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之中尋愜意,大暑之中覓清涼

炎夏之中尋愜意,大暑之中覓清涼

《中國美術報》第158期 美術副刊

時至陰曆六月,常有身邊的朋友由衷慨嘆年已過半竟還一事無成,時間過得何其快……伴著炎炎暑熱,這份焦躁的心情真好似站在驕陽之下。翻翻日曆,馬上進入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來到。大暑之“大”,謂之意極,熱極涼至,大暑之後就是立秋了,中國人從自然輪轉的變化中體悟的是人生的哲理,物極必反,陰陽平衡。所以身在酷暑中也可覓清涼,不僅是身體上的涼爽,更是心靈精神上的寧靜。

做當代人最幸福的事之一,恐怕就是暑熱中有空調續命。比起古人的消夏納涼,我們的方式更加有效,但是似乎缺少了那麼一點兒韻味。對於生產力低下的古代,人們動用那麼多機巧心思去覓那一絲清涼,內心得多麼沉得住氣,對於來之不易的清涼,感受也就完全不同吧!

故宮裡有個冰窖,現在是眾人皆知的網紅餐廳。顧名思義,冰窖是儲冰之窖,《燕京歲時記》中說:“冬至三九則冰堅,於庭內鑿之,聲如黎石,曰打冰。”將冬日之冰像儲存大白菜一樣放置,待伏天拿出,或是擺冰盤為室內製冷,或是鎮著西瓜、水來解渴,就算是看看,在炎天暑熱裡,大塊大塊的冰也讓人陡生涼意吧!《大清會典·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記載:“紫禁城內窖五,藏冰二萬五千塊”,可見皇家儲冰量的巨大。

炎夏之中尋愜意,大暑之中覓清涼

槐蔭消夏圖

除了用冰,古人對付酷暑的花樣也頗多,以“消夏”為名的古代書畫也層出不窮。宋代佚名的《槐蔭消夏圖》讓我們直觀古人的夏天:一高士坦懷赤足,高眠榻上,屏風上繪的是雪景寒林,視覺涼意;榻邊書案的文玩暗示男主的文人身份;稍遠處一棵老槐,密織陰涼,點題。尤其主人公一雙腳搭在憑几之上,消夏之悠閒愜意撲面而來,閉門不納客,我自得清涼。似乎活畫了王羲之《今日熱甚帖》的意思:“今日熱甚,足下各匆匆,吾至乏惙,力不具。王羲之白。”今天這麼熱,足下咱們就各忙各的吧,我特別乏累,沒力氣。言下之意不如我們各自敞懷納涼去!

踞著水亭,依著樹蔭,賞荷、觀瀑,都是古人的消夏妙法。故宮藏宋人《納涼觀瀑圖》,紈扇頁上繪一文士敞懷踞席坐於水亭,近處石岸崚嶒,激盪起水流,遠處一瀑洩下,涼意頓生。元人《荷亭對弈圖》表現了富貴人家的納涼清趣,荷塘之上,水閣清音,二人在對弈,一人在高臥,侍女有打扇者,有采蓮者,女主人似在調製著什麼。類似如此這般的消夏圖景,或水墨白描,或青綠金碧,歷代不乏優秀之作。

炎夏之中尋愜意,大暑之中覓清涼

納涼觀瀑圖

消夏又怎能缺少飲料呢!五代楊凝式的《夏熱帖》中說:“凝式啟:夏熱體履佳宜,長飲酥蜜水,即欲致法席,若乳之供,酥似不如也。(下數字殘)病 (下二行殘)。”“酥”指牛羊奶製品,用奶製品調蜜,假如再用冰一鎮,這味道想想也該是絕了!蔡襄的《暑熱帖》中道:“襄啟:暑熱,不及通謁,所苦想已平復。日夕風日酷煩,無處可避,人生韁鎖如此,可嘆可嘆!精茶數片,不一一。襄上,公謹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幾何?欲託一觀,賣者要百五十千。” 人生韁鎖,奈何蔡襄也如此這般嘆嘆,只有飲茶消暑吧,雖是熱茶,飲下即出汗,卻似帶走一身的煩躁。

然而說實話,體感的暑熱,到底好消除,更何況在今天科技能帶來無窮便利,但心中的燥熱如何消除?還是老祖宗的一句話是靈丹妙藥吧:心靜自然涼!

TAG: 消夏暑熱納涼大暑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