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麴櫱溯源記:僅此百草入酒麴,世間誰還古法酒?

——尋找民間美酒第七站

自古川東出美酒,這個酒出自川東,是我接觸較早的一款酒。感受了很久才寫,依然有些忐忑,擔心不能準確表達。不是不好寫,是它和哈尼族的包穀酒、先生的書生黃酒一個量級,具有鮮明的獨特性。而且這酒還有非常之處,就是釀造工藝瀕臨失傳,我目前見到的僅此一家。

白酒麴櫱溯源記:僅此百草入酒麴,世間誰還古法酒?

本文為了給大家一個完整的古法白酒概念,先從酒麴說起,“麴櫱”是什麼,怎麼用來釀酒?然後分享這款世間僅存的古法白酒。

“若作酒醴,爾惟麴櫱”背後的典故

酒麴對酒有多重要?古代有帝王把自己比作酒,把宰相比做酒麴,關係密切如此。

“麴櫱”是古人對酒麴的叫法。這個詞最早的正史記載,是《尚書》,算是我國很早的一部正史。在《尚書·說命·下》裡,有這句話:

“若作酒醴,爾惟麴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若要釀造酒,必須用酒麴;要做羹湯,就要用鹽和梅。“麴櫱”一詞第一次出現,不過看樣子麴櫱早就有了,說明酒麴出現的時間更早,上不可考。

《尚書·說命》記載的是殷商高宗武丁和宰相傅說的故事,這段文字是高宗任命傅說為相詔書裡的一段,意思是我要當好帝王,必須要有傅說這樣的宰相。為什麼要如此強調啟用傅說的重要性?因為傅說不是一般的人,根本不可能讓他當宰相。

白酒麴櫱溯源記:僅此百草入酒麴,世間誰還古法酒?

原來傅說是個奴隸。在等級森嚴的殷商時期,啟用一個奴隸當宰相,就像如今的讓鳳姐榮任米國總統一樣稀奇,滿朝的王公貴族們絕不會答應。可是傅說的傑出才能天下皆知,單說他在水災頻繁的平陸傅巖,發明“以板築牆”,很好地治理了水患,就功蓋當世。武丁為了達到目的,三年不上朝,然後宣佈神靈託夢薦聖賢,並讓畫師畫了夢中聖賢人的像,再令百官按圖四處尋找。就這樣,把奴隸傅說找來朝廷,當上了宰相。

古文獻對酒麴的細緻表述

西晉嵇含(263-306年),河南鞏義人,竹林七賢嵇康的侄孫。他做官之餘,寫了《南方草木狀》一書,為我國第一部植物學著作。書裡有段文字記錄了當時南海人的釀酒:

“草麴:南海多美酒,不用麴櫱,但杵米粉,雜以眾草葉、冶葛汁滌溲之;大如卵,置蓬蒿中廕庇之,經月而成。用此合糯為酒,故劇飲之,既醒,猶頭熱涔涔,以其有毒草故也。南人有女數歲,即大釀酒。既漉,候冬陂池竭時,置酒罄中,密固其上,瘞陂中;至春瀦水滿,亦不復發矣。女將嫁,乃發陂取酒,以供賓客,謂之女酒,其味絕美。”

這裡說的南海、南人,應該指的是嶺南少數民族。他們釀酒的酒麴,文裡說的不用麴櫱,其實還是麴櫱。只是外形不是酒坊常用的酒餅,是雞蛋大小的曲球,也是穀物磨粉再混和幾種草製成。短短几句話,把釀酒、制曲和酒的用途、喝法說個完整。其中酒麴沿用至今,有些民間小曲酒,特別是醪糟普遍還是。江南女兒紅的根源也有細緻表述:生了女兒,三幾歲就為她釀造出嫁的酒。製成的酒密封在酒罈子裡,埋進水塘,等到女兒長大嫁人時,再挖出來待客。這個酒叫做女兒酒,味道非常醇美啊。

白酒麴櫱溯源記:僅此百草入酒麴,世間誰還古法酒?

淮河以南廣大區域,民間的醪糟酒麴,至今還是“麴櫱”,糯米粉和蓼草。

瀕臨失傳的“麴櫱”百草酒麴

酒麴發明於哪個年代?無法考證,但是很容易找到線索,知道曲櫱是什麼做的。按照字義,麴櫱是兩種物質。曲是發黴的穀物,櫱是植物的芽。根據古人的實踐,穀物破碎了,放到長黴,成了酒麴。同時還要配有鮮草,合在一起,才成為完整的酒麴,用來釀造美酒。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為了提高酒體質量,用草的品種逐步增加,有了成熟配方,也形成了各家秘方,通稱“百草酒麴”。

也就是說,從不知道有多遠古的時候起,酒麴的概念就是“麴櫱”。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被追求規模化生產的酒水製造業拋棄。因為在當時的大環境中,百草曲成為擴大產量的根本瓶頸,用“糖化劑”一樣可以起到穀物發酵作用,而且效果更好,只是酒體風味有大幅度減少。但是,增加產量是必須的,所以在要產量還是要質量的兩難選擇中,成規模的酒廠和努力要上規模的酒廠,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產量,拋棄麴櫱,改用糖化發酵劑。

白酒麴櫱溯源記:僅此百草入酒麴,世間誰還古法酒?

但在民間,還有少量的堅持,主要在有傳承的槽坊,本文要分享的這家酒坊就是。他家在重慶雲陽,位處四川東部,自古“美酒出川東”的地方。據說釀酒已經祖傳600年,至今秉持古法,堅持上山採草,用到108味做成酒麴。

白酒脫胎於老酒,傳承了麴櫱工藝

李時珍實證白酒是元代才有的。這說法也對,但是不完整。準確的表述,我國的釀酒有實證就萬年曆史,與世界其他兩大古酒同時代。麴櫱發明於哪個時候,無法考證,只能推理跟釀酒同時出現。就像雞和雞蛋的關係,沒有酒麴就不可能有酒,酒又反過來促進了麴櫱的完善。當然有發展線索來證明,酒麴的核心物質是酵母菌,被我們的祖先最先發現並利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9000多年前的完整酒坊,酒的發酵就是利用了酵母菌。考古論證,當時是女人們把穀物和水果嚼碎後堆放發酵,釀得美酒。

元代才有白酒的說法,其實只是普及了蒸餾法,有了高度無色的酒體。這種酒當時叫燒酒,兩個意思,一個是火燒蒸餾出來的酒;再個是高度酒,喝了燒心。所以說元朝統治者帶來的僅僅是蒸餾工藝,其他的並無多大改變。尤其是發酵,還是依靠麴櫱,沿用到1980年代。

白酒麴櫱溯源記:僅此百草入酒麴,世間誰還古法酒?

這時候的證據就多了,我們知道的茅臺周恆剛整理過百草古酒麴,就是麴櫱。季克良棄用百草曲,改用糖化發酵劑。都有大量的文獻記載,本文主人公守正甚至還有茅臺酒的麴櫱配方。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行業還沒有糖化發酵劑,只有麴櫱,各地各家配方都有不同,有的幾種草,有的幾十種,幾十上百種的麴櫱就屬於傳承的經驗配方了。比如董酒147味,茅臺117味,守正的108味。前面說過,到了這個年代,白酒爆發上規模,麴櫱嚴重製約了產量。也就是說,麴櫱釀酒確實好,可是做不了多少,入曲的草就那麼多,都是野生,採不來,做不出,最終限制了白酒產量。於是就有了糖化發酵劑的發展,都用它,實現了計劃產量,只是酒的品質下降,於是又發展了多種香味新增劑,白酒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麴櫱製作有多難

每次和守正聯絡,他基本都在山上採百草。好在他那裡不是崇山峻嶺,電話訊號還有覆蓋,都能聯絡上。說起採百草,守正一肚子辛苦。他說這活就不是人乾的,野山羊才適合幹。天不亮上山,天黑前就得趕回來,野草各有自己的季節,一年四季都有采,很多時候還要僱請鄉親們上山採收。這樣的話,量就不可能上去,野生就那麼多。比如有個野果叫紅纓子,家鄉滿共就幾棵樹,年前就要給人家定金,來年按百元一斤算錢,還是鮮果。不過這個野果釀的酒,他家古酒配方里相當珍貴,沒有價格。

白酒麴櫱溯源記:僅此百草入酒麴,世間誰還古法酒?

再說制曲。百草入曲,講究的陰陽平衡,五行的生制克化,不是說隨便幾種草就能做酒麴。百草入曲,還有對酒麴的作用,也就是對酵母菌的生長,對雜菌的抑制,對酒體風味的豐富。酒麴裡的酵母菌和其他益生菌,是穀物生成酒的核心。只有它們得到順利生長,酒的品質一定會好,出酒量也多。他制曲還有個特點:一般的都是放在陰暗潮溼處長黴發酵,他的是放在陽光下晾曬,說是吸收太陽的陽氣,取得陰陽的平衡。

他的難,還不在採草和制曲,而在傳承。當初為了傳承,他放下北京和上海的事業,回到小山村,好歹續上古酒的傳人了。可是下代呢?兒子在上海讀書,能不能接班是個問題,大機率不會接班。顯而易見,古酒再好,做不多,賣不上錢,維持生活足夠,想要發展難上難。

白酒麴櫱溯源記:僅此百草入酒麴,世間誰還古法酒?

古法制作的酒有哪些特色

1.出酒率高。

外行理解的出酒量,是一斤糧食釀出多少酒。行家的眼裡,要詳細多了,少出酒,甚至不出酒的現象經常發生,其中的酒麴起著重要作用。我問過守正的出酒率,他說糯高粱酒,一般在20°C、57酒精度條件下,出酒率55-59%,行家們知道,這個出酒率高還是低。

2.原度原漿。

他的酒另一個特點是不勾兌。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酒精酒勾兌,也不是年份酒、降度酒的勾兌,而是酒、酒勾兌都不要。按照當下行業流行的,老酒兌新酒,只要不新增外來物質,就是真好酒。可他的酒釀出來就是原封不動放起來,純粹的原度原漿,60度以上。

3.質高價低。

這個不可多說,容易招致推廣嫌疑。只透露一點:與市場同質產品比較,這酒價位不到10%,與黃酒書生的美酒相似。其實這方面人們都瞭解,糧食很便宜,工藝很簡單,一斤白酒賣幾百幾千,全世界都看不懂。尤其是當前的商品酒,都工業白酒,沒有傳統文化的內涵了,價位應該比守正這樣的酒更低才對。

說到他的酒,行業內很多人都知道,喝過的人沒有不稱奇道好的。不斷有人上門,有的要買斷配方和工藝,有的要合作,有的要包銷代理,有的要投資。多起投資方還都一個口徑,要多少給多少,只要產量達標。他都沒答應,目前正在擴建酒庫,就建在他家院子下,原來就是個山洞。計劃裝滿酒後,封山不幹了,留下這稀世珍品給後人。

TAG: 酒麴麴櫱百草傅說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