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忠,但為義?淺析《水滸傳》的江湖義氣

何謂忠義?儒家學者道“為人謀而不忠乎?”,是以關公刮骨療傷,是以水淹七軍,方稱得上忠義二字。

千年文化孕育必不為凡品,多少華夏男兒以“忠、義、仁、勇”當立世標準,奉江湖義氣為典範。

不為忠,但為義?淺析《水滸傳》的江湖義氣

談江湖義氣,引無數男兒心神嚮往,然世人皆嚮往,但無一人說出標準。後又有人指,既不得答案,可否有人為例?自

然有,必定要回看《水滸傳》一百零八好漢是也。

一、《水滸傳》中的義氣1、好漢們的羈絆

一百零八好漢如何相聚?這個問題十分有意思。一百零八好漢來自五湖四海,生活習性又或處世為人皆不一樣,可他們卻偏偏能夠聚集在一起,吸引著彼此的是什麼?

答案是忠義兩難,卻使英雄竟折腰。

好漢百種模樣,卻有相同的特性,那就是他們無一例外是人世間的一種奇葩,在他們的身上寄託著世間百姓的期待。這種思想凝結成一種意識,呈現交叉形式的影響,在橫向和縱向中產生兩種結果,最終蔓延至結局。

不為忠,但為義?淺析《水滸傳》的江湖義氣

所謂忠,古人早有定義,忠是上下兩方的連線點,體現的是一種對下者的要求。

何謂下者,並非是身份低下,而是數量眾多,在社會金字塔當中為最下層的人群。 由下而上,直至金字塔頂端,人數逐漸稀少,而權力卻逐漸攀爬。

儒家思想能夠成為大流,其中一點作用在於規範社會秩序,穩定社會精神

。一個忠字涵蓋了這樣的存在意義,社會的穩定性要求領頭人具有一定的權力,而下者必須對上層有服從性,這便是自下而上的攀附關係。

所謂“義”,儒家思想道出真相,是忠的衍生詞,具體詮釋忠的含義。

在縱向上是社會秩序的形體,也是普羅大眾生活的規則,但是在橫面上講,則是個人賦予自我的認知和天命。於社會而言,梁山好漢的存在更像是社會一面鏡子。

2、英雄聚眾,公然造反

他們的存在看起來是違反天常,大逆不道的存在,但這種標籤是朝廷附加給他們的。

不為忠,但為義?淺析《水滸傳》的江湖義氣

在《水滸傳》當中,朝廷、人民與水滸好漢成為整本書的三大重要因素。

人民應忠於朝廷,水滸英雄本也是人民當中的一部分,但他們“公然造反”,惹得朝廷不順。人民在他們身上賦予重望,稱呼他們是英雄。

為何會有這樣矛盾的存在?答案是因為秩序之下的矛盾已經無處掩藏。

如何讓這群英雄聚眾?有人稱義氣,其實背後是群眾對上層的不滿凝聚在一起

。在整本小說的時代背景之下,貪官汙吏,欺男霸女之事處處可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他們希望這樣的情況有所改變,而眼中的救星正是這群英雄好漢。

好比花和尚魯智深,他與鎮關西之間的矛盾只是一個萍水相逢的姑娘-金翠蓮。聽聞這“鎮關西”乃是一個屠夫,卻給自己起了個大號不說,還強搶民女卻隨手拋棄。這樣的事讓魯智深大為憤怒,直接去找此人尋仇。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熱情相助是貧民百姓不敢有的做法,卻使英雄好漢們奉為圭臬。

這就是水滸好漢與平民區分開的重點,他們是時代的救星,是真正為人民思考的存在。不是搜刮民脂民膏,一心壓榨百姓的官吏。

不為忠,但為義?淺析《水滸傳》的江湖義氣

在忠義的指引下,梁山好漢延伸出了許多行事標準:

劫富濟貧,頂天立地,一人做事一人當等,

儘管在這些英雄的身上依然有人性複雜的存在,但是卻承擔了整個時代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是他們的義氣,同樣也是江湖的義氣。

二、從“忠”到“義”1、不為忠,但為義

在水滸好漢的身上,我們能夠明顯地感覺到水滸好漢早早拋棄了對“忠”的認知,忠孝兩難全,但這句話在水滸好漢的身上並不適用。

他們早早對“忠”失去了信心。以林沖為例,林沖原是八十萬禁軍的教頭,可是因為妻子被太尉兒子高俅看上,接二連三受到牽連,最終忍無可忍犯下大罪,帶著妻兒上梁山。

他們早已經對朝廷失去信心,官場上太過汙穢,官大一級壓死人,壓死的還有平民百姓。此時的梁山已經不再是身為官場之人的林沖所認為的逆反之地,而是天下之大,唯一可藏身的聖地。

集結於此的人當中並非都是同林沖、宋江一樣,在經歷了變故之後,才對朝廷失去信心,更多的人當中,是早早不再信任朝廷,放棄對“忠”的執著。

在道德的關注點上,從“忠”側重到“義”。

不為忠,但為義?淺析《水滸傳》的江湖義氣

在宋江提出歸順朝廷之前,這裡確實是“世外桃源”,為“義氣”所建造的一番新秩序。不過這一切都停止在“歸順朝廷”,宋江口頭說著要替天行道,可終究還是迴歸了秩序,而這直接導致一百零八好漢不再。

2、可為義,但不可為忠

宋江的本意其實並不存在壞心,但可惜的是,他貪得太多,一心想要忠孝兩全

。當朝廷提出歸順的時候,宋江原本已經死去的官夢又死灰復燃。倘若不是走投無路,誰又會希望自己成為反面的存在,與朝廷作對。

當他幻想到自己以後的人生是官途坦順,甚至可以為自己剩餘的一百零七名兄弟姐妹安置一個不錯的崗位時,宋江再沒有選擇猶豫。

這個領頭人的心思影響了梁山好漢未來的渠道,也成為新秩序破碎的根本原因。

可是即便如此,也沒有人因為宋江的這一決定反目成仇。有的人選擇同意,還帶有的人選擇離開,唯獨沒說換掉宋江這個領頭人,這是因為宋江的身上有他們最重視的義氣,甚至這股義氣致使他們選擇包容宋江的決定。

不為忠,但為義?淺析《水滸傳》的江湖義氣

如何評價宋江?河北出名善人,外號及時雨。只要有落難的兄弟,無一例外都會想到宋江,即便毫不相識,但是宋江也會一一接納。

不管是金財相助,還是安家住宅,宋江從不推諉,大義恩情引得無數人心生嚮往。

在一眾英雄當中,宋江是特別的存在,他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可正是因為他“及時雨”的特點充滿英雄們所崇尚的敬意,以至於能夠贏得無數人的尊敬。這就是他們能夠選擇宋江成為領頭人的原因,可以說在新秩序下的宋江早早就成為權力的頂峰。

在一眾好漢當中的,我們能夠為他們的情義而落淚,萍水相逢卻從不推脫

。對他們而言,最好的人生從來都不是享盡榮華富貴,而是人與人之間至真至誠的感情才是最為值得重視的存在。

他們建立了一個新的秩序,拋棄了舊社會的一切舊俗。那些曾經帶給他們痛苦的階級壓迫被強制消亡,大家以兄弟相稱,以情義為驅動力。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是一群生活在俗世的浪漫者,但這種“浪漫”不是永久的,人性是不可消滅的特性,所以這份“浪漫”必然會消亡。

不為忠,但為義?淺析《水滸傳》的江湖義氣

隨著宋江棋差一招,葬送梁山大業以後,樹倒猢猻散,梁山好漢不再是正義的曙光,人民的別樣希望就此落空。

三、梁山落幕的真相:根源於舊社會,又如何拋棄舊影

這一切並非是沒有經濟基礎,又或者缺少長層建築。

梁山好漢們信仰的“義”是“忠”的衍生,自始至終不會擺脫“忠” 的影子,宋江不過是這項規則的執行者,作為導火索引爆了炸彈,讓梁山這面鏡子破碎。

當聚義堂變身成為忠義堂,這塊新牌匾就暗示了梁山的興旺,他們不再是一面鏡子,照不出社會的醜陋,也無法按照自己的本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在宋江死後,梁山變成了漁人到此一遊的桃花源,只可存在於過去,不可再相見。

不為忠,但為義?淺析《水滸傳》的江湖義氣

也許梁山好漢們在山上的這段日子是最美好的,大家把酒言歡,喜笑顏開。沒有身份壓制,更沒有人以品行框架任何人。

眾兄弟齊心協力,怒時便罵,氣不過便打,可不打不相識,最終又迴歸於好脾氣。

這是不是當時百姓們渴望的生活呢?是有可能的,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對於那個吃不飽飯的時代而言,是一件暢快肆意的事情。為官者不為百姓謀福,反而不斷搜刮民脂,現實和梁山的景象呈現對比,誰又會不說一句,梁山的生活就是理想世界的化身呢?

可破敗的結局到底寫清了事實,無論武功高手還是達官顯貴,試圖創造一個新世界也無法逃過舊世界的框架。

四、總結

現實會是一雙毫不留情的大手,破滅掉所有的希望。 在這樣的結局當中,人們看到了時代的悲哀,更看到了美好人生的渴望。

不為忠,但為義?淺析《水滸傳》的江湖義氣

江湖義氣隨著梁山好漢的逝去並沒有消失,這就好像劫後餘生一般的存在,反而激起更多人對義氣的渴望。梁山好漢成為榜樣,他們的義氣令人可歌可敬。他們真的隨著時光成為了神話嗎?不然,應是無處不在,只待世人後承衣缽。

五、參考資料

《武松演義》

《水滸傳》

TAG: 梁山好漢宋江他們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