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沒價值的3類家長,孩子根本看不起,他考第一名也跟你毫無關係

【一】只知道給錢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只知道兩個字“給錢”。殊不知,現在就連騙子也知道騙人的時候要在前面多加幾個字“我,秦始皇,打錢”。他們認為自己愛孩子最大的表現方式就是滿足孩子所需要的一切。孩子想買新玩具?沒問題!孩子想要去遊樂園玩?沒問題!孩子想要買最新的手機?沒問題!只要自己能夠拿得出錢的地方,他們從來不會吝惜一分錢,但是這樣的結果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就有問題!孩子根本沒有形成對金錢的正確觀念,他們認為世界上一切所得所需要得來的東西都是“得來全不費工夫”。長此以往容易造成孩子們形成一種依賴心理,認為只要有爸爸媽媽在,自己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

但是,父母也終有離離開孩子的一天。世界上除了少數的家庭能夠有能力去撫養孩子一輩子不去工作以外(父母應該都不想孩子成為這樣的人吧),許多的家庭其實是根本沒有這個條件去給孩子提供所滿足他一切的物質、去養他一輩子的。而且即使家庭很富裕,能夠滿足孩子的一切需要,經常不管底線的滿足他一切的物質需求,其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讓孩子失去自我生存能力。

曾經有一個故事大家都聽說過,雄鷹在小鷹長到一定的階段以後,會讓他們自己飛出去找東西吃,不會再給他們捕食。是的,其實千百年來動物世界的規則就是如此簡單,要讓孩子有自立的能力就必須要讓他們自己去飛!如果孩子總是生活在家長的翅膀之下,他們是永遠都飛不遠的!所以,親愛的父母們想要讓孩子能夠有自強自立的能力,首先一點就是不能讓他對你太過依賴。在對於金錢和物質這方面尤其要注意,不能夠無限度地滿足他所有的要求。家長可以在孩子需要買東西的時候與他們訂立一個“金錢使用的規則”以及“獲取的規則”。這一點其實我們可以向西方的家庭學習——很多的家庭孩子在做事的時候,會給他們一點獎勵,比如說孩子幫助做家務會給他們相應的獎勵。這一點可以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養成一個觀念——我的勞動是有價值的,我能夠透過勞動獲取自己需要的物品,金錢和財富。

當然,也有家長害怕這樣做會讓孩子養成勢力的心理——從此見錢眼開。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孩子知道什麼東西是他憑勞動或付出所獲得的,也知道什麼東西是他應該義務做的——這一點家長可以透過以身作則的教育來讓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比如:家長平常在打掃家務的時候可以主動跟孩子說,你看爸爸媽媽雖然上班那麼辛苦,回家也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所以說家務活並不一定都是需要用金錢來獎賞和鼓勵的。你身為家庭的一員,就要和我們一起共同把自己家務事做好。長此以往,孩子能夠逐漸樹立一種獨立思想以及對金錢正確的價值觀,而不至於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最沒價值的3類家長,孩子根本看不起,他考第一名也跟你毫無關係

【二】只知道批評

第2種父母就是隻知道批評,這種家長對孩子所作出的一切的進步和取得的成就通通都視而不見,覺得這些事都是孩子理所應當做出來的。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理所應當”。孩子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和成就,都是他付出了努力才獲得的回報,對於他而言可能是非常值得鼓勵和欣賞的。如果家長在這種時候沒有正確給孩子鼓勵和讚揚,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和白費的。

其實,小孩子的心思都很單純。在他取得一定進步的時候,家長能夠及時給予鼓勵,形成一個正向激勵。那麼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就有更大的衝勁去挑戰,而不是覺得這個難題即使我攻克以後也沒有任何的好處,或者沒任何令人欣賞的地方。許多家長就是這樣不知不覺毀掉一個孩子的。因為孩子他的需求和大人或許截然不同,大人得到的需求往往是比如今天發獎金啦,今天又發了很多的工資啦!

這種物質性上的需求對於大人來說是比較現實的,因為大人身上往往肩負著許多家庭的責任,要養家還要負責家庭的開支。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快樂來源其實很簡單,往往就是大人的一句肯定的話,以及大人一個鼓舞的眼神。還記得自己在高中時候曾經參加家長會,那時候我的父親在窗外對我樹了一個大拇指。當時我覺得這只是一件平常稀疏的事,因為父親常常是以正向激勵的方法教育我。但是沒想到在十幾年以後和自己的同班同學談起這件事的時候,他竟然會說我很羨慕你有這樣一個父親,他對你的鼓勵我就覺得非常的羨慕,因為我從小沒有得到父母太多的鼓勵。當時他的這句話給我還是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我們中國人向來就是不善於表達自己感情的人,而且往往是打著“滿招損、謙受益”這樣的心態,不願意給孩子過多的表揚和肯定,怕孩子因此而產生一種自滿的情緒。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擔心,表揚孩子也是有方法的!在孩子取得進步以後,不要只表揚他取得的進步,而是要從他取得進步的原因上著手去分析——比如孩子成績好,那麼你就不要去表揚他,“哎喲不錯,這次考試成績很好哦”(腦補杰倫配音)。這樣會流於形式,孩子也不知道到底為什麼自己會成績好,或者自己哪一點受到大家的肯定。

你可以具體地幫助他,分析他成績好的原因。比如說因為他上課專心而取得好成績,或者是因為他努力而帶來的。你就可以直截了當表揚他說:“你真是一個努力的孩子”。或者說:“你真是一個能夠專注於上課學習的孩子”。這樣孩子不僅不會產生一種自滿的情緒,而且還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是被人看到被人肯定和尊重的,那麼他在自我的內驅力上就會有一個提高。許多家長不注意這一點就直接流於形式地表揚孩子“啊,今天考了100分,你真棒!”孩子對於這種表揚其實是沒有太大感覺的。

最沒價值的3類家長,孩子根本看不起,他考第一名也跟你毫無關係

【三】只知道玩手機

有一種家長看上去很忙,他們天天工作都很辛苦。回家以後就對孩子說:哎呀,爸爸今天實在太辛苦了,爸爸今天辛苦的不得了!所以說回家以後可以休息一下,稍微玩一下手機。你有什麼想跟我說的,隨時都可以來跟我說!爸爸雖然玩著手機,但是也能夠聽到你說的話喲~然後啊他的孩子就跑過來問這問那,而家長呢就一直盯著手機看。“哦,嗯,我知道了,我看手機也能夠聽得見”。這樣對孩子造成的印象其實是非常惡劣的。

我們都理解,家長朋友們在一天的工作以後很辛苦,回家需要休息。可是,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是不會再來的——當你拿起手機把自己的全神貫注投射在手機那塊小小的螢幕上的時候,你可能沒有想到你傷害的是孩子內心。

孩子,其實是很敏感的。家長的表現在他們的眼裡他們心裡都是能夠感知的。是漫不經心地陪著他,還是在用心關注著他的成長,其實孩子是能夠分辨的出來的。手機不得不說是切割了人們的時間,將人們的時間變得碎片化。如果大人對於孩子玩手機有問題,往往是透過粗暴的方式收繳他的手機,或者限制他玩手機的時間。但是,孩子並沒有這個權利來收繳大人的手機,所以大人往往放任自流而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

其實,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最重要的是兩個字——影響,如果家長能夠在下班或者空閒時間拿起書進行學習,而不是拿起手機。那麼,孩子耳濡目染,看到家長這麼辛苦回家依然要學習,他們也不會覺得手機是一個什麼好東西。這一點在許多家庭中往往沒有得到重視。往往是大人小孩一家三口一個人拿著一個手機玩……長此以往這個家庭的一種凝聚力就慢慢地被沖淡了。而如果大人能夠主動放下手機,在帶頭作用影響下,孩子往往也能夠不那麼關注手機。至少不會那麼容易沉迷手機,或者心裡面想“因為你是大人,你有這個權利控制我玩手機的時間”,等到孩子18歲或者進入大學以後,大人沒有那麼強的控制力,他就會沉迷在手機裡,這一點尤其值得我們家長朋友們注意。

最沒價值的3類家長,孩子根本看不起,他考第一名也跟你毫無關係

TAG: 孩子家長手機大人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