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從文學看人生

大家|從文學看人生

△ 陳思和

從文學看人生

文 | 陳思和

大家|從文學看人生

△ 從文學看人生——陳思和《中國文學課》新書釋出會

事情的起源是這樣的:2018年10月,有一個專案找到我,希望我領銜為喜馬拉雅音訊平臺做一門現代文學的課程,以復旦大學中文系的教師為主力,打造一個音訊課程的教學團隊。

復旦大學現當代文學學科在近20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研究組合和研究風格,個人的研究與整體的組合構成良性迴圈。在文學史研究、重要作家研究、當代文學批評3個方向齊頭並進,穩步地豐富學科內涵。這次音訊課程的上線,是對我們教學與科研工作的一次社會檢驗。

我一向認為,高校的教育不應該侷限在被圍牆建築起來的校園內,高校的資源應該在適當的條件下為社會服務。復旦大學開放性辦學的氛圍有著悠久傳統,從我自己做學生聽課時開始,在課堂上就不斷地結識來自校外的聽課者,他們可能是來自附近高校的學生,也可能是來自社會上的熱愛文學的自學者,甚至有退休的、無業的人員,他們為了求知,自己端了小凳子,悄悄地坐在教室的空餘地方。我以前講課的時候,經常聽到學生抱怨他們來遲了就找不到座位。當時我就想,如果有可能透過某種方式,把高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向社會開放,讓更多的學習者受益,那多好啊。

大家|從文學看人生

△ 陳思和、郜元寶、張新穎等著《中國文學課》

現在的音訊平臺滿足了這種社會需要。自從我領銜的這門課程上線以後,也經常會收到來自邊遠地區的聽眾對我表示感謝,由此我深感安慰。但我也知道,任何文化創造和精神產品,都需要放到社會實踐中去接受檢驗,我們可以選擇我們的聽者,培養我們的聽眾,並且在自己的學科領域內,儘可能地尋找更多知音。如果我們的人文教育資源能夠與他們共享,不管怎麼說都是好事。

對於社會聽眾,更需要的是透過文學來發生感情的作用,豐富人性內涵,鼓勵人們對真善美元素的自覺追求,提升人們對人生百態的澄明的洞察能力。為了這個目的,我與我的團隊一起設計了“文學與人生”的課程,突出的是優秀文學作品的解讀,從作品內涵來分析人生百態。文學是人學,好的文學作品一定是表現人、人性、人的生命現象及其折射的人生社會現象。我們把重點落實在這個維度,希望的是聽眾透過聽課能夠舉一反三,融入自己的人生經驗,使文學豐富對人生的理解,也使人生豐富文學的解讀。

大家|從文學看人生

△ 陳思和在喜馬拉雅平臺上的《中國文學大師課》

將魯迅為旗幟的現代文學向社會講解普及,本身就是一種新文化的嘗試。普及性的文化產品很難做到精緻和完善,但是我們會繼續努力,現在交出的只是一份初步的答卷。希望以後有機會我們不斷修訂、不斷改善,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

本文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絡。

■ end

大家|從文學看人生

《中國近代文學文獻叢刊》

編委會主任:陳平原

編委會副主任:陳子善

編委會委員:孫鬱、關愛和、陳思和、張偉、李今、李冬木、胡曉明、高遠東、夏曉虹和解志熙等。

作者簡介:

大家|從文學看人生

陳思和

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中文系主任、教授。上海作協副主席,《上海文學》主編,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委會委員。著有專著《巴金論稿》(合作)、《巴金研究的回顧與瞻望》、《人格的發展——巴金傳》,大型畫冊《巴金對你說》,論文及散文集《筆走龍蛇》、《馬蹄聲聲碎》、《羊騷與猴騷》、《雞鳴風雨》、《談虎談兔》等,主編《火鳳凰文庫》等。

TAG: 陳思和文學人生音訊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