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漓暢快畫不停,劉珏繪《醉墨山水》

藝術創作中,感性和理性哪個重要?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感性偏重於自我的心理活動,理性偏重於目的性。換一個角度看,藝術創作的目的是為了完成作品,作品要面向大眾,故此理性更重要一些。

古代書畫家喜歡喝酒後創作,比如唐代的草聖張旭,他喝著烈酒,寫出飛揚灑脫的草書。據說張旭最好的作品,都是酒後創作。酒醒之後,他反而寫不出來了。看了張旭的故事,似乎在說明藝術創作更需要感性。天下第一行書,同樣是王羲之酒後的作品。看來,這個問題無解。

淋漓暢快畫不停,劉珏繪《醉墨山水》

劉珏 醉墨山水

大師級的藝術家,他們隨手一揮就是錦繡光芒。討論他們的創作動機與創作方法缺乏普遍性,那就選取一位普通畫家的作品,重新看待感性和理性的問題。這是明代畫家劉珏的《醉墨山水》,顧名思義就是他酒後畫的山水。

坦率講,這麼嚴謹的畫作,不像是酒後畫的。一般來講,全景立軸山水哪怕是逸筆草草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畫山水無外乎兩種方法,一種是從整體入手,補足各種細節。另一種是從區域性入手,胸中自有丘壑,想到哪裡畫到哪裡。很明顯,《醉墨山水》不屬於後者。猜測一下,劉珏更像是以醉意為主題,畫了這幅作品。

淋漓暢快畫不停,劉珏繪《醉墨山水》

劉珏 醉墨山水 區域性

明明沒醉,卻偏偏說醉了。只能理解為,劉珏想要打破程式化的束縛,進入自由表達的階段。古代畫家以傳統為師,都會經歷臨摹的階段。臨摹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創作能力,結果往往是限制了畫家的自由發揮。畫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苦惱無法突破。劉珏希望借用醉意,捕捉到隨意為之的率性。

劉珏的想法很好,卻沒有完全做到。《醉墨山水》在構圖上有一個問題,畫中的空間感不足,看上去有侷促的感覺。好像山水都堆在了一起,沒有表現出曠遠深邃的美感。幸好劉珏透過筆墨的變化,彌補了構圖的缺憾。

淋漓暢快畫不停,劉珏繪《醉墨山水》

劉珏 醉墨山水 區域性

《醉墨山水》整體呈現出一種“筆枯墨少”的味道。很多畫家描繪山水喜歡突出蒼潤,多用水墨渲染。這樣畫沒有問題,但缺少新鮮感。劉珏是文人畫家,他喜歡錶達精神層面的內容。相對渲染而言,可以把他的創作方法稱為“渴染”,賦予山水逼真立體的感覺。

清初畫家八大山人把渴染的方法運用到極致,由潤到枯,再由枯到潤。看似斑駁的畫痕,實則表現出燥中有潤的效果。劉珏在創作中有了一些突破,如果他能掌握更多的寫生技巧,《醉墨山水》會更加完美。

淋漓暢快畫不停,劉珏繪《醉墨山水》

劉珏 醉墨山水 區域性

僅就劉珏而言,理性貫穿於他的創作始終。劉珏希望多表現一些感性,於是想到了喝酒買醉。劉珏的嘗試,更像是在較勁,他覺得打敗了自己,就距離藝術的真諦更近一些。

TAG: 劉珏山水醉墨畫家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