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of Mr.|漫談齊國、孟子收入與哲學求真精神

【MR蘭溪子】有一個問題一直不解,為什麼孟荀都往齊國跑,趙國不也很牛嗎?

【MR CHOW】好問題!很重要的問題!

【MR一漚】

英雄入彀中,

不乖哪能行。

四序衣食事,

養體不養志。

【MR一漚】齊秦二國,有統一之力,去他國,不能施展才能也者。

【MR CHOW】這理由合理!

【MR EAST】大概因為齊國有稷下吧?

【MR CHOW】這也有可能是理由之一!

【MR LIN】蘭溪子明明懂得卻裝不懂,我一向臭嘴,替您說了:齊國教授崗位多、課題多、刀布多,海鮮也不少,還可以閒人裝仙……

【MR蘭溪子】主要疑問是趙國,趙國好像軍事還行,文化不怎麼樣。大牛都不去趙國。

【MR一漚】

養體不養志,

務要去其勢。

東風識字日,

惡紫奪朱時。

【MR LIN】給銀子容得下閒人胡扯很重要,雖然稷下沒幾個真科研家……荀況就受不了,估計當領導時好好先生,退休後專門寫論文罵人家一通,過分。

【MR LIN】有說荀況晚年罵別人是偽造的,更過分了,荀況九泉不得舒坦,好不容易死前吐露真話,竟然被偽了。

【MR EAST】覺得MR一漚的理由很好,當時士都在找一個能用武的地方,當然,不乏騙飯吃的傢伙。

【MR King】轉自鮑鵬山老師

趙岐朱熹都解孟子俸祿為年十萬鍾。然此數字巨大,已超出情理。十萬鍾是640萬鬥,齊國耕地多少?畝產多少?齊國孟子這類人總人數多少?640萬鬥如何運送至孟子家?孟子家何能有如此巨大倉儲,且如何防潮防蟲防盜?此類疑惑,普遍存在於當時人俸祿的歷史記載中,如孔子也自言在魯的俸祿為“六萬”,這類問題,不僅涉及古今及不同區域度量衡換算,更涉及綜合性情理考量。

【MR一漚】原因可能很多。比如齊國待遇好,可能就是騙飯吃者去的最大原因。

【MR LIN】齊國比較市場化,容易生存,況且政府全球招聘人才……范蠡都去齊國了,哪裡生意好做,哪裡就有生機,就有思想繁榮。只許一個廣播,註定愚民術,再強大都是蘇聯夫斯基,終究偉大生命力“不可持續發展”。

【MR蘭溪子】趙國是不是隻養耕戰者,不養閒人?

【MR LIN】有度量衡史,國家統計局出的,翻翻。不要輕易懷疑歷史記載,數字大不一定離譜,剛解放不久幾萬元好像類似幾十塊錢。

【MR蘭溪子】是年薪還是月薪?

【MR 和】以職業操守為由放棄其餘,乃至連真話都不肯說不敢說,顯然就是諉卸。

無意冒犯任何一位真正的學者,更沒有資格否認有職業操守的學者的學術成果。這裡並不同意所有道德聲討的合法性,但同意在職業操守外努力反抗公權侵害私權者對順受不正不聲不響者進行道德鄙視的正當性。

【MR 有】秦趙之地重實幹,磨嘴皮子的學者去了沒人卵你;齊魯之君尚虛名,吹著禮賢下士的大喇叭抬身價。

【MR LIN】中國度量衡 林光澂 陳捷 1930

中國度量衡史 吳承洛 1937

中國曆代度量衡考 丘光明 科學出版社 1992

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 邱隆 丘光明等 文物出版社 1981

《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這部就是國家統計局領編的,不再手頭,否則可以翻翻戰國斤兩。

【MR 蘭溪子】那時候數字單位都不同,比如億可能是十萬。

【MR一漚】自許過甚,這在荀子看來,是盜名之舉。

如有的人包裝一下,身價倍增。

此處無關孟夫子,時下人多有之。

【MR一漚】《戰國策·齊策四》:“齊人見田駢曰:‘聞先生高議:設為不宦,而願為役。’田駢曰:‘子何聞之?’對曰:‘臣聞之鄰人之女。’田駢曰:‘何謂也?’

對曰:臣鄰人之女,設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則不嫁,然嫁過畢矣!今先生設為不宦,訾養千鍾,徒百人。不宦則然矣,而富過畢也。‘田子辭。”

以上可見,齊國確實開放,不出嫁生七子。亦可見,田子的收入是千鍾。而孟子則是其十倍矣。

待我一辨。“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鍾,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子盍為我言之!”

看似是想給萬鍾,而要知道,孟子不是一人,而是組團去的,“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於諸侯,不以泰乎?”

可見,是給孟子團隊萬鍾,而不是給孟子一人萬鍾。而孟子團隊人數不少,人均也就與其他士人的收入相當了。

當然,又給分房子(授室),又給票子(萬鍾),委實不錯了。

【MR LIN】還是首席學者的意思嘛,課題經費還是得首席簽字嘛。

【MR LIN】荀派荻生徂徠有漢文撰寫的《度量衡考》,我有該書,荀派治學比較求真。

【MR一漚】至於“王饋兼金一百”之類,也就是給孟子團隊經費。以一百斤黃金講,也就是1900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專案的團隊撥付,說不定比這還高呢。

【MR LIN】司馬法記載一乘75人,如果孟子幾十乘如此,那了得,簡直一個大學,俸祿真不多。

百度:每乘擁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72人,後勤人員25人,共計100人。

【MR一漚】若如此,相當於給超級亞流重點大學“孟軻大學”才撥付1900萬,毛毛雨啦。

【MR CHOW】不是齊國開放!是齊國東夷地區,仍然有母系社會,知其母不知其父之習俗,西周父子制重父子的夫妻制度還沒有完全改變地方的風俗!同姓不婚與夫妻制度都是西周封建制度的核心!不出嫁就是沒有夫妻制度,與日本邪馬臺時期的社會相似!

【MR一漚】據研究者說,齊國有著長女不嫁的風俗。只是長女不嫁,其他正常嫁。

【MR CHOW】這應該是受到周制影響之後的現象!

【MR一漚】難道就是,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MR CHOW】就是有這個意思!齊國原來的風俗與周人不同!魯國原來也是,但因為是周公姬姓統治,所以推行周制比齊更加徹底!

【MR有】齊桓公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

【MR CHOW】孔子、孟子、墨子以及其他有名的諸子游食於諸侯之間,都是百人以上的團隊!他們基本上屬於大夫階層!

【MR LIN】齊人禮教少些,生命比較綻放,上原始考古證據“鳥山”。

【MR CHOW】魯國建立在殷人的文化核心地區之一,奄,風俗原來是殷人遺俗!孔子在曲阜東邊長大的地區附近的五父之衢就是殷移民貴族聚居的地方!所以孔子的父親後來葬在那裡!

【MR CHOW】齊東野語!

【MR King】黑人裡德:“我告訴你,這些圍牆很有趣的。一開始,你恨它們;接著,你適應了它們;到後來,你開始離不開它們。那就是被體制化了。”

【MR 一漚】摘自東方朔《差等秩序與公道世界》後記——

記得2005年,我與林暉兄在編輯復旦哲學系的系刊《哲學評論》後,在“編後記”中曾寫道:“在將來的某一天,哲學是否也能像自然科學那樣,帶給人們以客觀的、確定性的知識,抑或它仍僅僅只是如羅蒂所說的以知識為目標,而所得者不過是意見而已,這或許是誰都難有定言之事。不過,不論何種情況,作研究者似皆須以真誠之心,立踏實之言,此亦古人所謂‘修辭立其誠’者。然而,在時代和個人都不免浮躁的今天,學問之道,亦自不免蕪塞雜陳。譾譾之士,飲功利之風,淪浹人心,或相矜以知,或相爭以利,或相取以聲譽,紛紛藉藉,騁奇鬥巧。而學術體制亦牽滯竇漏,欲進還退,所謂‘評定’、‘評獎’、‘評選’、‘評比’,滿坑滿谷,相仿相效,如入百戲之場,馴至學風乃以多、快為傑出,以沉潛為慵懶,以剪、貼為明睿,以琢磨為頑鈍,少創造有得之實,多浮誇苟且之虛。雖不少有識之士疾首蹙額,引為心憂,然時至今日,嘻嘻者有之,而舉世亦恬然以趨焉。”

【MR CHEN】你說,或者不說它,它就在那裡。

【MR LIN】摘:在將來的某一天,哲學是否也能像自然科學那樣,帶給人們以客觀的、確定性的知識,抑或它仍僅僅只是如羅蒂所說的以知識為目標,而所得者不過是意見而已,這或許是誰都難有定言之事。不過,不論何種情況,作研究者似皆須以真誠之心,立踏實之言,此亦古人所謂‘修辭立其誠’者。——這是胡適、張申府他們說過的意思,被東方老師繼承了,其實這是治學基本線,學問不能不講邏輯、證據胡謅一通的,陳康曰這是蘇格拉底說的寫詩!

【MR EAST】激憤之言,常常沒有好結果。我在家裡經常遭糟糠的警告,現在老實得有點中國人的味道了。

【MR King】謝文鬱《走出文化盲點:原罪論視角下的性善論》

摘要:性善論是人對自我生存的深刻體驗和反思而得出的結論。然而,如果沒有原罪論,性善論的觀察盲點便無法暴露。原罪論認為人的本性已經敗壞,如果沒有神的拯救就必然死在罪中,因此人不可能依靠自己擺脫敗壞本性,從而也就不可能依靠自己過一種向善的生活。性善論則認為,人的本性出自天命,稟賦為善,因而雖然當下生活在一種惡的生活中,只要人反求諸己,發揚並遵循與生俱來的天性,就能一步一步地走出罪惡,最後過上一種天人合一的善的生活。這兩種關於人的生存的說法指稱著人的兩種生存意識,即原罪意識和本善意識。本善意識是一種人的生存的原始意識;但是,如果缺乏原罪意識,本善意識必然受制並窒息於自己的某種善惡觀念。在西方思想史上,基督教引入原罪意識,從而在基督徒的生存和原始的本善意識之間構成一種生存張力。由於中國文化中的原罪論缺場,性善論一旗高揚,導致了人們無法觀察自己的生存盲點。因此,如何在性善論的基礎上讓原罪論入場,對於中國基督教乃至中國文化的發展來說,都是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

【MR LIN】孟子的性善論不全是謝公解說的意思吧,我覺得未必如此。孟子性善論是堅持天賦所性仁義禮智,故材性>〇道德而謂性善云云,歸納邏輯沒有障礙【所性云云立場無可爭辯,這是基本立場起點】,這是強調道性或天道【倫德天道即天德,非荀況天道即天行】;同時,孟子還強調得堅持克修那個“君子不謂之性”的肉性即肉體機需,他的張力解釋模型是“所性仁義禮智—所性七情六慾”,前者道性謂性,後者肉性不謂性,方法是盡心修煉,光大本有,克服肉性,光大道性……這種立場與分疏,被朱子他們準確地捕捉到了,並透過時代性的理氣論重新解釋呈現出來。荀況不以孟子說的天德之性(即道性,即宋儒所謂天理之性)為性,只是從肉性機能說起,說慾望,說知辯,然後是師法、教修,尤其強調對於非君子透過法律制約來約束,即於君子美德可欲不可強,只能從人性事實與社會底線思考與治理這個社會。孟荀有不同的感受世界、思維線路、解釋框架、修煉意境,孟子更接近修道士、教徒教主、傳教人士,荀子更接近社會觀察家、社會學與法學專家。各有說法,各有體察,各有優劣,各有價值。應該坦率承認自己的弱點,也不避諱別人的長處,後世不要絕對化頂禮膜拜誰,保持清醒,保持敬畏,皆大歡喜。

TAG: Mr孟子Lin齊國C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