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四川省勞動與實踐教育管理平臺

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春 分

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春分/

仲春之月

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春分(the Spring Equinox)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於每年公曆3月19-22日交節。春分在天文學中意義重大,與“秋分”、“夏至”、“冬至”並稱為“二分二至”,反映了太陽直射點的週年運動。春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天氣晴朗,雨水豐沛,進入了明媚的春天。

春分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春分這天晝夜平分,各為12個小時,春分過後白日漸長。二是春分這個節氣正好處於春季節氣(立春至立夏)之中,也就是所謂的“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春分 /

春分花朝

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花朝節簡稱花朝,亦稱“百花生日”、“花神節”、“花神生日”, 花朝發展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定型於唐宋年間,並盛行於明清,為中國傳統歲時八節之一。花朝節日期並不固定,有的區域是二月初二,有的為二月十二,有的則定在二月十五,蓋因時、因地、因氣候之差別導致各地花期之不同,故而造成不同節期。促使花朝節萌生並發展的重要民俗活動——遊春賞花的最佳時間,便是仲春二月望日,此時節恰對應“八節”中的“春分”。“茶全烹穀雨,春半及花朝”,春分節氣,陽氣從始升到大盛,促使百穀、花木生長,花朝均不出春分前後。

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春分 /

春日踏青

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春日晴朗,青草如茵,百花爭豔,鵝黃與嫩綠覆蓋群山,再隨性點染幾筆淺粉和雪白,草木在搖曳在春風之中,溫暖的陽光透過新葉彌散開青綠潔淨的光芒。春雨過後,泥土溼潤的氣息混合著濃郁香甜的白花香氣逸散在溫暖的空氣裡,蜜蜂急促扇動翅膀的嗡嗡聲在大片花海中迴盪,細軟的茸毛上沾滿了黃色的花粉。“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古時的文人墨客們會趁著這般新鮮宜人的時日踏青出遊,山間田野,遊人如織。

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春分 /

春山入畫

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這幅《春山遊騎圖》出自明代畫家周臣之手,畫面設色以山石的石青、石綠為主調,渲染春山青綠,再以桃花、樓閣的粉紅色點醒畫面,突出輕快明亮的春日氣息,遊騎馬鞍施以硃紅色突出畫面中的主體。馬鞍施以硃紅,起到了突出主體的作用。此畫筆墨技法來自南宋李唐,近景及山景墨色較重,方硬細密的小斧披皴表現出岩石嶙峋堅硬的質感和石體的向背。遠景筆墨簡淡,極高遠處峰岫則略微渲染,於虛實對比之中凸顯出高遠深邃之景。畫中人物造型準確生動,呼之欲出,筆法柔勁細膩,正如徐泌《明畫錄》所評“古貌奇姿,綿密瀟散,各極意態”。

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具體到畫作的細節之處,作者以桃花流水映襯春山的氛圍 ,正如張旭所云“桃花盡日隨流水”,桃花的靜與溪流的動構建出歡快的春日山景。

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此外還要凸顯“春”與遊人之間的連結,如此畫面才能活躍生動起來。幾枝桃花探出頭來迎接遊人,貼合主題,且與遊人的巡遊心境相互應和。

主僕三人,一僕挑擔,一僕開路,神態各異,中間的主人回首張望,彷彿行進的速度過快,滿目春色已然應接不暇,只得不停地回首顧盼以免錯過,從側面顯示出春光美好。

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作為山水畫,山水樹木是畫面的重點,高山茂林的高古與肅穆是更高格調的意境體現。畫幅中大面積品類、形態、色彩各異的樹木,鎖定了畫面空間,奠定了整體格調。山石的皴法,由近及遠,墨色變化細膩,再施以留白,營造出廣闊的山景,提升了畫面的空間感與層次感。

仲春之月 春色中分

實踐之道

記錄精彩 陪伴成長

平臺運營 汪宇峰文

TAG: 春分畫面春日節氣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