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老祖宗的醒世良言,只是曉得的人少

郭璞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對易學與風水之術瞭解得十分透徹,花了十幾年時間編寫風水著作《葬書》,系統地闡述了風水理論。“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我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源遠流長的歲月裡積攢下了無數璀璨耀眼的文化瑰寶。我國也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寶藏。這些凝聚成了我國多姿多彩的文化殿堂。隨著新中國的建設,中國的經濟發展分離出了兩個主體,那就是農村和城市。城市是現代化的產物,它本身沒有特別悠久的文化氛圍。反觀農村,更多地遺留下來了大量的民俗文化。

“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老祖宗的醒世良言,只是曉得的人少

隨著鄉村建設的發展,很多農村地區也開展了特色旅遊業。透過這些旅遊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當地的經濟,還積極宣傳了這些特別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因為古代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很多祖輩的智慧就在這些民俗文化中傳承了下來。其中就包括俗語,俗語一般講述的都是一些簡單的道理,是老祖宗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因為格外現實而被口口相傳地保留了下來。

很多俗語至今都還在使用,也能夠證明這些俗語的實用性很強。“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此話是老祖宗的醒世良言,只是知道的人少。我國是一個很注重儀式感的國家,尤其是遇到逢年過節這樣的特殊日子,都會有一些特定的風俗習慣。因為祖祖輩輩的人對此都十分重視,很多傳統節日才得以延續下來。

儘管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很多的封建思想都已經消失殆盡,但是一些落後的觀念還是會影響著一些不太發達的地區。“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就是其中之一,這句話從字面意思看也很簡單,就是寧願去給別人試棺材,也不要去試別人的鞋子。

“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老祖宗的醒世良言,只是曉得的人少

眾所周知,中國人對婚嫁喪葬之事都十分看重,尤其是喪葬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事,是被人避諱的事。因此這句話看起來有些誇大的成分在裡面。其實不然,雖然鞋子是人們的日常著裝,但其中也有很多的講究,就算是在古代,編一雙草鞋也是很簡單的事情。而棺材諧音通官財,也有人樂意講棺材看作升官發財之意,在古代有些科舉的學子還樂意為旁人試一試棺材,以希望在參加科舉時有好兆頭。

而寧願試棺也不試鞋也與這個諧音有關,在古代人的觀念裡,鞋是全身最骯髒的地方代表著不潔,同時鞋與邪同音,古代人對鬼神之事又十分的迷信,因此在古代人們非常忌諱試穿別人的鞋子。

還有有一種說法是,老祖宗是希望透過這句話來忠告我們,鞋子是人的近身之物,在和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即使是關係十分近親也應尊重對方,記得禮貌,並且還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更不要向別人提出一些難以接受的要求,在提出要求是也學會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遭遇了這種情況該怎麼處理。

更不要想著故意為難別人,只有真心待人別人才會真心待你。自己首先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別人也會反過來照顧你,因為理解和包容往往都是雙向的。中國人有句俗語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其實所謂的老人言,主要是指生活經驗。

古代生活節奏慢而單一,又沒有多少科技輔助,一個技藝能傳幾代人,可謂恆古不變。很多事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經驗之道,老人的經驗當然是可鑑的,現代社會發展迅速,科學技術更新換代,那些經驗有時候反而並不準確,新事物終究會替代舊事物,譬如在經濟發展裡舊行業被新行業替代,所以要以發展的目光看待問題。同時也要學會摒棄一些莫須有的觀念。

“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老祖宗的醒世良言,只是曉得的人少

當然這是在古代的觀念,社會發展,這種觀念已經很少被人們再度提起,但仍舊建議不要隨便試穿別人的鞋子,因為很多面板病例如腳氣一類,如果鞋子的清理不夠及時,就有可能會導致面板病的傳染。所以現代建議人們不要隨便去穿別人的鞋子是從注意衛生的角度出發的。

TAG: 鞋子別人俗語民俗文化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