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衷”:誠其意,正其心

說文解“衷”:誠其意,正其心

“衷”是一個形聲字,它的小篆字形是,其中的(衣)是我國古代衣服的形狀,是“衷”字的形符,(中)是聲符,表示這個字的讀音。

從造字法來看,“衷”的本義是一種衣服。“衷”到底是什麼樣的衣服呢?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這樣解釋:“衷,裡褻衣”。所謂“裡褻衣”,就是穿在裡面的貼身內衣,或者是平時居家所穿的比較隨意的便服。“衷”字的聲符“中”也隱含了字義——“內裡”的衣服。

中國自古被稱為禮儀之邦,禮制非常嚴格。內衣具有私密性,不可以隨意示人。如果有人不分場合、不分物件地把“衷”衣展示給別人,那就是失禮的行為,甚至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衷”除了借“內衣”表達禮制的意思,還可引申為“內心”。例如,我們常使用“和衷共濟”來形容一個集體能夠齊心協力做事,“和衷”一詞出自《尚書·皋陶謨》,指的是上下和睦、同心以向善。再例如形容心口不一或者陽奉陰違時,我們往往用“言不由衷”“信不由衷”等成語。

因為“衷”字的這些意思,在漢語中,它常常與“心”連用,成為固定搭配的詞語,“衷心”用來表示發自內心的、無保留的、真誠的、忠實的想法。

人的內心的精神世界是非常複雜的,正與邪、善與惡、美與醜,常常在一念之間轉換。那麼,我們怎樣才能保證自己的“衷心”是善良美好而不是相反的呢?

對此,我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精神世界的改造——這也被稱為“正心”的學問。我們的內心,要充滿正能量,言行舉止才會美好善良。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君子的言行舉止因為光明正大,才能磊落、真誠、坦蕩。

“正”也成為中國文化對人的內心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衷心”要正,只有“衷心”正了,做事才會正。因此,孔子進一步指出:“政者,正也”,對此不可不察焉。

◎本文原載於《月讀》(作者王志軒),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衷心內心內衣褻衣衣服