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瓷傳薪錄》——筆筒

《定瓷傳薪錄》——筆筒

定瓷文房雅器之四——筆筒

筆筒是較晚出現的一類文房雅玩。從名字來看,這個器物的用途就非常明晰:是個放筆的筒狀物。

一般來講,我們現代人都有不止一支筆,筆多了就要考慮如何放置比較方便。不管什麼筆一般都是圓柱體,桌面稍有傾斜就會四處滾動,經常會掉到地上,有時候筆尖難免就會摔壞,即使摔不壞,四處撿筆也很不方便和雅觀。這就需要一個容器將這些筆盛納起來,方便取用。筆筒就是這麼一個器物,基本上單位、家庭裡都會有。

筆筒對於現代人來講是個很實用的器物,但現我們往往想不到的是,對於古人來講,筆筒的實際意義並不是很大。因為古人大多時候用的是毛筆,使用完畢後洗好掛在筆掛上就可以了。而筆筒放毛筆是不合適的,所以筆筒的出現,比起其他文房雅玩相對要晚,這與書寫工具的變化有直接關係。

我們現在使用的筆基本上就是鉛筆、圓珠筆、鋼筆,這些筆的共同特點是筆尖很硬,也叫硬筆。這裡面鉛筆不用墨水,直接就劃出痕跡來。其他如圓珠筆、鋼筆往往自帶有一套設計很巧妙的供墨系統,一方面要求寫字時流暢,另外也要保證在日常使用放置時墨不會漏出來。這樣的筆就比較適合立著放,一般也不用太多考慮方向,順著倒著都沒問題。不過在前幾十年時,圓珠筆質量還不夠過硬,就得要注意不能筆尖朝下放太長時間,不然會從筆尖漏出油來。年紀大一些的人大概都有這樣的經驗,圓珠筆放的時間長了,結果筆筒底下全是圓珠筆油,還特別不好清理。

用慣了硬筆的現代人就比較難以理解過去人們使用毛筆的種種細節。毛筆是軟筆,筆頭就是一撮毛,飽蘸墨汁然後再寫字。毛筆和鋼筆不一樣,鋼筆寫完字蓋上筆蓋隨便一放就可以了,偶爾忘了蓋筆蓋,再用的時候吸點墨水馬上就可以繼續用。毛筆用完了必須要及時把筆洗乾淨,不然墨汁一干就把筆頭膠住了,變得非常硬。硬到什麼程度呢?這筆頭不小心能把手扎破了。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得用清水泡好久才能泡開,這對毛筆的損害很大,越好的毛筆越怕這麼粘住。有的高階毛筆粘住一次差不多就廢了。所以過去書桌上必備的器物一定有筆洗,就是為了隨時把毛筆洗淨。

毛筆洗淨之後,筆頭肯定有大量存水,最佳辦法是把筆尖衝下掛起來,現在毛筆筆桿末端肯定都有一個繩套,這就是掛筆用的。掛起來後,水在重力作用下往下走,不會積存在根部,這對毛筆是一種保護。因為毛筆筆管大多是竹子製作,吸水多了會裂開,筆桿一裂這支筆肯定也就沒法用了。另外,筆頭根部存了水也容易發黴。所以毛筆只能是筆尖朝下掛起來。如果放筆筒裡,這裡就有很大的問題。如果是筆尖朝上,那水都存起來了,肯定不行。筆尖朝下放,毛就變形了,肯定也不行。即使把毛筆晾乾了再放筆筒有時候也會有問題,那些大筆往往會散毛,也影響使用。所以一般來講筆筒只能放全新的毛筆,或者放已經晾乾的尺寸不太大的毛筆,總之,筆筒在用於毛筆的放置方面,實用性遠不如筆架。

作為一種文房用品,筆筒在明清之際才得以流行。不過,“筆筒”這個詞出現的卻比較早,秦漢時就有“筆筒”的記載,但那時候的筆筒和明清筆筒很不一樣,那時候的筆筒一般就是個細長竹管,為的是方便攜帶毛筆,而後來的筆筒完全不具備便攜性。目前所能見到的大量筆筒也都是明清時期的器物。筆筒一般由竹、紫檀、紅木、陶瓷等材質製成,其中瓷質筆筒因為藝術表現靈活,造型方便而大受歡迎。這些筆筒造型別致、圖案精美、紋飾優雅,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其藝術性遠高於實用性。

瓷質筆筒在宋代出現,但是因為口徑較小,所以流傳下來的並不多,目前我們能見到最早的瓷質筆筒是青白釉印花纏枝蓮荷紋三足筆墨插,現收藏於遂寧市宋瓷博物館,經鑑定是屬於南宋時期的瓷器,其形制完全符合文震亨在《長物志》中明確指出的筆筒古制:“鼓樣,中有孔插筆及墨者。”

瓷質筆筒在明清時發展到鼎盛,這大概與明清時期制瓷業的高度繁榮和文化界的承古萌新分不開,工藝水平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隨著書法藝術的不斷繼承和發展,瓷質筆筒越來越受到現代書法愛好者的喜愛。定瓷在對瓷質筆筒的研究中既有傳承也有發展,定瓷工匠現在研製的筆筒就呈現出來古今結合的風貌。

《定瓷傳薪錄》——筆筒

從材質來感受,定瓷筆筒胎質細膩,釉面堅硬而光滑。而它的外形沿襲了傳統筆筒的形狀,像竹節一般,呈現出清冷高潔的氣質,是文人比較喜愛的造型。從筆筒外的裝飾來看,同樣是纏枝蓮荷紋,蓮葉處於筆筒的底部一節,有刻花紋路,蓮葉寬大,恰恰托起第二節的荷花,荷花全然開放,優雅、高貴,層次極為豐富,定瓷工匠的精湛技藝由此可見一斑。

從整體的造型來看,定瓷筆筒是頗具設計感和文化底蘊的。可以想象,當文人墨客面對纏枝蓮荷紋竹節筆筒,內心平靜、凝聚心神揮灑出隨心寫意的作品,這自然可以稱得上是“下筆如有神”。

《定瓷傳薪錄》——筆筒

竹節本就是高風亮節的代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像骨節。我們經常說,做人要有骨氣,文人更是滿身傲骨。定瓷筆筒被賦予高潔意義的同時,更能突顯文人的風骨。在志趣高潔的文房器物輔助下,文人墨客的學識精髓被廣泛的流傳開來。

作者:陳曉 孫新亮

本期編輯:王晗

總稽核:王小敏

《定瓷傳薪錄》——筆筒

TAG: 筆筒毛筆定瓷筆尖瓷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