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城市新美感

展現城市新美感

楊牧石作品《焊連-遺蹟》以一組灰色幾何裝置與環境形成對比,激發觀者對城市發展的思考與想象。

展現城市新美感

崔譯作品《日光·依江傍海》用城市改造所遺留的回收鋼筋,呈現佛山龍舟和剪紙造型。

展現城市新美感

楊光作品《綠蔭下》利用樹和本地民居建築的造型元素,構築棲息空間。

展現城市新美感

李琳琳作品《重回世界》透過奇幻的動植物組合,營造溫暖浪漫的氛圍。

展現城市新美感

付軍勝作品《飛船》展示南海與水結緣,讓插上翅膀的“船”逐夢飛翔。

1月16日,在南海區千燈湖活水公園裡,第二屆南海公共藝術展驚豔開幕,22件體現“共生”精神的公共藝術作品展列其中,為市民獻上藝術盛宴。該展期持續至4月16日。

公共藝術不僅是表現生活的一種方式,更是改變生活的一種途徑。發揮藝術的公共性,有助於推動藝術與自然、城市、鄉村、社群、公眾之間互動融合。

2020年初,以“拓展的劇場”為題,南海首屆公共藝術展成功舉辦,透過跨媒介、跨形態的綜合性藝術呈現,拓展了藝術邊界,將藝術融入城市生活和社會,獲得了很好的反響。這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位於城市核心地帶的公共藝術展,展覽規模大、格調高,營造出平易近人的氣氛。

近年來,隨著環境和景觀美學的勃興,城市藝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而南海區也以第二屆南海公共藝術展為開端,透過打造“人文南海”品牌,提升城市人文品質,為營造宜商宜居、宜業宜遊的南海貢獻文化力量,也為現代化活力新南海積蓄能量。

●肖莎莎 趙進

主辦方供圖

一座工業城市的美學盛宴

第二屆南海公共藝術展開幕當天,千燈湖活水公園,安迪·萊提寧、崔譯、段俊豪等25名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優秀中青年藝術家行走其中。他們以南海千燈湖公園為背景與載體,創作了22件具有當代語境、南海元素和精神核心的大型公共藝術作品,吸引市民打卡駐足。

一片湖面上,一隻巨大的金黃平衡鳥“停”在水面露出的金字塔尖之上,隨風擺動。這是藝術家童昆鳥的作品《飛不走的鳥》。“它本是候鳥,但由於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變成了留鳥。正如千燈湖公園對於生活在城市的人們來說,也是難得一遇的感受自然的好去處,人們在此安居樂業。”童昆鳥介紹。

哲學家海德格爾說過,人應該詩意地棲居。公共藝術作品就是城市美學品質塑造的實踐哲學。“近些年來,中國許多城市或者鄉野湧現了越來越多的公共藝術專案,一方面與藝術組織者希望打破中心城市的僵化模式,尋找新的藝術發生方式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區域的文化藝術生態的拓展有關。南海公共藝術展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語境下誕生。”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院長、本屆展會策展人胡斌表示,本次展覽作品不管是靜態還是動態,都希望與在地景觀和社群環境共生共長,從而形成流動又趨向多元的新生態。

胡斌介紹,本屆南海公共藝術展力圖在第一屆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新型公共藝術的“共生”概念。“伴隨著經濟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各地催生出數量眾多的作為城市景觀和娛樂消費的標示性公共藝術作品,它們對於社會日常生活是一種強制性的固化介入,而並不能真正與廣大公眾的切實訴求以及生活方式融合共生。”他認為,展覽所在地千燈湖活水公園作為一個新型城市景觀,已經在人與自然及人文環境的關係上建立了某種融洽的互動方式,成為南海、桂城市民休閒不可或缺的場所,而不是奇觀化的吸引眼球的拼裝組合之所。

的確如此。1999年7月,千燈湖首期建設正式動工。經過4期工程的不斷完善,如今千燈湖已成為佛山迎接八方賓客的“城市客廳”,向人們展示生態、產業、城市共融的美好面貌。在千燈湖辦展也讓外界看到了南海這樣一座工業城市的美學轉型。

“隨便一拍就是唯美藝術照!”“這些作品真是讓人腦洞大開。”行走在公園,細心的市民會發現,這22件作品展現出四大特點:強調材料和形態的生態化,強調龍舟、剪紙等南海當地的民風民俗,強調跟南海新興產業的融合以及提高公眾的參與度。比如,藝術家崔譯將佛山傳統文化中龍舟和剪紙的視覺造型與城市改造所遺留的回收鋼筋結合,其作品《日光·依江傍海》呈現工業和自然的轉換關係;藝術家蟻潮的作品《海·納》,運用水的化學式H2O形式設計作品造型,傳達對“水”的敬畏與崇拜,並以鋁材與陶藝為載體,體現了作品的在地性。

“文藝是時代的號角,也是建設現代化活力新南海重要的基因和精神力量。”南海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梁惠顏表示,希望透過優秀的公共藝術作品,將其與南海的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群眾幸福生活緊密聯絡,讓群眾參與到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務當中,也希望透過公共藝術的創新性發展帶動整個城市的活力,從而提升南海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活力新南海的文藝範兒

人生活在城市,人和城市融合在一起,公共藝術讓人與城市充滿情趣和活力。

南海區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南海要全面打造品質彰顯、幸福宜居的現代化活力新南海,要提升文化服務品質,引導建設一批“小、精、美、特”的新型文化空間,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讓城市更有底蘊、更加靈動。

為此,本次展覽所在地桂城也發出了“在城市遊山玩水,在公園工作生活”的口號。近年來,桂城按照“兩核一軸一帶一片區”的空間建設格局,全力構建“四湖三山、一環兩帶、點網密佈”的公園體系,著力推動“金融+科創+文創”產業發展。截至2021年,桂城已建成大小公園180個、慢行系統60多公里、綠道120多公里。不久前,桂城街道還獲評“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公園城市典範”。

從建設環千燈湖、映月湖、怡海湖、文翰湖四大“湖畔文化聚集區”,到舉辦千燈湖音樂節、夜間城市定向、國際戶外影像嘉年華、公共藝術展、露營文化節等體現公園生活文化的品牌活動,到發展玉器、電競、汽車、影視文化、美食文化創意產業的品牌專案,再到健全涵蓋各類文化場館、流動展覽空間、藝術劇場、展演等的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體系。桂城就是南海以文化賦能產業、文化增色城建、文化涵養精神、文化串聯城旅的最好樣本。

“文化是精髓和靈魂。”桂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餘輝表示,第二屆南海公共藝術展選在桂城舉行,這是對藝術作品融入公共空間、融入市民生活的有益探索,希望透過城市內涵提升和城市空間重塑,實現“公園+”的無限可能,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最優質的配套,不斷增添城市活力,進一步提升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

城市的涵養與氣質對每一個生活其間的人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除了桂城,南海的文藝氣質也在各個鎮街體現著:九江的煙橋古村裡,古祠老榕,潺潺流水;西樵山上文創書院再次起航,石器故事源遠流長;裡水的賢魯島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這裡開起了民宿……

南海的文藝氣質日益濃厚,南海居民也享受到更豐富的文化資源。近年來,南海區文化中心、體育中心、藝術中心、有為館、建川博物館綜合體等高水平體育藝術場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社群體育公園、智慧圖書館遍佈鎮街村居。

在此基礎上,南海兩會還提出,要高水平規劃建設“七湖兩灣一站一園”重點區域,加快完善功能配套,帶動南海全區城市品質整體提升。“七湖”各具特色,分別為桂城的千燈湖、映月湖、文翰湖,西樵的聽音湖,丹灶的仙湖,獅山的博愛湖,裡水的裡湖,它們也是南海最具文藝氣質的地方。

公共藝術展開幕當天,現代化活力新南海攝影大賽也同步啟動,鼓勵市民用鏡頭捕捉南海溫情、和諧、活力、幸福的城市質感,詮釋現代化活力新南海的新形象、新氣質。

城市品質提升的“儲能器”

追求美,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需求。公共藝術的一個任務,是發掘潛藏於觀者心中的審美意識與精神渴望,讓藝術迴歸原本的美好狀態。南海舉辦公共藝術展正是為了讓藝術融入城市生活,延續城市文脈,提升城市美學品質。

2021年,南海大地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攻堅戰,大瀝河西沿江片區、西樵聯新工業區、九江臨港國際產業社群、佛山西站核心片區、桂城平洲工業園等關鍵節點徵地拆遷取得重要突破。

先破後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之後,南海將呈現一個怎樣的城市形態?

答案逐漸顯現。1月14日,大瀝鎮舉行橋下空間集中整治暨美化工程啟動儀式,決定對28個高架橋下空間點進行統一整治和管理,真正將橋下空間建設成為惠民工程。其中,廣佛江珠高速大瀝段橫江橋下將建成面積約32200㎡的網球主題公園,設定網球場、共享籃球場、樂活跑道等運動場所。

值得一提的是,橫江橋下網球主題公園是大瀝第一次創新引進社會力量建設公共體育設施,也可能是全省第一個在橋下以網球為主題的公園。而大瀝決心對“江河兩岸、沿路兩邊、高架橋下”進行景觀提升,也源於群眾對城市環境提升、城市美學發展的迫切需求。

公共藝術、文體專案是城市發展走向美學時代的重要載體,它可以營造城市文化氛圍、彰顯城市文化品格、提升城市美譽度、滿足人民群眾藝術審美和創新需求,也激發人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城市和社群。

當前,南海區作為佛山市產業發展的領頭羊,積極搶抓廣東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南海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驗區的發展機遇,致力於打造創新發展引領區、城鄉融合示範區、廣佛同城先行區、人文生態宜居區。類似大瀝這樣的改變還在南海不斷髮生著。

“文化藝術、文體專案已成為民眾的剛需,成為南海吸引並留住人才的標配。”梁惠顏認為,新時代要求城市發展不僅要滿足群眾的物質生活,更要滿足市民的文化追求與精神寄託,公共藝術、文體事業與城市發展、空間生產、藝術創造、社會資產、持續發展等命題相關,是融合藝術創造、科技製造、人文關懷為一體的新形態。

TAG: 南海城市公共藝術藝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