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一杯茶的故事

穀雨|一杯茶的故事

穀雨|一杯茶的故事

穀雨|一杯茶的故事

穀雨|一杯茶的故事

作者

雪桐

中國文化中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之說,民間對此的解釋是倉頡造字立了大功,上天要給他獎勵,但是他不要,只求老天爺能讓百姓五穀豐登,所以天雨穀粒,給人間下了一場穀子雨。這一天就叫做穀雨了。

這顯然是充滿了美好意象的神話傳說。真正的穀雨節氣,卻是一個將物候與時令還有農事緊密對應的節氣。

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了,穀雨來臨的時候,寒潮也基本結束了,大家總說“雨生百穀”,這個時候雨水增多,農作物開始瘋狂生長了。

穀雨的物候也是基於溫暖溼潤的。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這三候都是以雨水增多,天氣變暖為前提的。

浮萍不能經霜,所以,人們先是看到浮萍開始生長,這也意味著倒春寒不會再出現了。

然後又看到布穀鳥梳理羽毛,這也是因為天氣轉暖,鳥要換毛了。

而戴勝鳥出現在桑樹上,也是有寓意的。戴勝鳥是一種長得很像啄木鳥的鳥,古人認為,如果戴勝鳥沒有落在桑樹上,就說明政令教化會落空。

於我而言,穀雨時節是賞花季。清明時節揚花飄,穀雨正當賞花時。民諺有“穀雨過三天,園裡看牡丹”之說,此時賞牡丹、芍藥正好。“世界讀書日”也在穀雨前後,春光大好,開始閱讀,豈不美哉。萬事俱備,就只欠一杯清茶。

“明前茶、雨前茶”的說法,想必大家都是知曉的。明指清明,雨是穀雨。穀雨時節的春茶也叫“二春茶”,和清明茶一樣,同為佳品。無論你手中的是“旗槍”還是“雀舌”,好春天和好心情都是一杯茶最佳的夥伴。

《紅樓夢》中寫茶的橋段眾多,寫出一本書來也不為過。人們津津樂道於公子小姐們喝茶的品類,也驚歎於他們品茶的禮儀,所用器皿的名貴,還有各種鮮為人知的講究。有關紅樓之茶事,真是有趣至極。感謝朋友給的靈感,倒是想說一說這一杯茶的故事。此故事非彼故事,也想著從一杯茶中看清些人情世故。

茶,自古以來就是一種社交手段。文人高士“以茶會友”,達官顯貴“端茶送客”。茶,既是促進情感的工具,也是遊戲規則的棋子。《紅樓夢》中有那麼幾杯茶,其間大有深意。

穀雨|一杯茶的故事

第一杯茶是賈璉給鴛鴦的茶。

第七十二回,鴛鴦來看生病的鳳姐兒,正趕上鳳姐兒歇中覺,她便和平兒說起話來。聊了一陣子,賈璉回來了,鴛鴦起身要走,賈璉卻苦留鴛鴦姐姐再坐一坐。原文中寫:

便罵小丫頭:“怎麼不沏好茶來!快拿乾淨蓋碗,把昨兒進上的新茶沏一碗來。”

璉二爺為何如此呢?後文中說得極明白。賈府此時早已是入不敷出了,作為當家的賈璉熙鳳夫婦而言,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於是,夫妻倆便想出典當賈母金銀傢伙的主意來。

欲成此事,必要先和賈母身邊的鴛鴦商量才行。於是乎,有了賈璉招呼小丫頭給鴛鴦換好茶的這齣戲碼。

賈璉口稱“鴛鴦姐姐”,這是對祖母身邊大丫鬟的尊稱,不為過的,但確實也透著幾分巴結與討好。將新茶拿出來,又換乾淨碗盞,就將這種討好又升了一級。

鴛鴦是個百伶百俐之人,加之賈璉說了有事相求,鴛鴦雖未給答覆,但定是心中有數的。依結果來看,賈璉熙鳳是拿到了賈母這些所謂用不著的傢伙了的,也當了銀子出來。鴛鴦自是沒有喝這進上的新茶的,但是事情也是暗暗促成了的。

這一杯茶,是人情茶,不僅承上啟下,還能抬高身價。這一杯茶,化解了尷尬,解決了困境,是絕妙好茶。

穀雨|一杯茶的故事

第二杯茶仍和璉二爺有關。

古書中總有所謂“一杯茶的工夫”“一盞茶的時間”等說法,都是隻時間很短,那麼這短短的一杯茶的時間究竟能做點兒什麼呢?在第六十四回,“浪蕩子情遺九龍佩”的故事中,就讓我們見識了僅用一杯茶的時間就能上演一出好戲。

此時伺候的丫鬟因倒茶去,無人在跟前,賈璉不住的拿眼瞟著二姐……說道:“檳榔荷包也忘記了帶了來,妹妹有檳榔,賞我一口吃。”……賈璉接在手中,都倒了出來,揀了半塊吃剩下的撂在口中吃了,又將剩下的都揣了起來。……賈璉一面接了茶吃茶,一面暗將自己帶的一個漢玉九龍珮解了下來,拴在手絹上,趁丫鬟回頭時,仍撂了過去。二姐亦不去拿,只裝看不見,坐著吃茶。只聽後面一陣簾子響,卻是尤老孃三姐帶著兩個小丫鬟自後面走來。賈璉送目與二姐,令其拾取,這尤二姐亦只是不理。賈璉不知二姐何意,甚是著急,只得迎上來與尤老孃三姐相見。一面又回頭看二姐時,只見二姐笑著,沒事人似的,再又看一看絹子,已不知那裡去了,賈璉方放了心。

紅樓二尤的故事,倒是可以摘出來自成一本的。尤二姐和尤三姐的故事,其實也都脫離了紅樓主線的。但妙就妙在,即可以拿出來,放進大框架去又無比貼合。

而二姐、三姐的形象,又補充了大觀園中女兒們都沒有的身份角色,由此成為了紅樓女子群像中不可或缺又精彩的一部分。

“浪蕩子情遺九龍佩”的故事,就是賈璉和尤二姐勾搭調情的橋段。文中“伺候的丫鬟因倒茶去”,賈璉便開始了試探。先是討了二姐的半塊檳榔自己吃了,然後接過丫鬟的茶來,又扔過去自己的九龍佩,慌亂之際忙著和突然出現的尤老孃及尤三姐問好,一扭頭,九龍佩已經不見了,只有二姐沒事人似的笑著。

且不說這一段文字中,賈璉二姐兩個人打啞謎般的你一言我一語,單是丫鬟下去泡茶,復又端上來,賈璉還沒等喝到口中,這短短的一杯茶的工夫,這兩個人的情就這麼定下了。

我只能讚佩曹公,是個寫情慾的高手,分寸尺度的拿捏剛剛好。同樣的,由一杯茶帶出來的情慾描寫,還有智慧兒給秦鐘的茶,寶蟾給薛蟠的茶。一個羞說手裡有蜜不成,一個借遞茶杯捏手,情色慾望呼之欲出,不過借茶蓋臉兒罷了。

一杯茶的人情,暫解了一大家子的燃眉之急,一杯茶的時間,定下了兩個人暗通款曲之音,還有一杯茶,卻暗含著人性的悲憫和命運的救贖。

穀雨|一杯茶的故事

妙玉可說是《紅樓夢》中最會品茗之人了。她烹茶之水,品茶之盞,都是後人讀此書時,最大的賞玩之處。

劉姥姥被邀請遊賞大觀園時,也曾機緣巧合喝到了妙玉的茶。這茶本是妙玉敬獻給賈母的,賈母喝了一口,就遞給劉姥姥也嚐嚐。也是因為這個舉動,妙玉便不再要這個“成窯五彩泥金小蓋盅”了。後來,寶玉向妙玉討了這個蓋盅又送給了劉姥姥。

這段故事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從來也不是妙玉的孤僻怪誕,反而是賈奶奶和劉姥姥是同飲一杯茶的。這對兒身份階級差距如此懸殊的老太太,如此自然、親切的用了一個杯子,喝了同一杯茶。

在這一瞬間,人與人迴歸到了人本身,情與禮突破了法典桎梏。曹公對人性洞若觀火,其大悲憫之心寫來卻是這般輕輕一筆。

而最後,這隻小茶盅還是歸了劉姥姥所有。這是寶玉的善心,也是劉姥姥的因果。有學者推測,劉姥姥最後是賣了這隻小蓋盅換了銀子才救了巧姐的。如果真是如此,那命運的輪轉真是讓人一言難盡,而曾經的施恩也成為了後來的救贖。

穀雨|一杯茶的故事

同樣的,同飲一杯茶的還有寶釵和黛玉。總有把《紅樓夢》當宮鬥劇看的,說寶釵和黛玉是情敵,是宿敵,是一輩子不對付的兩個人。真真是看小了這本書,也看扁了這兩個美好的女子。

這兩個人在“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之後,好得如同一母所出。黛玉不僅直呼寶釵為姐姐,寶琴為妹妹,還認了薛姨媽做乾媽。薛家母女也對這個玲瓏可愛的黛玉呵護有加。

第六十二回,大家為慶祝寶玉生日,一起在園中擺宴玩樂。黛玉要吃茶,拿過來一杯,寶釵接著說,不渴,就想漱一漱(就是我們說的潤潤喉嚨),於是寶釵先是渴了一口,剩了半杯,遞給了黛玉。黛玉說大夫不讓多吃茶,這半杯就夠了,然後就喝了。

試想,兩個人要是關係不親,怎麼能如此自然地同飲一杯茶。這一杯茶的情感,又豈是斷章取義之人可胡亂猜忌的。

曹公筆法,善用小物。在他的筆下,汗巾、手帕、茯苓霜、玫瑰露等等,都是能夠引出好戲的小物件。而茶,在古代,既是日常必備飲品,又可成為特殊工具。中國的茶文化,是門大學問。

君子和而不同,都是喝茶,但是其中卻有著非常微妙的差異。紅樓中茶的故事,也值得讀書之人細細品味。

“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但願我們可以有和鄭板橋一樣的心境,穀雨天喝一泡好茶,讀一本好書。

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部分插圖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一杯賈璉二姐穀雨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