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的又一首寫愁詩作,卻遠不如《楓橋夜泊》,最終淪為冷門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楓橋夜泊》是唐詩中的名篇,寥寥數筆便勾畫出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羈客的江南深秋夜泊圖,整首詩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江南秋夜的幽寂清冷和羈旅孤客的清寥孤寂溢於言表。這首詩不僅在國內傳唱千年,甚至還流傳至日本,婦孺皆能背誦。

後世詩壇評價這首《楓橋夜泊》時道:“高亮殊特,青蓮遺響”!將此詩與詩仙李白相提並論,評價可謂極高了。若是李白在世,來到姑蘇城外時,或許也會嘆一句“眼前有愁到不得,張繼題詩在上頭”了

張繼的又一首寫愁詩作,卻遠不如《楓橋夜泊》,最終淪為冷門

憑著這一首《楓橋夜泊》,詩人張繼的大名可謂無人不知。然而細細回思,似乎我們所熟知的張繼的詩僅此一篇而已,再無其他名作。事實確實如此,張繼是天寶至大曆年間的詩人。在唐代詩壇,他算不上名家,《唐詩品彙》中將其分入九格中的“接武”一級,也就是三流詩人。張繼生平所作詩篇頗多,流傳至今的還有40多首,但為人所熟知的僅僅只有這一首《楓橋夜泊》。正是憑著這首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張繼才算躋身名家之列。

今天咱們就來欣賞一首張繼的冷門詩作——《宿白馬寺》:

宿白馬寺

唐·張繼

白馬馱經事已空,

斷碑殘剎見遺蹤。

蕭蕭茅屋秋風起,

一夜雨聲羈思濃。

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佛寺,東漢時就已建立。據傳漢明帝派使者去天竺求佛法,攜帶天竺僧來到洛陽,同時有白馬馱經而來,因而所建佛寺命名為白馬寺。白馬寺歷經千年滄桑,至唐代時經過修繕,規模宏偉,香火鼎盛,為洛陽第一名寺。

張繼的又一首寫愁詩作,卻遠不如《楓橋夜泊》,最終淪為冷門

張繼在天寶十二年考中進士,但僅過兩年,就爆發了安史之亂,長安洛陽都被安史叛軍攻佔。張繼流落江南,寫下了著名的《楓橋夜泊》一詩。安史之亂後,張繼自江南返洛陽,目睹洛陽城斷壁殘垣,白馬寺毀於戰火,感慨萬千中,寫下了這首《宿白馬寺》。

這首詩的寫法與《楓橋夜泊》頗為相似,同樣都是寫秋天,同樣是一個夜晚,同樣都純為寫景,而情思盡在景物之中。

前兩句“白馬馱經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蹤”描繪詩人所見之景、所思之感,從眼前的斷碑殘垣回想起白馬馱經的往昔盛事。昔日白馬馱經,建寺之初舉世矚目,至盛唐時白馬寺又何其恢宏鼎盛,如今卻空留“斷碑殘剎”,往昔之盛盡皆成空。一“見”一“空”對比之下,如何不令人感慨唏噓。

張繼的又一首寫愁詩作,卻遠不如《楓橋夜泊》,最終淪為冷門

後兩句“蕭蕭茅屋秋風起,一夜雨聲羈思濃”由寺內之景轉向寺外天氣之景,破舊的茅屋、蕭瑟的秋風、一夜的秋雨,難眠的羈愁思鄉之情,一個“濃”字將詩人從進入白馬寺所見、所感、所聽、所思全都爆發出來。傷時之恨,身世之感、羈旅之愁都融入在這一句“羈思濃”之中,恰如其《楓橋夜泊》中的“江楓漁火對愁眠”一般!

此詩整體上讀來遠不如《楓橋夜泊》優秀,但卻也不失為一篇佳作。只可惜盛唐優秀的七言絕句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這首《宿白馬寺》也只能籍籍無名,淪為冷門了。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TAG: 夜泊楓橋白馬寺張繼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