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年齡”說的如此醉人,也只有中國了 ​

古時候的人們都好溫文爾雅,無論多通俗的名詞都有許許多多的雅稱,年齡也不例外。

在中國古代,年齡在不同的階段,甚至不同的性別,都有各自不同的說法。

能把“年齡”說的如此醉人,也只有中國了 ​

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年齡的代稱,滿滿都是乾貨哦!!!

:又稱“初度”,指小兒初生之時,後來也引申為“生日”。出自《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

湯餅之期:

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赤子、襁褓:

本意是嬰兒的被子,後來指未滿週歲的嬰兒。《論語·子路》:“則四方之民襁褓負其子而至矣。”

牙牙:

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小孩開始學話,指1歲的小孩。

孩提:

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指2—3歲的兒童。《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童齔【chèn】:

指兒童少年時期,《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意思是指男孩8歲,女孩7歲,此時乳牙脫落,長出恆牙。

能把“年齡”說的如此醉人,也只有中國了 ​

總角:

原指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髮型,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如頭頂兩角。後代稱兒童時代,也就是8、9歲至13、14歲的少年。

九齡:

指九歲,典故名,典出《禮記註疏》卷二十〈文王世子〉,也指九十歲,後引申為長壽。

黃口:

指10歲以下的兒童,還有另一層意思是指雛鳥的嘴,借指雛鳥。

幼學:

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後引申為幼時的學業。

外傅之年:

兒童10歲。外傅是指古代貴族子弟至一定年齡出外就學所從之師,與內傅相對。《禮記·內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記。”

金釵之年:

指女子12歲,古代女孩到了12歲要帶釵,金釵就是作為代稱。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豆蔻:

指女子13、14歲,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由於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舞夕之年:

指男孩13至15歲,也稱“舞勺之年”。《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

及笄:

指女子15歲,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到了出嫁的年齡。出自《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能把“年齡”說的如此醉人,也只有中國了 ​

志學之年:

志學的意思是立志於學習,指人到了15歲的年齡,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曹植《武帝誄》:“年在志學,謀過老成。”

舞象之年:

指男子15至20歲,“舞象”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意是古武舞名,為古代成童所學。

碧玉年華:

又稱“瓜子處分”,“二八年紀”,“破瓜之年”,指女子16歲,正當青春年少,出自《通俗編·婦女》:“宋謝幼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加冠:

又稱弱冠,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髮,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加冠禮就是把頭髮盤成髮髻謂之“結髮”然後再戴上帽子。

桃李年華:

女子20歲,意思是這個時期的女子正像桃李盛開的時候一樣豔麗動人。

花信年華:

女子24歲,指花開時期,泛指女子正處年輕貌美之時。

梅之年:

摽梅是指梅子成熟後落下來,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齡。出自《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而立:

指30歲,立是“立身、立志”之意。指年至三十,學有成就。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能把“年齡”說的如此醉人,也只有中國了 ​

始室:

指30歲,出自《禮記·內則》:“(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壯:

指30歲,正當壯年,《禮記·曲禮》:“三十曰壯。”

半老徐娘

女子30歲,指尚有風韻的中年婦女,徐娘是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婦女。《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不惑:

指男子40歲,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不糊塗。

艾:

指50歲,出自《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知命之年:

指50歲,又稱“知天命”、“半百”,知命的意思是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

耳順:

指60歲,又稱“耳順之年”,意思是60歲時聽別人的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

花甲:

指60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做“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唐•趙牧《對酒》詩:“手挼六十花甲子,迴圈落落如弄珠。”

能把“年齡”說的如此醉人,也只有中國了 ​

耆:

指60歲的人,也稱為“壽考”,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耆年闕市井之遊,稚齒豐車馬之好。”

下壽:

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出自《莊子•盜蹠》:“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

還歷壽:

61歲的壽辰。由於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從心之年:

指70歲。

古稀:

指70歲,一般來說古代人活到70歲,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耋:

指70、80歲的年紀,泛指老年。《易•離》“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

喜壽:

指77歲壽辰,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朝枚之年:

又稱朝枝之年、耄耋之年,指80、90歲。

傘壽:

指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能把“年齡”說的如此醉人,也只有中國了 ​

中壽:

次於上壽為中壽,年齡的說法不一,一般指80歲以上。

米壽:

指88歲。因“米”字拆開,其上下各是八,中間是十,可讀作八十八,也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鮐背:

指90歲,泛指長壽老人,也指老人,也稱作“駘背”、“臺背”。

指99歲,因“百”字去掉上邊的一是“白”字,“百”數去一為九十九,故雅稱九十九歲為“白壽”。

期頤之年:

又稱“人瑞”,指百歲高壽,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

上壽:

謂最高的年壽,指百歲以上。出自《莊子•盜蹠》:“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

茶壽:

指108歲。因“茶”字的草字頭即雙“十”,相加即“二十”,中間的“人”分開即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連在一起構成“八十八”,再加上字頭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名。

雙稀:

指140歲,因古稀指70歲,所以雙稀是70的兩倍140,即雙稀為140歲。

《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圓滿結束

和酈波老師一起用

100首唯美的詩詞

找尋心靈深處的和解和美麗

喚醒我們遠去的閒情和詩心

TAG: 女子60禮記70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