簫鼓追隨春社近,又到一年春社時,你知道什麼是社嗎?

你知道什麼是社嗎?社是祭祀的場所,同時也是公眾聚會的地方,史書上又有“土社”、“番社”的說法。

古人以為土地滋育萬物,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人們漸漸意識到土地的重要性,開始崇拜土地,因此將土地人格化,於是就誕生了“社神”,而當時的統治者和人民開始祭祀社神(稱為祭社、社祭、社祀,所以普遍立社祭祀。春社是最為古老的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在商、西周時期,是男女幽會的狂歡節日,而後來則主要用於祭祀土地神。

春社一般與“秋社”合稱為“社日”,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賜福、五穀豐登。秋社報神,在豐收之後,報告社神豐收喜訊,答謝社神。歷來有“春祈秋報”的說法。現今各地遍存的土地廟即是社日祭社時的遺存。

簫鼓追隨春社近,又到一年春社時,你知道什麼是社嗎?

我們從中國文學作品中也有提及:

1、《詩經》中也有西周時用糧食、犧牲祭社祈求甘雨和豐收的篇章。春秋時代遇到日食、水災亦祭祀於社,戰爭中俘獲敵國君主也曾用作祭社的犧牲;發生重大事變還要結盟於社,社更成為公眾活動的中心,盛大的社祀往往會吸引鄰國君主專程前往參觀。

2、宋代陸游的《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這句顯然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

3、唐 王駕《社日村居》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對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4、魯迅小說《社戲》也有提及

“至於我在那裡所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趙莊是離平橋村五里的較大的村莊;平橋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戲,每年總付給趙莊多少錢,算作合做的。當時我並不想到他們為什麼年年要演戲。現在想,那或者是春賽,是社戲了。”這個社戲也就是做社祭祀活動所演的戲。

春社的時間一般為立春之後的第五個戊日,約在春分前後,但在中國民間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之說。自宋代起,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社日。然此後又有官社、民社之分。民社下為二月二日,俗稱“土地公公生日”;官社日期不變,其祭祀為國家祀典,在社稷壇舉行。關於春社的興衰過程,有學者將其歸結為“起源三代,初興於秦漢,傳承於魏晉南北朝,興盛於唐宋,衰微於元明及清”。文/巫煥祥

簫鼓追隨春社近,又到一年春社時,你知道什麼是社嗎?

簫鼓追隨春社近,又到一年春社時,你知道什麼是社嗎?

圖片來源網路

TAG: 社神春社祭祀趙莊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