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不可說丨芍藥,古代第一愛情花

詩不可說丨芍藥,古代第一愛情花

唐代白居易有首《經溱洧(zhēn wěi,溱、洧是兩條河的名字)》詩云:“落日駐行騎,沉吟懷古情。鄭風變已盡,溱洧至今清。不見士與女,亦無芍藥名。”詩裡明言“懷古”,所感懷的是連《詩經·鄭風》的“變風”都要消失殆盡了,千載悠悠,唯有溱河、洧河的流水清清,不捨晝夜。當然,那河邊也沒有靚男俊女在爛漫春日裡採香草、贈芍藥,情情愛愛了。

詩不可說丨芍藥,古代第一愛情花

圖片來源:北京延慶

令白居易感懷不已的那美好景象出自

《詩經·鄭風·溱洧》,詩曰: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

(jiān,蘭草,一般認為是指大澤蘭)

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

(xún xū,確實很寬廣)

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這首詩是重章疊句的,兩章一致。大致詩意是,春日暖陽,春水方盛,溱河、洧河好春光。男男女女手執蘭草、芍藥,潔淨清香。少女說,“咱們去看看?”男子卻說,“我已經去看過了一趟。”“那再去觀賞觀賞又何妨!”溱河、洧河岸邊如此寬敞,如此歡樂。男男女女結伴春遊,相互戲謔不休,相互贈送芍藥,情深意長。

詩裡的“勺藥”是古寫,即“芍藥”。東漢鄭玄註解說:“其別,則送女以勺藥,結恩情也。”之後,歷代註解《詩經》的學者對鄭玄的說法大都是認同的。

唐代孔穎達進一步解釋道,“有士與女方適野田,執芳香之蘭草兮。既感春氣,託(tuō,同“託)採香草,期于田野……其別也,士愛此女,贈送之以勺藥之草,結其恩情,以為信約。”

注意注意,“託採香草”“贈送之以勺藥之草”,“草”字是關鍵。仔仔細細研讀《毛詩正義》的解說,顯然,唐代的學者們認為,《鄭風·溱洧》裡青年男女的甜蜜約會,是要假託以“採香草”的名義進行的,而且他們臨別贈送的是“勺藥之草”,大機率不是我們以為的嬌豔美麗的芍藥花!

啊,居然不是芍藥花!那,那他們搞一把芍藥嫩苗?

為什麼呢?

《詩經》時代的先民採集芍藥苗芽,或帶根採集芍藥嫩芽,除了上述分析的愛意綿綿,實則有著很現實的功用基礎,人們採集“香草”芍藥,是藥、食兼用的。甚至,遲至漢代,司馬相如、枚乘、揚雄等在他們的大賦名篇裡,仍寫有“芍藥之和”“芍藥之醬”“甘甜之和,芍藥之美”等等。看來,贈送心愛的人以芍藥“香草”才是真有心、真用心了呢,也算是先抓住了愛人的胃啊,不得不承認,古人的甜膩愛情,我們不是太懂。如此說來,我們以為《鄭風·溱洧》“贈之以勺藥”是捧獻美麗的鮮花芍藥花,這倒是個美麗的誤會了。

詩不可說丨芍藥,古代第一愛情花

圖片來源:太原發布

但這樣的美麗誤會早自唐代柳宗元就開始了。

柳宗元《戲題階前芍藥》詩曰:

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

攲紅醉濃露,窈窕留餘春。

孤賞白日暮,暄風動搖頻。

夜窗藹芳氣,幽臥知相親。

願致溱洧贈,悠悠南國人。

柳宗元讚美芍藥花非同凡花,晨光含露,紅豔如醉,窈窕依人。又從白天一直欣賞至晚上,芳香藹藹,相知相親,在貶謫之地的南國,希望能夠像《鄭風·溱洧》詩裡那樣,把這美麗嬌豔的芍藥花親手贈給愛人。因此,從本詩的字面的內容看,柳宗元對《鄭風·溱洧》芍藥是第一愛情花的理解很美很動人。但柳宗元這首詩的文化意蘊遠比字面內容更為深切。對於芍藥花並非“凡卉”凡花的認知,以及對於自己“南國人”的感受是理解這首詩深層表達的金鑰。

柳宗元此詩的第一句“凡卉與時謝”,是說平常、平凡、凡間、人間的花草都隨時令變遷而凋謝了,這便一下子突出了此時盛開的、作者所歌詠的芍藥花的“仙花”屬性。芍藥花最早栽植栽培在皇宮內苑,詩人們的吟詠便一致稱頌芍藥花為仙花,也以此頌讚天子的神聖與功德。比如大約早於柳宗元一百年的張九齡便寫有《蘇侍郎紫薇庭各賦一物得芍藥》詩云:“仙禁生紅藥,微芳不自持。幸因清切地,還遇豔陽時。名見桐君籙,香聞鄭國詩。孤根若可用,非直愛華滋。”張九齡此詩“香聞鄭國詩”也是用了《鄭風·溱洧》的典故,而其首句“仙禁生紅藥”揭示,這詩歌題目所指的“紫薇庭”裡,紅芍藥花正在盛開,還微微散發著芳香。唐代的“紫薇庭”是中書省所在辦公地,設在皇宮之內,正屬於“仙禁”。

而再從柳宗元這首詩歌的題目看,“戲題階前芍藥”。為什麼要寫明“階前”,臺階前的芍藥花,這難道還有什麼講究嗎?還真有。

“階前芍藥”是個著名的典故,來自南朝齊代

謝眺的詩作《直中書省》:“紫殿肅陰陰,彤庭赫弘敞。風動萬年枝,日華承露掌。玲瓏結綺疏,深沈映朱網。紅藥當階翻,蒼苔依砌上。茲言翔鳳池,鳴佩多清響。信美非吾室,中園思偃仰。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蕩。安得凌風翰,聊恣山泉賞。”

謝眺此詩題目所謂的“直中書省”,就是在中書省值班,職位大致相當於皇帝的高階秘書。詩裡有“紅藥當階翻,蒼苔依砌上”兩句大受後代文人追捧,“紅藥”就是紅色的芍藥花,也即“階前芍藥”。

詩不可說丨芍藥,古代第一愛情花

圖片來源:北京延慶

分析至此可以知道,柳宗元詩歌題目裡就用了謝眺《直中書省》的典故,又開頭就寫芍藥花的“仙花”品性,因此,他雖然身在貶謫之地,親眼所見的是南國的芍藥花,但心心念唸的卻還是皇宮裡的芍藥花。

再者,柳宗元自謂“悠悠南國人”,這“南國人”也是有來歷的。“南國人”的典故出自超級大才子

曹植的《雜詩七首·其四》:“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朝遊江北岸,夕宿瀟湘沚。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俯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

曹植詩意可歸結為懷才不遇,美人遲暮,傷時傷逝。柳宗元“悠悠南國人”以容華絕代的“南國人”自比,當然不是隨意的。所以,柳宗元此詩裡的“孤芳”二字,看起來好像是寫芍藥花獨自美麗著自己的美麗,是寫詩人獨自觀賞著芍藥花,但其實既是清高的孤芳自賞,又是悲涼的孤芳自傷!而這樣深入理解下來,顯然,結句“願致溱洧贈,悠悠南國人”,是經典的以男女之情筆法抒寫忠君報國。柳宗元他所最懷念的,還是聖明的天子,他表白的最熱烈的情感,還是他最深摯的忠誠。

當然也有表達男女愛意的“芍藥”唐詩。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庚子科的狀元

盧儲《官舍迎內子,有庭花開》詩曰:

芍藥斬新栽,當庭數朵開。

東風與拘束,留待細君來。

“細君”即題目中的“內子”,就是指作者的妻子。這是新科狀元郎得官後的快意之作。為了迎接愛人的到來,院子裡新栽了芍藥花。這已經開放的幾朵芍藥花真是鮮妍明媚,於是又很期待愛人到來一起觀賞。然後真心希望春風把控一下下,不要急於催花老去。美花美景要與心愛的人一起慢慢欣賞、美美欣賞,這樣的情態,這樣真切的表達,真是太感人了,暖男狀元第一名啊。

也有明知《鄭風·溱洧》芍藥贈愛人,卻把芍藥花贈送給朋友的,用愛情花來表達友情,這在宋代是很常見的。

蘇軾《送芍藥與公擇》詩曰:

今日忽不樂,折盡園中花。

園中亦何有,芍藥嫋殘葩。

久旱復遭雨,紛披亂泥沙。

不折亦安用,折去還可嗟。

棄擲諒未能,送與謫仙家。

還將一枝春,插向兩髻丫。

蘇軾在詩裡說他送給友人李公擇的芍藥花都是“殘葩”,殘花什麼的,這全是自謙之詞,他當然不會真的拿殘花送給朋友“謫仙家”。而該詩最後的兩句說,蘇軾自己也要在髮髻間插上一朵芍藥花,華麗變身插花郎啊,這也反映了宋代的簪花習俗。宋代上至皇帝皇后,下至群臣貴婦,留風所及士女,無不簪花。皇帝賞賜簪花更是成為禮制,甚至《宋史》裡還有這樣的記載:“凡預大宴並御筵,其所賜花,並須戴歸私第。不得更令僕從持戴,違者糾舉。”而王公大臣也以簪花為榮,習以為常。

詩不可說丨芍藥,古代第一愛情花

圖片來源:高平電視臺

於是,關於簪戴芍藥花,還有這樣一個“四相簪花”的故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載曰:“韓魏公慶曆中,以資政殿學士帥淮南。一日,後園中有芍藥,一干分四岐,岐各一花,上下紅,中間黃蕊間之。當時揚州芍藥未有此一品,今謂之‘金纏腰’是也。公異之,開一會,欲招四客以賞之,以應四花之瑞。時王岐公為大理評事通判,王荊公為大理評事僉判,皆召之。尚少一客,以判鈐轄諸司使,忘其名,官最長,遂取以充數。明日早衙,鈐轄者申狀,暴洩不至。尚少一客,命以過客內求一朝官足之。過客中無朝官,唯有陳秀公時為大理寺丞,遂命同會。至中筵,剪四花,四客各簪一枝,甚為盛集。後三十年間,四人皆為宰相。”

這是韓魏公韓琦、王岐公王珪、王荊公王安石、陳秀公陳昇之等四位宰相關於“金纏腰”芍藥花的傳奇。

這個故事是一時美談,僅宋代即先後被《後山談叢》《清波雜誌》《墨客揮犀》《丞相魏公譚訓》《西畲瑣錄》等典籍轉載,類比當今的朋友圈,這是很火的點贊、轉發推文了。

大家熟知的歌詠芍藥花的名句,還有宋代秦觀《春日》詩裡的“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而宋代姜夔《揚州慢》詞有云:“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這也是寫“紅藥”紅色芍藥花的名句,更堪稱回味悠長,感慨遙深,頗有深致,頗有深情。至清代,有詞人稱讚芍藥說,“春嬉南浦,記盈盈兒女情苗。”這“兒女情苗”的描述,真是不要太絕絕子!

芍藥花,古代第一愛情花,從《詩經·鄭風·溱洧》馨香而來……

(撰文:孫秀華)

TAG: 芍藥花芍藥柳宗元鄭風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