩,韓愈回首七言律詩,有水平有情商

當然有人喜歡與和尚來往,自然也有排斥和尚的。

中唐詩人韓愈就很排斥佛老學說,對於和尚這類人一向是敬而遠之。

偏偏當時有個法號廣宣的和尚,

天天厚著臉皮上門求韓愈為他寫詩,韓愈不勝其煩,回了一首七言律詩,有水平有情商。

這首詩名為

《廣宣上人頻見過》

,全文如下:

三百六旬長擾擾,不衝風雨即塵埃。

久慚朝士無裨補,空愧高僧數往來。

學道窮年何所得,吟詩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遊人少,紅葉窗前有幾堆。

厚臉皮和尚屢次上門求詩,韓愈回首七言律詩,有水平有情商

韓愈所處的年代佛教盛行,當時的皇帝唐憲宗尤其崇尚佛教,要知道在此之前,唐朝一直是以道教為尊。

唐朝的帝王姓李,和道教的始祖老子五百年前是一家,故而極力推崇道教。

可是唐憲宗卻偏偏篤信佛教,但他也不排斥道教,是個有雙重信仰的君主。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為皇帝的偏愛,所以佛教的地位一下子提升了不少。

當時有很多僧人在長安十分活躍,廣宣上人就是其中之一,常常以詩文結交京中計程車大夫。

也許是為了討皇帝歡心,也許是本身信仰佛教,很多士大夫都和他來往密切。

而韓愈作為當時的文壇盟主,自然也被廣宣上人盯上了。

但是韓愈偏偏最是厭惡佛學,對於廣宣上人頻頻的造訪,他是不滿到了極點。

最終忍無可忍才寫下這樣一首詩,拒絕的滴水不漏。

厚臉皮和尚屢次上門求詩,韓愈回首七言律詩,有水平有情商

詩歌首聯便道出了他對廣宣上人的不滿。

一年三百六十日,廣宣上人三天兩頭就來拜訪,連風雨都阻擋不了。

這裡當然不是讚揚廣宣上人風雨無阻的精神,從“長擾擾”這三字可以看出詩人是有多麼不耐煩。

原本《詩經》裡曾言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韓愈此處雖然也用到了“風雨”,但是明顯他對廣宣上人的造訪沒有驚喜,而是充滿了無奈。

接著的頷聯是自謙之語,實際也是委婉的拒絕。

他說自己愧對朝中大臣,在政事上也沒能幫到皇帝,還屢次辜負廣宣上人的心意,內心十分過意不去。

這裡看似再自責,其實不過是場面話罷了,要是誠心道歉,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跟廣宣上人見一面。

可偏偏韓愈就是不肯見他,所以這兩句表面上是自謙,說白了就是在拒絕廣宣上人。

厚臉皮和尚屢次上門求詩,韓愈回首七言律詩,有水平有情商

接下來的頸聯他又進一步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在這裡詩人說自己日日學習孔孟之道卻沒什麼收穫,才疏學淺,無法給上人回詩。

這兩句的言外之意其實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韓愈所學的“道”和廣宣上人的“佛”是完全不同的。

所有他縱有滿腹的詩才,也是“吟詩未能回”,不是他寫不出來,而是他根本就不想寫。

如果是前幾聯還是比較客氣委婉的拒絕,那麼最後一聯就有些諷刺的意味了。

這兩句的意象暗合王維的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描寫的原是初冬山中的悽清之景。

但是在韓愈的這首詩中卻有了另外一層含義。

為什麼寺廟的遊人會那麼少?紅葉滿地也沒人少?

還不是因為你這個主持天天往外跑。

言外之意就是勸告廣宣上人還是回寺廟待著,別老在京城上躥下跳的。

厚臉皮和尚屢次上門求詩,韓愈回首七言律詩,有水平有情商

全詩寫得很是委婉,有水平有情商,拒絕的滴水不漏。

想來那廣宣上人讀後,恐怕也不好意思再上門了。

不知你是否也喜歡韓愈的詩?歡迎一起來討論哦。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TAG: 廣宣上韓愈和尚佛教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