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的長槍桿和長矛杆多為白蠟杆?

提起長槍和長矛,人們都不陌生。長槍和長矛是古代最常見的兵器,是各國軍隊的制式裝備。在兩軍交戰中,士兵大部分拿的是長槍或者長矛。不過有趣的是,不管是長槍還是長矛,槍桿基本都是木質的。我們都知道,木杆易折而且不耐用,堅固程度和殺傷力遠不如金屬材質。不過在戰場上,人們很少會看到金屬材質的槍桿或者矛杆。實際上,包括長矛和長槍在內大部分長兵器幾乎全都用木杆。在演義小說中,武將撅斷長矛和長槍的事屢見不鮮,比如許褚戰馬超。即使在正史中,也有程咬金為救裴行儼,撅斷槊杆,反手刺死了敵將的記錄。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木杆易折不耐用,為何古代的槍桿和矛杆卻普遍為木質?

為何古代的長槍桿和長矛杆多為白蠟杆?

首先,木杆雖然易折而且不耐用,但卻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重量輕。士兵們使用起來非常輕鬆靈活,即使普通人都能拿得動。而如果採用金屬材質就不同了,因為金屬的重量沉。一杆長槍最起碼一米多,如果採用鑄鐵材質的,一杆槍得有幾十斤甚至上百斤,只有張飛那種力大彪悍的猛將才能使用,一般人根本扛不動。所以除了一些頗有勇力的大將,士兵的長兵器基本都是木杆的。

為何古代的長槍桿和長矛杆多為白蠟杆?

其次,木頭雖然不如金屬材質堅固,但木頭的韌性好,非常有彈性,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折斷。同時,軍用的木杆和普通木杆不同,製作武器的木杆多用椆木、白楊木等上等木材製作,槍桿非常有韌性。而且槍桿要進行浸桐油、纏葛布、塗生漆等一系列複雜的工藝加工,所以槍桿的質量是非常上乘的,遠不是製作農具的木杆可以比。明朝時期,戚繼光平定倭寇時採用的長柄兵器狼銑槍桿用的是南方常見的粗大毛竹,用鐵矛尖安裝在梢部,倭刀難以砍斷。而且即使砍斷了鋒利的斷口仍然具備強大的殺傷力。同時,木頭不僅防滑手感好,而且導熱性差,冬天握著一會兒就暖和了,如果是金屬的,估計冬天攥都不敢攥。古人選擇木杆自然有他的道理,是經過多少次實踐摸索出來的。

為何古代的長槍桿和長矛杆多為白蠟杆?

最後,木杆原材料豐富易得,製作簡單,成本較低,便於大規模裝備。古代的鐵和銅都是非常貴重的戰略物資,而武器裝備在戰爭中的消耗非常巨大,如果大規模裝備軍隊,根本裝備不起,因為沒有足夠的財力和資源。其實,就是有足夠的財力也不行,因為古代的工藝水平很低,金屬兵器如果太長或者裡面有雜質,非常容易折斷,效能還不如木頭材質。所以,和金屬材質相比,木杆更省錢,也更實用。

TAG: 木杆槍桿長槍材質長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