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一“太陽節”,別忘記“做3事”,寓意吉祥順利年年高

明天是農曆二月初一,是“

中和節

”,也是“

太陽節

”,始於唐代也興盛於唐代。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曾指出:“

貞元之時,朝廷政治方面,則以藩鎮暫能維持均勢,德宗方以文治粉飾其苟安之局。民間社會方面,則久經亂離,略得一喘息之會,故亦趨於嬉娛遊樂。

”正是基於這樣的社會風氣和背景下,當年的唐德宗便徵求宰相李泌的意見想給二月選定一天作為一個節日,於是李泌提議將二月一日作為中和節,這在《南梵新聞》中有記載道:“

李泌謂以二月一日作為中和節,人家以青囊盛百穀果實,更相饋遺,務極新巧,宮中亦然,謂之獻生子

。”

到了漢代,大儒董仲舒認為“

德莫大於和,而道莫正於中……

”中和作為一種天地、四時、萬物各守其正而又彼此和諧共處的理想狀態,是天下之德、之道,中和節承載了上自君王下迄百姓“致中和”的共同願望。將節日命名為“中和”,則顯示了我國傳統社會的中和理想。

二月初一“太陽節”,別忘記“做3事”,寓意吉祥順利年年高

那麼在“二月初一中和節”這一天,會有哪些既定的風俗呢?人們都會具體做哪些事呢?

一、祭太陽神

當年李泌提議中和節的理由是為了祭勾芒神,也就是“

祭太陽神

”。傳說農曆二月一日是太陽的生日,在這一天,百姓們都要在家中設定香案供桌、擺上太陽星君和神馬,請“太陽糕”作為供品,按照男不拜月女不祭日的說法,將由男性家長率男性家眷面向東方膜拜祭祀太陽,有的還要持齋誦《太陽經》,既

感恩報答太陽給人間和大地帶來的恩澤,也祈禱今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二月初一“太陽節”,別忘記“做3事”,寓意吉祥順利年年高

二、吃太陽糕

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每到一個既定的節日,便有其代表的食品。中和節的代表性食品是太陽糕。

太陽糕的描述最早是在《中華全國風俗志》中有記載:“

京師於是日(二月朔)以江米為糕,上印金烏圓光,用以祀日,繞街遍巷,叫而賣之,曰太陽雞糕

。”本來這個糕點叫“

太陽雞糕

”,但是自打這糕點進了宮,慈禧太后嘗完覺得很不錯,認為雞打鳴、太陽昇,非常吉祥,於是將糕名改成了“

太陽糕

”。

二月初一“太陽節”,別忘記“做3事”,寓意吉祥順利年年高

太陽糕的形狀來自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

后羿射日

”,“傳說在堯時,天上有十個太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乾了大地、曬乾了禾苗;於是,堯命后羿射十日,后羿射落了其中的九個,九個太陽中的三足烏鴉都被射死,只留下一個太陽。”所以,太陽糕上的小雞實際上就代表了太陽中的三足烏鴉(或稱“

三足金烏

”,是神話傳說中以烏鴉為原型的神鳥。古代中國人為何會把太陽和烏鴉聯絡起來?其中有個說法是:古人見到太陽黑子,無法找到合理的解釋,便將其想象成揹負著太陽的烏鴉。)到了民國時期,太陽糕變為二寸大小的長方塊,內包豆沙餡,小雞保留不變。

二月初一“太陽節”,別忘記“做3事”,寓意吉祥順利年年高

人們在二月初一這天請太陽糕作為供品、吃太陽糕,

既是慶祝太陽的節日,也是為了祈求吉祥和吉利

三、獻生子

自唐宋以來,人們在中和節時用青色的袋子裝上各種各樣的糧食及瓜果種子,相互贈送,即為“獻生子”。

祈禱今年家家都五穀豐登,人們不用餓肚子

。明代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中記載道:“

二月朔日, 唐宋時謂之中和節,今雖不舉,而民間猶以青囊盛五穀瓜果之種相遺,謂之獻生子

。”

二月初一“太陽節”,別忘記“做3事”,寓意吉祥順利年年高

四、說說其他

由於中和節之後便是“二月二”,因此許多人便將“二月初一中和節”與“二月初二龍抬頭”等兩天的節日內容和活動混為一談了。也有一些地區會在春分節氣的時候,聯合起來搞一些諸如“立雞蛋、吃太陽糕、舞龍等民俗活動。

在明清時期,每到二月初二,皇帝都要率百官到先農壇祭祀先農神,扶著犁、並親自耕田,舉行隆重的“

御耕

”儀式。有首童謠中唱到:“

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

。”這也說明了人們對於農耕的重視以及對豐收的期望。

二月初一“太陽節”,別忘記“做3事”,寓意吉祥順利年年高

北京老字號稻香村,每到春分時節,便售賣“

太陽糕

”,圓圓的太陽糕和月餅有些相似,黃色的外皮包裹著餡料。太陽糕諧音“太陽高”,在氣候日趨暖和的時候,人們祭拜祈禱太陽每天高照人間大地,養育萬物。春分,也正是麥苗拔節的時候,北京稻香村的太陽糕還會精選大麥嫩苗製成清新微甜的餡料,包裹在淡黃色的餅皮之中,咬一口滿滿是春天的味道。

二月初一“太陽節”,別忘記“做3事”,寓意吉祥順利年年高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太陽崇拜的傳統,但時間點並不是完全一樣的,除了二月初一,還有三月十九、農曆六月十九等日為太陽生日的說法。

在因“

日出初、光先照

”獨特的地理位置而得名的山東省日照市,便在每逢農曆六月十九,在民間有著“給太陽過生日”的習俗。其中,以

天台山太陽節

歷史最為悠久,在2020年中國(日照)太陽文化節上,透過演藝節目《太陽之源·天台勝境》的精彩表演,以及文明聖火、觀天測日與節氣金鼓、四季花引、羲和浴日等環節,人們用歌曲、舞蹈演藝與旁白結合的藝術形式重現璀璨太陽文化習俗,共同為太陽祈福祝壽,感恩太陽無私奉獻,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二月初一“太陽節”,別忘記“做3事”,寓意吉祥順利年年高

作為供奉太陽星君的廟宇,太陽宮是不少地區常見的建築,在北京的北三環附近、地鐵10號線就有一站名為“

太陽宮

”,以前也曾經有過一座廟宇、以及泥塑佛像、鐵鐘、白石獅子等物,現在都已被拆除、蕩然無存。

進入農曆二月,正是萬物復甦、春光明媚之時,人們也要投入緊張的春耕農忙中了。在古代,莊稼一年的收成都是要“靠天”,所以,在這時祭祀太陽、吃太陽糕、獻生子等等習俗和活動也是希望新一年的農忙能有一個好的開始,希望年底的收成滿倉,全家人都過上美好的生活。這些風俗活動有些已經消逝、有些已經被忘記,希望更多的年俗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即使沒有人再去傳承和發揚,但也能讓後世之人永遠記住。

每天的柴米油鹽讓我們對瑣碎繁雜的廚事早就沒有了“若如初見”的感覺,但可是而but,“不計得失、渾然忘我、樂在其中”依然是我們每天的不懈追求。愛生活、愛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龜編輯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喜歡我就~關注!~點贊!~支援我吧~-~

TAG: 太陽二月中和節生子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