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枚金代大珍,曾被誤認為是假錢……

這兩枚金代大珍,曾被誤認為是假錢……

金國是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原來臣屬於遼,常受到契丹的欺凌。後完顏阿骨打於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起兵反遼,建國號為金,都上京(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白城)。

金代的錢幣吸納了宋錢的優點,錢文書法多為名家所寫,鑄工精美。除常見的正隆大定錢外,天輔、天眷、皇統、承安、泰和、崇慶、至寧、貞祐年間均有鑄錢,多為古泉名珍。由於稀少的原因,金代多數珍泉發現較晚,從清末開始,陸續有至寧元寶、崇慶元寶兩錢出現,當時屬於新見品,多數泉家認為偽,直到這兩枚錢到著名錢幣收藏家方藥雨手裡,才為其正名。

最早出現的是“至寧元寶“,為王祖源在同治六年正月在北京琉璃廠購得,王祖源是我國近代著名的鑑藏家,他的兒子王懿榮也是中國著名的金石文學家,王懿榮,因為第一個發現甲骨文,並將其斷代為“殷商文字”,而被世界學術界公認為“甲骨文之父”。王祖源和王懿榮都是錢幣收藏愛好者,王懿榮又以精研古幣見稱,與錢幣名家鮑康(子年)、李佐賢(竹朋)、楊繼震(幼雲)、潘祖蔭(伯寅)、胡義贊(石查)、吳大微(清卿)羅振玉(叔蘊)諸人多有過從。王祖源得到“至寧元寶”時,當時泉界不相信天壤中有此奇珍,著名錢幣收藏家李佐賢認為是崇寧錢改刻,鮑康也說象崇寧錢。兩人力主為贗品,鮑、李二人的著作都不曾將其著錄,以至此錢被埋沒了半個多世紀。王祖源在光緒十二年去世後,所藏錢幣歸於其子王懿榮,王懿榮在庚子之變中殉國後,所藏錢幣為劉鸚所得,之後消失了很長時間。

這兩枚金代大珍,曾被誤認為是假錢……

至寧元寶折三 方藥雨舊藏 現藏國家博物館

到民國五年(1916年),泉界又出現了一枚金代大錢,篆書“崇慶元寶”,“崇慶元寶”前譜不載,大如折五,形制與文字近似泰和重寶。四字作玉筋篆,旋讀,光背無文。錢體銅色青白,製作精整,文字秀美,仿崇寧錢制,此錢是一個叫王樸全錢商在民國五年得自遼東,後來抵押在錢幣收藏家方地山處。 近代京滬諸多泉家仔細推敲,覺得仍不免匠氣,皆審為贗品。

這兩枚金代大珍,曾被誤認為是假錢……

崇慶元寶折五篆書 方藥雨舊藏 現藏國家博物館

民國十年(1921年)春天,鄭家相在方地山處看到“崇慶元寶”, 肉間綠鏽細如翠點,精美絕倫,嘆為瑰寶。鄭家相對方地山說,人都說是假錢,我願以300金買一可疑之品。方地山大笑說,今天才得到了知音,說鄭家相是這枚錢的“伯樂”。方地山願意出讓。可惜質押期未滿,鄭家相未能如願。以後,鄭家相應上海某公司之聘去任職,已忘掉此事。

也在同一年,消失了二十多年的“至寧元寶”出現在山東,又輾轉到了天津,遇到它的“伯樂” 張炯伯,當見到那枚被李佐賢、鮑康二人審定為贗品的“至寧元寶”,認為雖無綠鏽,色澤甚舊,製作平整,文字精好,無可疑之點,遂以重金購得。送給當時的另一錢幣收藏家方藥雨看,並說,這樣絕無僅有之錢,而《古泉匯》不錄,李、鮑兩人,何其淺陋。方藥雨說,很對,並以千金買下來。此錢遂歸方藥雨。南方的張叔馴在上海聽到以後,曾打過電報求索,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方藥雨得到這枚“至寧元寶”後,馬上想到方地山的那枚“崇慶元寶”來,兩枚錢幣一“真書”,一“篆書”,書體不同,但是其銅質、風格氣質完全相同,由此可以斷定折五篆書“崇慶元寶”必為金衛紹王“崇慶”年間所鑄。於是馬上去找方地山。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得到了這枚“崇慶元寶”,兩枚當時稱為贗品,其實是絕世孤品的金代大錢,均歸方藥雨所有。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TAG: 元寶崇慶至寧錢幣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