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說“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氣來了,這天民間都有啥講究?

元稹曾在《詠廿四節氣詩·驚蟄二月節》詩中寫道:“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時候爭催迫,萌芽矩修。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驚蟄到來陽氣升上,說明春天已經來到了人間,花草樹木開始發芽,老鷹和杜鵑也已經飛出巢穴。

元稹在詩中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借驚蟄節氣描寫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機。農村俗語“春雷響,萬物長”,講述的是驚蟄節氣到來後,春雷陣陣、氣溫回升、萬物復甦,今天驚蟄節氣,這天民間都有啥講究?

古語說“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氣來了,這天民間都有啥講究?

第一、驚蟄之“春雷響,萬物長”

驚蟄又稱為啟蟄或二月節,古人云:“蟄者,藏也。”簡而言之冬季到來之後,原本就蕭瑟的景象開始進入蕭條,冬眠的動物和昆蟲也進入了蟄伏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云:“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至於古人常說的“啟蟄”,為啥又叫驚蟄?原因就在漢景帝名劉啟,所以為了避諱才將“啟蟄”改為驚蟄。

驚蟄節氣到來後大地回暖,春雷始鳴,昆蟲萌動,雷聲大震將蟄伏於土地中的昆蟲驚醒,很顯然昆蟲根本聽不到雷聲,所以“驚蟄”只是一種比較形象的比喻而已。

古語說“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氣來了,這天民間都有啥講究?

古人將驚蟄節氣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在桃花盛開、黃鸝鳴叫、老鷹變成鳩的時候,春天也就真正的到來了。

但老鷹怎麼可能化成“鳩”呢?其實,“鷹化為鳩”說的是人們已經看不到老鷹的影子了,反之“鳩”則成為了春天比較多見的飛禽。

而“春雷響,萬物長”,其實和驚蟄有著莫大的關係。春雷顧名思義是春天打雷下雨,而春天下雨則會伴隨著陣陣雷聲。

所以有經驗的農民認為春雷越響越好,因為春雷越響雨水越大,這樣才更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到了秋季才能大豐收。

古語說“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氣來了,這天民間都有啥講究?

其實,過去有很多和驚蟄節氣有關的習俗,例如“春雷驚百蟲”,這句俗語告誡廣大農民,驚蟄到了昆蟲都要出來活動了,所以一定要注意預防病蟲害:而“桃花開,豬瘟來”,則是說要開始重視家禽、家畜的防疫工作了。

而“冷驚蟄,暖春分”,則是一句可以精準預測天氣的俗語,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驚蟄節日到來之時正處於乍寒乍暖之際,所以農民只需要根據驚蟄冷暖,就能預測驚蟄之後的天氣情況了。

第二、驚蟄節氣有啥講究

由於古人的思想都比較封建,所以很容易將自然界中的變化,和所謂的妖魔鬼怪聯絡在一起。

古語說“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氣來了,這天民間都有啥講究?

驚蟄時南方地區有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講究,相傳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由於它每年驚蟄時都會危害人間,所以如果得罪了白虎就會倒黴一年。

所以人們為了避免走黴運,都會用紙繪製白老虎,一般都為黃色黑斑紋,口角處畫有一對獠牙,看起來非常駭人。

拜祭時需要用到到豬血,然後還要將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這樣白虎就不能張口說人是非了,而自己也可以免除一年的災禍了。

另外一個重要講究就是“打小人”驅趕黴,由於驚蟄又稱為二月節,所以是每年二月份的開始,民間會有“打小人”的習俗。

古語說“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氣來了,這天民間都有啥講究?

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將其點燃之後用煙燻家中的四個角落,散發出來的香味就會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

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打小人”的習俗,即用手打自己仇人的頭,這樣可以驅趕黴運。再後來就發展成剪一個紙人,然後寫上仇人的姓名和八字,再用手或其他物品去敲打,驅趕身邊的小人或瘟神,藉此宣洩自己內心中的不滿和憤懣。

其實,驚蟄“打小人”習俗,已經轉變為祈願習俗,人們在驚蟄這一天打小人,目的就是希望新的一年萬事如意。

驚蟄還有很多比較有特色的食物,例如,驚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梨,寓意遠離疾病、災禍,也代表著期盼莊稼豐收的心願。

古語說“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氣來了,這天民間都有啥講究?

結 語

雖然現在很多人對二十四節氣,早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興趣,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驚蟄這個節氣。

殊不知作為老祖宗留給後人的大智慧,節氣不僅可以預測氣候和年景,最重要的是也可以讓人們感受到生活的魅力,畢竟沒有節日的生活將會十分蒼白。

TAG: 驚蟄春雷驚蟄節小人老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