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夔龍(起源與規格)知識課

古玉夔龍(起源與規格)知識課

陝西曆史博物館收藏的夔龍玉環

夔龍紋,一個在戰漢玉器經常被使用的一種紋飾,如上圖可見,玉環呈現四頭四腿銜接而成,每龍有一條腿,此種龍便為 夔(kui) 龍,那麼這種龍的起源是什麼,現在學術界並未有統一的說法,有人說龍,也有人說獸,更有說龍獸雜交,龍九子等,萬物皆有起源,古玉也非例外,真相往往就藏在起源裡,我們從古籍中依然可以找尋到答案。

古玉夔龍(起源與規格)知識課

夔,原型

夔,最早記載於山海經之中,《山海經》第十四卷大荒東經原文:”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裡。“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在色為蒼。――《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注:“謂薄青色。”

譯文:

東海中有一座山,名叫流波山,這座山距離海岸有七千裡遠。山上有一種獸,它的形狀與牛相似,長著蒼色的身子,頭上沒有角,只有一條腿,它出入水中時,一定會有風雨相伴,這種獸發出的光像日月一明亮,它發出的聲音像是打雷聲,它的名字叫夔。黃帝得到它之後,用它的皮做鼓面,用雷獸身上的骨頭來敲打這面鼓,鼓聲能傳到五百里之外,黃帝以此來震懾天下,按照山海經裡對於夔的最早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夔,是一種渾身青色的牛,沒有角,獨腿,最早使用的功能是被黃帝扒下了皮,當作鼓的皮來使用,也可以說是樂器的最初原型。

古玉夔龍(起源與規格)知識課

夔的進一步應用則進入青銅器之上,商周時期青銅期紋飾,端莊而古樸,而在商周時期夔則不再是單獨出現於詞彙,古籍記載則出現了“夔龍”,在《書.舜典》中有明文記載,“伯拜稽首,讓於夔龍。”孔傳:“夔龍,二臣名。”耶律楚材在《和人韻》也說到,得夔龍立廊廟,扶持堯舜濟斯民。”,我們具體分析上面的兩端話,”夔龍,二臣名。”這裡說到,夔和龍是二位賢臣的名字,耶律楚材也說到,得到這兩位賢臣立於廊廟之上,就可以扶持君王像堯舜一樣濟萬民,那麼夔龍這兩位到底是什麼樣的賢臣呢,讓歷代士族如此看重。具體歷代看重到什麼地步呢?梁辰魚的 《浣紗記·吳刎》記載到:“伯嚭那老賊呵!我一心認是濟世夔龍,誰知你是蠹國鴟梟。”,這裡記載了一句話,吳王夫差被勾踐滅國之時,拔劍自刎之時感慨道,伯嚭你這個老賊啊,我一心以為你是那濟世的賢臣,沒想到你是個像貓頭鷹一樣的害蟲,說完就自殺了,也從側面說明了一點,你伯嚭如果是夔龍,我也不至於亡國自殺呀!

古玉夔龍(起源與規格)知識課

夔龍繪立於鼎,供養於宗廟之上

《書.舜典》“伯拜稽首,讓於夔龍。”孔傳:“夔龍,二臣名,經舜典查證得出,夔龍:相傳為虞舜二臣,夔為樂官,龍為諫官。指可以作為規範的禮樂制度,商周時期多以禮樂治天下,而夔就如山海經中所說,為樂器的,震懾天下規範天下的正樂莫不是出於此,教化萬民,而龍則為諫官,規範禮樂制度與天下子民以及君王言行,二者相合,則為廟堂之中正器,夔龍禮樂教化,刻於器,以禮樂治天下,在商周戰漢時期,玉為士貴族及帝王專用之物,很多精品之上則出現了夔龍紋,夔龍紋,禮器之首,代表性紋飾。

古玉夔龍(起源與規格)知識課

夔龍紋玉玦,

春秋時期,一級文物。1994 年從禮縣永坪鄉趙坪村大堡子墓地 M2 墓中搶救性清理出土,直徑 5 釐米,孔徑 2。2 釐米,厚 0。4 釐米。青玉質,色泛灰黃,較透明。琢磨成形,體如圓環形。肉部有一個寬約 0。2 釐米的缺口,缺口斷面齊直。兩面紋飾相同,均陰刻雙首夔龍紋,龍身隨環形而彎曲,龍首相向對稱於缺口處。為秦宮貴族用玉,隨葬前已斷裂,裂隙處有兩個單面鑽小孔以加固。初為人體佩飾品,後屬葬殮用玉。現藏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為何能定為一級文物,便是紋飾與規格決定的,若非夔龍,最多三級文物。

古玉夔龍(起源與規格)知識課

玉透雕雙夔龍紋佩

戰國 中期(前375 - 前276年)

1957年河南省信陽縣長臺關一號墓出土

長8。9釐米 寬3。4釐米 厚0。3釐米

國家博物館,一級文物

玉為白色,區域性有褐色沁。體扁平,雙面雕。璜形,紋飾由連體雙夔龍和獸首紋組成。雙夔龍回首相望,長角向後伸展,與龍爪相連。菱形眼,喙部向上捲曲,與龍身相連。下頷向上勾卷,口呈圓形鏤空狀。龍身向上捲曲呈雙“S”形,龍首頸下方各雕刻一爪,向斜上方伸展與雙夔龍角相連,爪拳緊握,成鏤空圓圈狀,可供穿系。獸首位於中部,在龍身下方,仰置。以嘴銜夔龍身部,如意形鼻,獸須用五條隨龍身彎曲的陰刻線雕刻,並向上勾卷。雙獸角與龍身相連,並向身部勾卷。獸雙眼鏤空成圓形,獸面額部、雙角、頸部、龍身等多處用陰刻線雕琢細密的斜方格網紋及勾雲紋,龍身中部鑽一圓孔,兩側爪部各鏤空一孔。

造型精美,構圖巧妙,雕刻精絕,邊角處鋒利。紋飾繁而不亂,華美而不俗,玉質光潤亮澤,為戰國玉佩中之精品。

古玉鑑定

知識與靈魂碰撞

TAG: 夔龍龍身紋飾禮樂二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